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互动背后的3大心理学奥秘
2015-08-07 庞涛 学道家塾
我一直倡导学习终将从产品设计去到体验设计,学习体验设计的一个核心环节是互动,那么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到底为什么需要跟学员互动,互动是必需品还是营养品?
今天的分享现场,我以以下问题开场让现场与会嘉宾表决,结果几乎所有人都赞同在此情形下我们依然需要跟学员互动,那么互动背后的心理学依据到底是什么呢?
1.15分钟注意力保持规律
美国研究者鲁尔、休斯和施洛思在1987年做了一项著名的研究,在这个研究中,他们选取了两组互相对照的大学生,让他们以少许不同的方式学习同样的内容。在试验组内,教师总共教授五节课的内容,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了三次停顿(每两次停顿之间的时间间隔大约是15分钟),每次停顿给学生两分钟时间。在这两分钟里,学生与其搭档讨论问题并修改笔记,师生间没有任何互动。每堂课结束时,学生都有3分钟时间去写下自己在整堂课能记住的东西。接下来12天以后课程结束,学生要参加一项多选题形式的测试以测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在另一个试验对照组内,学生学习内容完全相同也参加类似测试,只是采用常规方式授课。
他们采用这种试验方式,选取了两个独立的课程,进行了两个学期的反复跟踪试验和研究,结果证明是一致有效的。研究表明,学习过程中有更多机会去进行互动和参与的学生,在日常测验和期末考试中表现更加出色。事实上两组学生的分数差别足以说明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层次的分别。因此,该研究告诉我们,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少说一会儿,学生便能多学到一点,这项研究结果最初发表时引发巨大争议,因为大多数教师相信教授的内容越丰富学生学到的就越多,反之则越少,而实际情况(超过临界点后)恰好相反。因为人的大脑不是电脑,容量是有限制的,接受信息到了一定程度必须要整理清楚才能继续接收,否则就会溢出。
2.参与带来认同
《大英百科全书》是一套由25本书构成的工具性质的百科全书,一般采用直销的形式,客户签约后有15天的反悔期。也就是说,客户购买了图书以后,如果认为这套书不符合他的要求的话,他有权力要求全额退款。在图书质量保证完好的情况下,销售公司要给予退款。大约有95%的销售人员在这个客户的冷静期内其退货率高达70%。但是,却有一些销售人员,他们的退款率仅仅为25%。为什么?
高明的销售人员说:“在客户决定购买后,并在签订了合同、最后决定付款前,我通常都会额外问两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通过我刚才的介绍,您真的认为这套《大英百科全书》对您孩子的教育有帮助吗?”由于刚才在介绍的时候,客户表示理解,也表示过的确有用,因此,此时客户会说,“是的,非常有用。”
这时候,我再问第二个问题:“在未来的两个月内,您会坚持每天都结合孩子的兴趣找到一个条目讲解给他吗?”由于前面讲解过习惯的形成,以及坚持使用《大英百科全书》的好处,也讲解过如何在使用中提高孩子的智力、知识以及视野,所以,此时客户表示愿意坚持使用,直到孩子养成自己使用的习惯。在问过这两个问题的客户数中,15天冷静期内退货比率在25%以下。”
这个著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清楚地表明,客户的参与(表态)带来了承诺,而他们会更加倾向于在接下来与之保持一致,以维护自己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这对培训中的学员是一样的道理,再高明的理论方法,由培训师告诉学员都不如他们自己亲身参与建构更令他们认同,要调动参与就必须与学员互动而不是依赖各式各样的讲授。
3.兼顾学员学习风格的差异
学习风格是学习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这里我们选取的是最为简单易读的学习风格测评(该测试名为Personal Learning Insights Profile , 由Inscape Publishing,Inc 公司开发,这一学习风格测评问卷完整版有42题,我的上图是做了一个粗略的简化,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网上深入查阅并购买),这一学习风格基于以上三个维度把学习者进行区分,那么,这一学习风格理论到底给我们什么启示?
启示就是如果你只依赖单一的教学方式,你就无法照顾群体的差异和兼顾大多数人的需求,我们常见的中场提问学员“请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听明白没有”,之所以学员沉默以对,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样做既没有满足反思型学员的学习偏好(他们需要的是有个人的反思和整理的时间),也没有满足参与型学员的学习偏好(他们需要的是跟旁边的伙伴去交流分享,边交流边厘清自己的想法),当突然提问时,不是学员没有问题,而是无论他是参与型还是反思型都没有办法当即作出有效的加工和反应,所以老师的热脸铁贴上学员的冷屁股也就毫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