来源:中国经营报 日期:2011年10月31日 |
2011年10月9~16日,应斯德哥尔摩大学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所所长金碚教授率代表团访问瑞典。访问期间正值201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发布。10月10日宣布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当天下午及10月12日,代表团先后两次会见现任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佩尔·克鲁塞尔教授(Per Krusell)。
克鲁塞尔教授是瑞典人,在回瑞典担任诺奖评审委员会主席之前,他曾长期在普林斯顿大学等美国著名学府担任教职,研究涉及宏观经济学各领域,尤其在技术变化、收入差距、政治经济学、宏观政策以及就业等领域贡献突出,是公认的当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中立的气候变化理论
与克鲁塞尔教授的交流首先从讨论其近年来致力于研究的全球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问题开始。令代表团成员十分信服的是,克鲁塞尔教授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看法不仅具有全球视野,而且还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他的这一态度很大程度上基于其对气候变化与经济之间长期关系的理论研究。克鲁塞尔教授指出,目前气候变化问题不论在自然科学界还是社会科学界都是热点领域。但正是因为各个学科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时间相对较短,缺乏足够的沉淀,加之一些研究成果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所以难免产生争议。他本人的兴趣点集中在尝试建立气候变化对经济福利影响的宏观理论框架, 为政策制定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支撑。在研究过程中,他本着科学中立的原则,避免政治立场的影响。他认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固有差异,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人群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不同,因此,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同时,一国碳排放增加,不仅影响本国气候,也可以导致另一国气候变化。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应对气候变化成本收益的测算及相关制度设计要全面考虑这些不同影响。征收碳税的确是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但其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最优碳税率其实很低。同时,克鲁塞尔教授还指出了研究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长期关系的难点,他认为既有的经济学模型大都是以美国经济为样板开发出来的,这些模型应用于气候变化这类全球性问题研究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迫切需要经济学界加强更具动态性的全球模型开发,这也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美国学者经济学研究仍处强势地位
对克鲁塞尔教授的专访由其最新研究进展延伸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标准以及中国经济学家的成长和国际交流等话题上。作为评审委员会主席,克鲁塞尔教授一再强调,相对于其他学科,经济学是新兴而又难度很大的学科。尽管人们对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审结果会有这样那样的议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整个诺奖评审过程是严肃而科学的,其授奖的唯一标准在于对经济科学研究的贡献,而绝不会考虑政治因素或其他方面的影响。
诺奖评审委员会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评审制度以确保评审结果不受短期事件的左右,从而使每一位获奖者的学术贡献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如授予克鲁格曼该奖的理由是其多年前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建树,而不是因为他近年来对美国政治发表的各种言论。至于中国人普遍关心的中国学者离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有多远的问题,克鲁塞尔教授也给出了非常客观的回答和解释。他认为,现阶段甚至是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美国学者在经济学理论研究方面的强势地位难以撼动,这不仅是由于高度开放和市场化的美国经济为其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而且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拥有优良的研究传统和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欧洲国家对经济学研究支持力度加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顶尖人才回到欧洲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研究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
中国经济学研究须走国际化道路
对于中国经济学研究来说,目前与美国、欧盟尚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既是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与西方差别较大造成的。克鲁塞尔教授指出,当今的经济学研究不可能是孤立的闭门造车,中国经济学研究要想尽快提升整体水平,并在将来产生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必须走国际化道路。向国外名校输送留学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因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只有在国外名校受到系统经济学培训的学生,才有可能掌握规范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进而深刻理解并运用经济学特有的逻辑来分析经济现象和规律,实现理论创新。留学生学成之后,可以回国从事研究,也可以在外与国内保持联系,定期回国讲课,推荐更多的中国学生到海外名校学习。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渠道是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可以开拓中国经济学人的视野,提高中国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国际认知度。
尽管还有漫长、艰苦的道路要走,期间也许需要几代经济学人的不懈努力,但克鲁塞尔教授相信,随着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中国将会为经济学理论创新提供更加丰富的研究素材。由于中国的制度与西方国家不同,如果有学者可以分析中国与西方制度的差异以及此差异如何影响经济政策和政策传导,并且将其理论化,将很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类研究需要既具有中国知识背景又在国外受过严格、系统经济学培训的年轻学者来完成。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克鲁塞尔教授对中国经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金碚所长邀请克鲁塞尔教授访问中国,教授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