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300 多家企业的管理变革项目的实践与研究,找出企业管理的六大核心动作,形成“生管六大组合拳”,如日计划、日备料、日协调、日稽核、日考核、日攻关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有很多方法,如定制度、搞流程、制表单,导入ISO、KPI、5S、ERP 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方法很多企业都尝试过,但都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比如很多企业搞ISO 只弄了一大堆纸头文件,执行率却近乎为零。
为什么这些在西方企业很有效的管理方法、工具引入中国却“水土不服”?
我认为问题的症结就在我们的思维方式上,这些管理方法、工具是标准的大脑思维的产物。
西方人善于用大脑思维,但大脑思维的中国化畸变成了三种思维方式:
第一,大脑思维变成一种语言思维。语言思维使我们很多人喜欢“纸上谈兵”,能够滔滔不绝谈理论,却少有实际行动,是典型的“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第二,大脑思维变成一种二元思维。也就是主客二分,界限清晰,这就使我们常常将自己置于问题之“外”,脱离问题本身,企图通过坐在办公室中搞“头脑风暴”去解决问题。
第三,大脑思维变成一种经验思维。这些僵化的经验思维已经直接影响了我们对管理活动的取舍,制约了我们企业的管理实践。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大脑思维带来的危害,否则我们照此方式就很难发现企业管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企业要切实解决管理问题,应转变思维方式,由大脑思维转向动作思维、一元思维和当下思维。
现代管理理念侧重于“做”,强调动作思维。因此有些人问我:“欧博的做法与ISO 的做法有何差异之处?”的确,我们推崇动作思维,但ISO 的文件也是由一个个动作构成的。而我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很多企业做ISO 是为了规范员工的动作,形成标准,而欧博的管理动作不是为规范而规范,规范不是我们的最高目标。
过分地强调标准化,却忘了企业最重要的任务是效益最大化。它企图把所有的管理动作都标准化,大大增加了管理的执行成本,由此陷入为了标准化而标准化的困局。
我认为标准化、规范化都不是我们企业的主要目标,企业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效益的最大化。
对效益有帮助的工作,我们就要进行标准化;对效益没有帮助的,我们就不一定要推行标准化。
按照这种思路,我们通过300 多家企业的管理变革项目的实践与研究,找出企业管理的六大核心动作,形成“生管六大组合拳”,如日计划、日备料、日协调、日稽核、日考核、日攻关。
也就是一个计划必须以其余五个环节为支撑,六大动作环环相扣,彼此制约,相辅相成。
因为只有频繁地排查(备料),才能做准我们的日计划,所以日排查和日计划动作密切联系。
而计划部门又必须与业务部、生产部、采购部、仓管部及时沟通协调(对单),尤其是车间内部的工序对单。做好了这一步的协调工作,我们才能把对生产进度进行精细掌控。而为了把以上工作做到位,我们又要通过日稽核来促进落实执行。日协调会开了没有?日对单做了没有?日排查做到位了没有?日计划下达了没有?这些动作必须要日稽核来检查,跟催落实。否则,我们的对单、日排查、日备料等工作就有可能停留在形式上或账面上,没有真正实效。
日考核的目的就是要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保障以上管理动作的执行到底。
此外,光有日考核还不够,因为日计划还会遇到真正的瓶颈,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用日攻关,集中精力地解决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