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第三节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5年06月23日 共有 984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换一种方式阅读
受欢迎度:

    第三节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一)人力资源的一般特点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总和。
    按照不同的空间范围,人力资源可区分为:某国家或区域的人力资源、某一产业(行业)或某一企业的人力资源。劳动力即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与自然界的其他资源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间性。从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周期来看,一个成熟的劳动者的培养教育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少则十五六年,多则二十几年。即使是一个成熟的劳动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条件的变更,也还需要进行再培养、再教育,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求。也就是说,劳动力的生产具有长期性。从劳动力的具体形式上看,劳动者的体力形成后,如果在一定时间限度内不被使用,它就会自然消耗掉,体力不能像物品一样储存起来,以备再用。劳动者的智力与体力不同,它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经过一个长时期的积累过程。劳动者的智力形成后,如果长时期得不到发挥,也将白白浪费掉。也就是说,劳动者的体力、智力若不能及时合理地被使用,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失。
    2.消费性。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活”资源,无论是存在还是被开发利用都离不开消费。劳动者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企业在研究开发和利用自身人力资源时,必须注意物质原则的贯彻,因为劳动者具有生存、享受与发展的物质需要。
    3.创造性。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它是“有意识的”,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在其从事脑力和体力活动的过程中,它不仅增强了自身抵御自然或社会困难的能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社会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的创造性特征表现为通过社会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实现各种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企业的角度看,员工的创造性特征是通过有效的员工激励,推动企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从个体来看,它是通过人力资本的再投资,提升智力资本的竞争力,从而获取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4.主观能动性。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物质资源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资源。从资源开发的角度看,人力既是被开发、被管理的对象,又是自我开发、自我管理的主体。作为被开发的对象,人力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社会的、经济的、宏观的、微观的外部条件,劳动者的劳动力是被开发的对象,而开发的主体是社会、企业或单位;作为自我开发的主体,劳动者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在这里,劳动者个人是开发的主体,开发的对象是劳动者自身的劳动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劳动者对自身劳动能力开发程度和效果,取决于劳动者个人的主体条件、政治素养、价值观念、使命感、责任心、意志力、自我控制力等。这些因素越是接近最佳状态,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就越好。企业在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人们劳动能力的过程中,必须掌握人力资源这一特点,劳动者的自我开发与被开发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采用计划、组织、领导、监督、激励、协调、控制等有效措施和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组织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两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结合,使人和物都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组织目标。
    如果从人力资源管理概念范畴的形成过程来看,它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即人们在改造客观与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二是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前提和基础,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又是对人力资源的各种管理工作和实践活动在理论上的高度概括和系统总结。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开始摒弃“劳动人事管理”的用语,而代之以“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术语。这是因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使它与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点。
    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企业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和手段,在市场竞争中实现诸生产要素的组合和再组合,以不断实现效益最大化。资源配置即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置是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生产用途之间做出的选择,或者说是各种资源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以获得最佳效益的过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的补充、调节是通过外部市场的作用来保证的,而企业内部人力、物力、财力三大资源的合理配置则必须通过有效的科学管理来实现。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以企业人力资源为中心,研究如何实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学问。它冲破了传统的人事管理的约束,不再把人看成是一种“技术要素”,而是把人看成是一种“具有内在的建设性潜力”的因素,把人当做一种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刻意地发掘;它不再是把人置于“严格监督与控制之下”,而是要为他们提供、创造各种条件,使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身劳动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它不再容忍人才的浪费和滥用权力造成员工士气的低落,而是要像保护自然资源为子孙后代造福一样,珍惜和爱护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各种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因此,必须杜绝人力资源的浪费。
    其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充分运用了当代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技术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了有效地对劳动者进行管理,以社会为背景,从不同视角对人做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管理原则和方法。例如,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博士韦恩·卡肖教授(Wayne F.Cascio)等人就指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为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虽然我们面临的最迫切的需求是提高生产率——从投人中得到更多的产出。但是在研究生产率问题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提高员工的职业生活质量。职业生活质量是指员工在工作中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感觉。衡量职业生活质量的指标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如劳动报酬、福利、保险、工作安全性和民主性、工作紧张程度、工作时间的长短与灵活性、参与有关决定的程度等。参与管理是改善职业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而最有效的形式是:①通过实施奖励提高生产率;②通过工作改革增强工人的责任心和自觉性;③通过教育、培养和训练,鼓励更多的员工参与。
    20世纪中期以来,国内外有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和社会学专家围绕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学说和新理论,极大地丰富充实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使其不断完善、臻于成熟,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最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强调了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为了实现企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有效合理配置,第一,要加强计划性,使劳动人事工作的各个方面在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系统中,得到合理、妥善的安排。第二,从员工的招收、录用到培训、考核、晋升、奖惩、报酬等各个环节都应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不因人员变动而受到影响。第三,管理手段要现代化,运用系统论的原理来处理每项工作,充分考虑它的前因后果,纵向和横向的联系;要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储存和处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总之,全面推行管理的现代化、标准化,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及其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和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通俗地说,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一系列工作任务。
    (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劳动人事部门的工作内容都在不断调整、不断变化,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工作逐渐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取代。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的主要区别是:
    1.在管理内容上,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主要工作就是管理档案、人员调配、职务职称变动、工资调整等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以人为中心,将人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和管理,重点是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使员工能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在管理形式上,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属于静态管理。也就是说,当一名员工进入一个单位,经过人事部门必要的培训后,安排到一个岗位,完全由员工被动性地工作,自然发展;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强调整体开发。也就是说,对员工不仅安排工作,还要根据组织目标和个人状况,为其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不断培训,不断进行横向及纵向的岗位或职位调整,充分发挥个人才能,量才使用,人尽其才。
    3.在管理方式上,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主要采取制度控制和物质刺激手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人性化管理,考虑人的情感、自尊与价值.以人为本,多激励,少惩罚;多表扬,少批评;多授权,少命令,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体现每个人的价值。
    4.在管理策略上,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侧重于近期或当前人事工作,就事论事,只顾眼前,缺乏长远,属于战术性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注重近期或当前具体事宜的解决,更注重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预测与规划。根据组织的长远目标,制定人力资源的开发战略措施,属于战术性与战略性相结合的管理。
    5.在管理技术上,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照章办事,机械呆板;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不断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完善考核系统、测评系统等科学手段。
    6.在管理体制上,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多为被动反应型,按部就班,强调按领导意图办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多为主动开发型,根据组织的现状和未来,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工作。
    7.在管理手段上,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手段单一,以人工为主,日常的信息检索、报表制作、统计分析多为人工进行,很难保证及时、准确,并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软件系统、信息检索、报表制作、核算、测评、招聘等均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结果,及时准确地提供决策依据。
    8.在管理层次上,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部门往往只是上级的执行部门,很少参与决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处于决策层,直接参与单位的计划与决策,为单位最重要的高层决策部门之一。
    (四)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学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现代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并有十分明确的研究对象。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指它所研究的客体和范围。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中的员工——人,以及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克敌制胜、立于不败之地,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就必须有效地对人进行管理,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因此,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应当是以人为中心,深入探索和研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为充分开发企业人力资源提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还应当指出:
    1.企业生产过程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如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环境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有机系统,其中劳动者是能动主体。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虽然是以劳动者为中心,但在科学研究中不能排除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与物质要素的密切联系中来研究人的要素。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就是协调处理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人与物以及人与组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
    2.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要研究的内容,如果从劳动过程各个生产要素的性质和关系上看,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人力资源数量方面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保持竞争的优势,首先必须保障企业人力资源与物力、财力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人力资源数量上的合理配置,主要表现为对企业员工的外在性管理,即定编定岗定员定额管理,如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选择与机构设置、劳动组织的科学化(分工与协作、工作时间和轮班组织、工作地组织)等。企业需要通过招聘等人事管理的途径和手段,根据不同时期内外环境和条件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变化,经常性地进行调整,以保持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各自的最佳效应。二是从人力资源质量方面进行管理,即对企业员工的内在性管理。它是以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为主导,注重人的潜在品质和才能的开发,更加重视对员工心理的分析和研究,强调对员工劳动行为的激励,如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绩效管理,员工教育、培养与训练,以及薪酬福利制度设计等项管理活动。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1.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
    企业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已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世界性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企业管理较传统的企业管理,有了巨大发展,具有很多新特点,形成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人们在研究企业管理发生、演变历史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已经由过去对物的管理转移到对人的管理。这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如何看待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传统管理理论与现代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区分标志。传统管理理论重视对生产过程和组织控制的分析研究,强调对“物”的要素的管理,把劳动者当做机器的附属物。而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中的人,管理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采用特定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管理者,总是既把人看做管理的对象和客体,又把人看做管理的主体和动力。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学派——行为科学学派认为,管理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激励人的动机。动机可以支配人的行为,有时一个能力差的人的工作成绩可能比能力强的人更好;一个处境艰难的企业通过企业家和全体职工的努力,有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超过比自己先进的企业。这是因为动机激励程度不同的结果。总之,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就要重视人的因素,特别是要重视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这一重要地位的确立,取决于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如下重要作用:
    (1)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列宁曾指出,全人类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和劳动者。在一定物质条件下,劳动者是推动生产力前进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因为人与物根本不同,人是有理智的社会人,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中的员工为对象的管理,它的中心任务就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企业各级员工的潜能。无论是组织员工的招聘、录用、晋升、培训和绩效考评,还是确立完善员工的薪酬福利和保险制度,乃至不断地调整劳动的分工与协作,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实现劳动组织的科学化,其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挖掘潜力,降低消耗,提高工效。总而言之,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导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通过有效的物质与精神鼓励,不断发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永不枯竭的内在动力。
    (2)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使企业赢得人才的制高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间的竞争将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激烈得多。企业外部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促使企业竭尽全力去探寻克敌制胜的法宝,首先是占领生产经营战略的制高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赢得经营战略上的先机,至少要占领五个制高点,即人才的制高点、资本的制高点、技术的制高点、产品的制高点和市场的制高点,而人才的制高点或者说智力资本的制高点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跨国公司剧烈竞争的事实说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智力资本的竞争,哪个企业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占据了智力资本上的优势,哪个企业就能开发、引进、采用最高最新的技术,开发研制出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并运用最新的经营战略和战术去占领市场,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所谓高素质的人才包括三类:一是具有经营战略头脑的企业家人才;二是掌握并具有开发能力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三是一大批训练有素,具有敬业、创业精神的员工队伍。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选拔和配置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奠定了可靠的基础,也为企业抢夺人才的制高点,并相继占领资本、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制高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供了必要的决策依据。
    总之,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如果企业仅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而缺乏内部动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不会“克敌”,也不可能“制胜”,反之亦然。
    人力资源管理之所以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中心和重心,正是因为企业需要充足丰富的动力,需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总体发展战略的制高点。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原理和职能
    (一)两种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哲学
    所谓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它是对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人力资源管理哲学,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世界观,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的任务和目标是实现组织中资源的有效配置。组织中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配置,是通过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生产经营用途之间所做出的选择,或者说是对各种资源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组织中各种生产要素的补充、调节是通过外部市场的作用来保证的,而组织内部人力、物力和财力三大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则必须通过有效的科学管理来实现。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以组织中的人力资源为核心,研究如何实现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的学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理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首先,它比传统的人事管理更具战略性和预见性,传统的人事管理基本上是一种业务性管理,好比是机器的润滑油,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兼顾局部还要总揽全局,不仅要应对当前更要考虑长远,一切着眼于未来;其次,它比传统的人事管理更具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吸收了当代各种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所用,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同时,它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经受了长期的实践检验,被证明是科学、正确和可行的。但是,这些特点尚不足以完全区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理论的本质差别。
    事实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理论基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哲学。
    一种哲学是将员工看成单一的技术要素,认为:他们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总是与组织的目标和管理发生抵触。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必须将员工置于严密的监督和控制之下。因此,应当采取“用人成事,军令如山,严格控制,步步为营”的策略。
    另一种哲学则认为:员工是组织中“活”的要素,是最具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特殊的资源,他们具有内在的无限的建设性潜力。员工的建设性潜力开发的程度,完全取决于管理。可以说,人的成长和组织的发展同等重要,甚至在某种情况下,员工的成长应当先于组织的发展。因此,应当采取使员工“乐于成事、积极主动、勤奋工作、自立自强、有所提高、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的策略。
    上述两种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哲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一个是“用人做事”,另一个是使人“乐于成事”,旧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在这方面也不亚于西方资本家早期的原始积累,如天津三条石工人所举证的“昧心钟”,乃至各种奴役工人的“惩罚律条”,都充分证明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理念上的根本区别。
    总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完全冲破了旧的传统的人事管理哲学的“桎梏”,它不再把员工看成是一种“技术要素”,而是最具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具有“内在的无限的建设性潜力的最活泼的要素”。它将员工作为一种能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刻意地加以发掘;它不再把员工置于“严密的监督和控制之下”,而是要为他们提供并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条件,使其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它不再容忍滥用权力造成士气的低落,乃至人力资源的浪费,而是像保护自然资源为人类造福一样,更加珍惜和爱护人力资源。这是因为人力资源是各种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为了有效地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应掌握以下基本原理:
    1.同素异构原理:总体组织系统的调控机制
    同素异构原理一般是指事物的成分因在空间组合关系和方式的不同,即在结构形式和排列次序上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引起不同的变化。例如,在群体成员的组合上,同样数量和素质的一群人,由于排列组合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在生产过程中,同样人数和素质的劳动力因组合方式不同,其劳动效率高低也不同。
    同素异构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金刚石与石墨,其构成是同样数量的碳原子,但由于碳原子之间在空间上的排列方式与组合关系的不同,形成了在物理性质上存在着极为明显差别的两种物质:金刚石坚硬无比,而石墨却十分柔软,在色泽与导电等方面两者也迥然不同。
    通过观察金刚石与石墨两张元素结构图,就足以证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同素异构”原理的科学性与现实性。在组织中同样一群人,由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组合排列方式上的差别,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现实活动中,可以举出大量此类案例。由此可以说明构建完善组织系统的动态调节机制的重要意义。
    根据这一原理,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组织人事调控机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重视组织内部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不断地对组织与人员结构方式进行调整,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能位匹配原理:人员招聘、选拔与任用机制
    能位匹配原理是指根据岗位的要求和员工的能力,将员工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保证岗位的要求与员工的实际能力相一致、相对应。“能”是指人的能力、才能,“位”是指工作岗位、职位,“匹配”是一致性与对称性。企业员工聪明才智发挥得如何,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成果如何,都与人员使用上的能位适合度成函数关系。能位适合度是人员的“能”与所在其“位”的配置程度。能位适合度越高,说明能位匹配越合理、越适当,即位得其人、人适其位、适才适所,这不但会带来高效率,还会促进员工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反之亦然。
    根据这一原理,企业必须建立以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制度为基础,运用人员素质测评技术等科学方法甄选人才的招聘、选拔、任用机制,从根本上提高能位适合度,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3.互补增值、协调优化原理:员工配置运行与调节机制
    互补增值、协调优化原理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特长,采用协调与优化的方法,扬长避短,聚集团体的优势,实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合理配置。
    人作为个体,不可能十全十美。而作为群体,则可以通过相互结合、取长补短,组合成最佳的结构,更好地发挥集体力量,实现个体不能达到的目标。在贯彻互补原则时,还应当特别注意主客观因素之间的协调与优化。所谓协调,就是要保证群体结构与工作目标相协调,与企业总任务相协调,与生产技术装备、劳动条件和内外部生产环境相协调;所谓优化,就是经过比较分析,选择最优结合方案。
    互补的形式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如个性互补、体力互补、年龄互补、知识

    

 

相关新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我们新致2343
12222
我们新致2018
老丁看市180228
即使文件上的签名并非本人所签,但有其他证据证明当事人对公司成立知情且出资的,不能否定其股东身份
影视剧著作权合作中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参考资料:关于推进企业培训的一般建议
关于推进企业培训的一般建议
特朗普民调首次领先
美国民调普遍预测希拉胜选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