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经济学讲义-第二十六讲(节选)(3)
作者:博客管理员 申领版权
2015年06月12日 共有 982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总而言之,无论是通过蚕食其它生产要素或广大纳税人的租值(收入)而使得整个社会的租值下降也好,还是劳动力自己的租值(收入)直接下降也好,最低工资法之类的人为提高劳动力价格(工资)的法律,都会因为侵犯了私人产权而导致交易费用上升,那就是表现为社会的租值下降。
        
        接下来我们就直接探究失业的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造成失业的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工资太高——是高于均衡工资的水平!这是任何一个经济学家都承认的。但为什么工资会太高?为什么工资不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而往下调节?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存在着所谓的“工资刚性”,则是宏观经济学家仍然争论不休的话题。政府政策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其一,最低工资法把劳动力市场上以工资下调来消除失业的价格调节机制直接废除了。还有要求企业承担一部分社会保险金之类的政策,客观上也是强迫了企业提高工资,从而促成企业以减少雇佣、甚至解雇在职员工来应对。其二,政府赋予了工会以行政垄断权,结果当然是劳动力价格(工资)较高、受雇佣的劳动力数量(就业)较低。其三,福利制度客观上是鼓励人们不工作的。福利金比工资还高的时候,自私的人当然是选择不工作,这时跟富二代选择“自愿失业”就是同样的逻辑了——注意这跟前面假设政府不提供失业救济金的情况是不同的——,只是富二代花的是自己的钱,领取福利金的人花的是别人的钱。而且政府不会把富二代的自愿失业统计为失业,却要求领取福利金的人证明自己是失业的!
        
        除却政府政策造成的失业之外,还有别的原因会使得工资有刚性、无法灵活下调的吗?有一个叫“效率工资”的理论认为,企业自身也会故意把工资提到高于均衡水平,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员工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另一方面则是人为制造外头有失业,使员工不敢出工不出力,因为这时解雇就等于失业,是最有力地约束磨洋工的行为。然而这理论是被事实推翻了的。当经济下行,人们能观察到失业增加,可见现行工资与均衡工资之间的距离拉大了,这当然主要是因为经济下行导致均衡工资要下降,现行工资即使不上升,也会使二者之间的距离拉大。可是根据效率工资理论,只要工资高于均衡水平就行,不需要随经济下行而拉大二者的距离。也就是说,效率工资理论可以解释工资高于均衡水平造成的失业,但无法解释工资刚性(工资不能下降)造成失业增加的现象。
        
        正确的解释还是要求助于交易费用——主要是信息费用——的存在。经济学教科书一般会把失业分类为以下几种: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与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人们辞去旧的工作再找新的工作时,总要花一段时间才找到。这种摩擦性失业明显是信息费用造成的。但摩擦性失业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随着时间过去,信息费用会下降,这种失业就会消失。事实上,这种失业也不会成为政府担心的经济问题,市场自然会产生出求职中介、猎头公司等来降低这种信息费用。
        
        结构性失业是空缺的职位与失业的人口同时存在的现象。像欠发达地区空缺的职位很多,但人们都不愿意去那些地方就业,宁愿呆在发达地区失业。当然,只要欠发达地区的工资足够高,发达地区的就业前景又很黯淡,这种地域上的结构性失业是能消除的。另一种结构性失业则较难消除,那就是像    IT    业那样的朝阳产业有大量职位空缺,但失业人口往往出现在正在衰落收缩的夕阳产业中,那些失业者并没有合适的技能去从事新的职业,于是明明空缺职位的工资很高,对他们来说也只是可望而不可即。这是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再就业培训能解决部分的问题,但对于年纪大、难以学习新技能的失业者来说,也只能是接受工资下降以留在本行或转向同样低工资、但对技能要求低的类似行业。不管怎么说,只要工资可以灵活下调,再低技能的人也不会失业。这种职业与劳动力在技能上的难以匹配,也是一种交易费用,结构性失业的原因还是在于交易费用的存在。
        
        而所谓的周期性失业往往就是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关注的问题。首先,以前的讲义里已经分析过,只要货币政策不出问题,是不会出现所谓的商业周期的。其次,当商业周期真的出现,并且是处于经济衰退的阶段,如果没有上述那些政府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干扰,工资能灵活下调的话,也不会长期存在严重的失业问题。
        
        前面讲货币理论时谈到金本位,黄金充当货币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一直都做得很不错。但严格来说金本位制并不是最好的货币制度,因为黄金并不是物品,它一直以来做货币做得不错只是因为它无法被滥印而已。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里,经济增长很缓慢,黄金的开采量也增加得很缓慢,于是二者的增长速度正好能配合得上。但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地快于黄金的增长,金本位制就会导致通缩的出现。事实上,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确实是存在着严重的通缩的。但为什么那个时候的英国并没有像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那样出现严重的失业,也没有严重的经济衰退呢?历史事实反而是:工业革命继续高歌猛进,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原因当然就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英国可没有什么最低工资法、工会、福利制度的政府政策在干扰劳动力市场的自由运作。虽然通缩导致产品市场上的价格下跌,但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价格(包括劳动力的工资)也在下跌,企业的利润没有被压缩得太厉害,就会继续经营下去。再加上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使企业能够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也有助于对抗通缩。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    1996-2000    年间的中国也出现过。当时的中国没有最低工资法,福利制度很少,普遍使用件工合约和分成合约(分红、奖金),这些工资合约都能使工资自动地随经济状况下行而下调,具有最充分的灵活性。于是通缩没有造成严重的失业,同样也没有造成经济衰退,反而是成为了一种有益的压力——就是促使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对抗通缩!事实上,那段时间中国的产品有显著的质量上升,为后来    2001    年中国进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制造”打遍全球无敌手、包揽国际贸易奠定了基础——要知道,光是便宜可做不到这一点的,必须是真正的物美价廉才行。
        
        前面在《直接成本与上头成本》一讲的最后已经提到过,如果一切生产要素都完全通过分成合约来购买或租用,是不可能出现失业的。因为收入下降,劳动力获得的收入(工资)随之下降,具有完全的下调灵活性,不会有什么刚性可言。事实上,日本的失业率低于其它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学家一般认为那是因为这个国家有“终生雇佣制”。然而,正确的解释是因为日本的工资结构与中国类似,以很低的固定工资为底薪,其余大部分是与业绩挂钩的奖金,本质上是分成工资,因此企业效益下滑时员工的工资能随之灵活下调,企业承受的成本压力也就随之得以缓解,当然没有必要解雇员工了。也就是说,“终生雇佣制”不是失业率低的原因,而是失业率低的结果!可反证这一解释为正确的事实是:自    1990    年起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部分企业的经营效益下滑得非常厉害,甚至跌破到为固定工资的底薪之下,解雇遂大量涌现,导致失业率上升,所谓“终生雇佣制”轻易就被放弃了。可以想象,如果所有工资都是分成的,企业除非破产结业,否则即使收入跌为零也没必要炒员工的鱿鱼——当然,员工炒企业的鱿鱼、跳槽走人倒是更有可能。
        
        另一方面,件工合约也不会造成失业。因为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在件工合约下,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分不开,最终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与购买的数量,直接通过中间商传导给个体户——数量下降,个体户的收入随之下降;价格下降,计件工资也只能跟着下降,个体户若不接受降价,他的产品就卖不出去——真正原因不是中间商不肯买,而是消费者不肯买。但不管怎么样,个体户是自己给自己打工,没有所谓失业可言。
        
        导致工资有刚性而造成失业的,是时间工资合约!如前所述,经理真正想要的并不是工人的工作时间,而是工作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但因为直接量度产品的交易费用太高,就委托给量度起来要容易得多的时间。然而,如果企业经营效益下滑,间接地意味着员工的时间所值下降,然而因为是间接的,很难说服员工接受减工资——员工会觉得,我的能力没变,工作时努力勤奋的程度也没变,也就是劳动力的质量没变,老板或经理凭什么以经济不景为由来要求我减工资呢?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员工确实很委曲。然而,如果看问题的角度放到产品市场,类似的情况却变得自然而然:产品的质量虽然没变,但现在经济不好,市场萧条,对产品的需求下降,产品的价格就得下降!回想前面学过的内容: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产品的价格决定的,这一点即使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有分离也不会改变。所以经济不景,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价格下降,压力就会传导、倒逼到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只是如果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没有分离,生产要素的供应者就跟产品的供应者一样,直接承受市场压力,价格下降的根源清楚明确,无话可说,只能接受。可是如果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有分离(就是使用时间工资的情况),产品的供应者是直接承受市场压力,生产要素的供应者却是间接承受,价格下降的根源没那么清楚明确,不肯接受的倾向就增加了。显然,这含义着后一种情况的信息费用较前一种情况要高。
        
        另一方面,时间工资都是固定工资,在合约期内原则上不能调整,于是导致在合约期内企业经营效益下滑时无法随之下调,也就形成了工资刚性。当然,原则上合约期内也不能中止合约(即解雇),但现实之中如果中止合约比谈判调整工资的交易费用更低,解雇而不是减薪就会成为企业的选择。于是问题就变成:为什么员工会不接受减薪,宁愿接受被炒?这个问题跟另一个问题在逻辑上是相通的:为什么失业的人不接受一份工资较以前低的工作,也宁愿继续处于失业状态之中?政府有“失业救济金”那样的福利制度当然会鼓励了人们选择失业而不接受减薪——尤其是如果工资会减少到低于失业救济金——,但现在我们是排除这些政府政策造成的失业。
        
        原因还是信息费用的存在!经济不景,失业者即使是知道自己的工资需要下降,但问题是他们不知道应该下降多少,也就是说关于均衡工资的信息在真实世界里并不是那么清楚的。如果技能差不多的人获得的工资水平也差不多,这信息就不难获得,失业者看看与自己类同、但仍能就业的人的工资是多少,就能心中有数。这跟菜贩子在市场上卖菜时看着旁边的同行而随行就市地为自己的菜订价是类似的道理。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使得技能差不多的人却获得相差很远的工资水平,失业者就很难判断符合自己的均衡工资应该是多少。
        
        为什么技能差不多的人会获得相差很远的工资水平呢?其一,像公务员那样的职业,不但是铁饭碗难以失业,而且一般不会因为经济不景而减薪,从而使得其工资水平与技能脱了节。更进一步的是,有了公务员那样不随经济不景而减薪的人群,其他要随经济不景减薪的人必须减得更多才能使整体的工资水平达到均衡。举个数字例子来说明吧。例如一个经济体因经济不景而需要整体工资水平向下调    10    %。但其中有    1    %的人口是公务员,不减薪。则其余    99    %的人都减了    10    %并不能达到整体工资水平下降    10    %,而是要下降    10.1    %(=    10    %    /99%    ),即多下降    0.1    个百分点,等于是其余    99    %的人要多分摊那    1    %人口没有下调的    10    %。
        
        其二,第九讲里分析最低工资法的时候已经提到过,企业受经济不景的冲击时,首先的反应不会是立即炒人,而是减少招聘新人,对旧人则是通过增加劳动强度来变相减薪。但在表面上看来,旧人的工资水平没有下降,或下降不大。这会导致失业者以为他还能以同样或只是略降的工资水平找到类似的工作,但其实在企业减少招聘新人的情况下他已经很难再找到工作。如果政府还制定诸如“解雇赔偿金”之类的政策,使得企业解雇在职员工的成本较高,以上的情况会被这种政策所强化,使得失业者受到更严重的误导,也就是信息费用上升。

    

 

相关新闻

经济学讲义-第二十六讲(节选)(4)
经济学讲义-第二十六讲(节选)(2)
经济学讲义-第二十六讲(节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我们新致2343
12222
我们新致2018
老丁看市180228
即使文件上的签名并非本人所签,但有其他证据证明当事人对公司成立知情且出资的,不能否定其股东身份
影视剧著作权合作中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参考资料:关于推进企业培训的一般建议
关于推进企业培训的一般建议
特朗普民调首次领先
美国民调普遍预测希拉胜选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