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资本论》 托马斯皮凯蒂
推荐理由:皮凯蒂对过去300年欧美国家财富收入的历史数据进行了详尽探究,各个国家内的不平等现象已经扩大,并且很快将变得更加严重,富人的大部分收入并非来源于他们的工作,而是来自他们拥有的财产,我们正在倒退回“承袭制资本主义”的年代。皮凯蒂阐明,我们可以通过政治制度和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实行累进资本税来抑制贫富分化和收入不平等。
书评:
《21世纪资本论》,作者为托马斯-皮克迪,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这本书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让经济学大师们强力推荐,众心捧月?
当人们问皮克迪这个问题时,他也有些不知如何回答,因为这本书在法国首先推出时,并非一鸣惊人,略显无人问津。皮克迪一直专注收入不均贫富差距的研究,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总结将近700页的书,那就是:这是一本用大量数据呈现过去250年财富积累和分配状况并提出解决贫富悬殊方案的著作。皮克迪在书中警示,不要轻易被稳定和繁荣的表象迷惑,这种情况在20世纪后半段有过,真正占领资本主义的是哪些不公平和不稳定的力量。
皮克迪说,也许这本书在美国的畅销正是因为这一主题正是众多美国经济学家关注的话题,也是众多美国民众关心的话题。换做在没有经历金融危机的美国,这本书可能并非如此畅销流行。当人们再问到皮克迪时,已经不是他或者他的著作,而是在问有关贫富差距的“皮克迪现象”。
用数据证明全球财富悬殊加剧
还记得将近三年前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吗?这场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运动核心诉求就是抗议美国社会经济不公,1%的美国人拥有99%的权利和财富。
根据皮克迪书中呈现的研究成果,从1910年到2010年,美国最富的10%人口占到全国收入总量比例在2007年前后达到最高,约为50%。皮克迪今年4月在纽约市立大学讲话时补充称,2012年数据已经出来,“让人吃惊的是,2012年这个数据已经突破50%,并且增长趋势仍在继续。”
1910年至2010年美国10%最富有人群收入所在全国收入比例图表,在2007年前后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0%。
此书的数据之庞大和齐备令众多经济学家望尘莫及,但同时也有专家质疑一些数据的可靠性,但皮克迪一是将书中引用数据资料公布在公开网站上并创立了全球最高收入数据库网站;二是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他的成果并非无懈可击,但经济学的突破和荣誉不能只是专注在整个新模型出来,而需要回归经济现象本质的观察认识。
诺贝尔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不惜余力地推荐此书,在自己《纽约时报》专栏上称,“终于在关于贫富悬殊的研究中不再忽略那群顶级富有人群。”以往的悬殊都反映在蓝领与白领,受教育与不怎么受教育的,而这本书将超级富翁们推到了前台。与其说这是一个研究新关注点,不如说是贫富悬殊加剧事实的呈现。
对此书的质疑与批评
皮克迪在书中表示,当资本收益率(R)大于经济增长率(G)时,收入不公变为不可避免,这也是过去历史事实可以看出的。而如果收入不公现象持续,结果就是深层次的政治和社会的分裂。
达特茅斯高级学者、前美国财政部官员彼得-费舍尔(Peter Fisher)仔细阅读了此书。他评论,皮克迪自己的研究称,当G增长时,即便比R的水平低一些时,不平等现象是可以得到缓解的,但书中结论却忽略了的这点。皮克迪同时忽略,当公共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偏高时,不公平现象也可以得到缓解。
费舍尔称,“当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三条解决方案时,即增税、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公共资产时,他书中结论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放弃后两个选择,而提倡全球性的资本增税,这让我觉得有些不够全面。”
这本书大量的历史数据在各种评论声音中变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数据齐全和时间长度令人佩服;另一方面,历史数据的参考是否真的能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所用。毕竟,当下的超级富翁们更多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富裕,包括对冲基金巨头们,而不再是继承。财富积累方式的变化只是以上讨论质疑的一个点。
皮克迪在书中指出,ZF的介入能有效缓解贫富差距愈演愈烈的现状,并提出向全球超级富人增税政策参考。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易斯-亚历山大(Lewis Alexander)认为,“这似乎符合美国总统所在党派民主党的意愿,只是是否会适得其反不得而知。”这似乎有一种转了一圈又回到老话题上的感觉,毕竟增美国人的税难,增美国富人的税更是难上加难。简而言之,加税这招过分理想化。
皮克迪全球收入状况研究数据库进展图,红色代表有系列数据的国家和地区,蓝色代表正在搜集数据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数据完整度远远打过去发展中国家。
另一遗憾是皮克迪自己在接受采访中也提到的,涉及新兴经济体的数据收集完整度明显无法跟发达经济体相比,而近几十年新兴国家在收入分配、财富累积上的经验成果非常有价值。
拿中国举例,在此书的数据网站上,中国的财富数据时以家庭为单位,而非个人,数据也是从80年代到2010年。当人们讨论资本主义是否公平时,皮克迪的结论是资本主义就是不公平的,但这个结论的主要支撑数据也来自收入中等或上等国家,能不能代表全球,恐怕很难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