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与教育的一大区别在于,培训通常满足的是学习者即时或近期能力提升的需求,而教育所满足的需求不一定那么急迫。因此,预期效果不能较快达成的培训很难说是好培训。
每个培训最终都会以具体项目(或课程)的形式呈现。从事培训20多年,我总结出以下有助于每次培训项目实施后能够效果落地的10项工作。
培训首先要满足组织需求。培训项目只有支持组织和部门的业务目标,才更有可能获得学员主管的认可和配合。最理想的状况是主管也参加(或参加过)同一培训项目,了解该项目的价值和对学员的作用,并给予该项目建设性反馈,从而能够对今后是否批准部门成员参加此培训提出明确的意见和建议。
如果主管不能参加该培训项目,培训部门应通过合适的沟通渠道或方式(学习管理系统、会议、面谈、电邮、标准化问卷等),让学员主管清楚地了解到培训项目的具体目标和培训内容,帮助他们认识该培训的价值和作用,并获得他们对培训项目的支持,以及对培训效果跟踪和反馈的承诺。
主管通常都会站在组织和部门的角度看待培训项目的作用和价值,所以他们批准学员参加培训的原因往往也可被视为组织需求。
培训项目设计时必定会考虑组织需求,但现实中不断变化的情境会对培训项目所应达到的效果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如果培训部门和培训师能够在每次培训项目实施之前,通过合适的沟通渠道或方式了解和确认学员主管批准学员参加该项目的具体原因,那么就可以对该项目的培训目标和内容进行迭代式的更新和完善,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培训的组织需求。这也是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
这一工作十分关键。毕竟,培训效果最终还是要通过学员的表现来体现。组织需求再崇高、再合理,学员若缺乏足够的学和用的意愿,培训项目的效果仍难落地。
学员的学习和应用意愿同其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度以及培训项目对自身绩效和职业发展的作用度密切相关。对这些因素影响最大的外力其实不该是人力资源或培训部门,而应是学员主管,因为他们对自己部门的成员更为了解。培训部门和培训师的责任在于让学员主管认识到学员学习意愿的重要性,这是培训效果落地的基础和前提。
不论学员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度如何,培训项目实施之前,学员主管最好能就以下方面与学员沟通:
1)批准其参加该培训项目的原因;
2)对学员培训后能力或绩效提升的具体期望;
3)学员自身对该培训项目的认知度、具体需求和期望。
培训前主管与学员沟通的目的是使双方就培训目标和结果达成共识,激发学员对该培训项目学以致用的意愿和投入。培训项目实施前主管和学员做这样的沟通对培训项目效果落地作用极大。
不过,不论学员主管是否能够做到以上沟通,培训部门都应通过合适的渠道或方式调研学员对培训项目的需求和期望,从一个侧面也可以把握学员的学习意愿程度。将调研结果反馈给学员主管,让他们通过对照调研结果,思考学员的需求和期望是否与他们批准学员参训的原因吻合。如果不够吻合,一定建议主管与学员沟通,否则培训项目会顾此失彼,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切记:培训项目首先要满足的是主管所代表的组织需求,然后才是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和期望。
当然,如果培训项目能够同时满足组织需求和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培训部门和培训师何乐而不为呢?
快速变化的现实不可能让设计好的培训项目一劳永逸。每次培训项目实施前培训部门与学员主管的沟通,对学员主管和学员的调研,学员主管同学员的沟通,都是有助于培训项目不断迭代和完善的必要工作。有了这些工作的开展,培训部门和培训师也就可以每次都将培训项目的目标和内容调整得更具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变化中的组织和学员需求,培训效果当然也会更好。
任何培训项目尽管内容为王,但培训方法和手段决定学员对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进而影响培训后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培训项目除设计时应全面考虑学员的学习风格和习惯之外,培训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员学习风格的敏感度、教学方法调整的灵活度以及引导学员关注点的影响力对培训项目的效果都是至为关键的。
但不管学员学习风格差异有多大,具备以下特征的培训师或培训方式都是广受学员欢迎的:1)口齿清楚;2)声音动听;3)条理清晰;4)重点明确;5)案例丰富;以及6)幽默适当。
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培训师和学员互动良好,双方可能经常互相激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思路,不仅能够为当下培训项目目标的实现锦上添花,还会为组织面对的其他挑战和今后的培训带来增值。
比如,我目前经常为企业提供的《变革管理》培训,就常常让学员们感到:不仅能帮助他们应对企业的变革困境(这也是该培训要达成的一个目标),还能为企业其他方面的工作带来很多启发。
培训项目的组织需求,一定要支持到组织某方面的战略或运营目标;而培训部门和培训师每次实施培训项目时其实也有自己的目标,其中之一便是让项目成为精品。为此,培训部门和培训师一定要形成记录和归纳总结学员有价值的输入的习惯,这是课题研究和打磨精品培训项目的必由之路。
培训项目结束前,培训师一定要留出时间,对照培训目标,让学员总结、分享学习收获。学员还应以书面形式,制定培训后行动承诺或计划,一式三份,培训部门留存原件,作为培训成果及培训项目和内容优化、完善的参考。另外两份为复印件,学员自己留一份,一份交给其主管。培训后行动承诺或计划是培训项目效果能否落地的重要依据。
作业形式可以有很多种:问卷、测评、360°评估、阅读、案例分析、小组项目、培训评估等。纪律要求包括按时参加培训,缺席不能超过一定限度等。应制定必要和适当的奖惩措施,比如,学员若不交课前作业可被取消参加培训的资格;如有1/4或1/3的培训时间缺席,可视为未完成培训;学员培训过程中的表现与其绩效表现挂钩等。
作业和纪律本身就是培训项目必要的组成部分。学员如果在这两方面做不到位,很难想象培训项目的效果能够落实到位。
培训项目结束后的一级评估,可以了解到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反馈同样是培训项目和内容优化与完善的有益参考。
培训后学员同主管沟通学习收获和行动承诺应该形成常规。这一沟通的目的在于,确认双方关于参加培训项目的初衷是否实现,就学员培训收获转化为的行动承诺或计划达成共识,对培训项目提出新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反馈给培训部门。
学员自己感觉收获再大,如果不能转化为可以观察得到的、符合培训目标要求的并对实现组织或部门目标有利的行为和绩效表现,培训项目的作用和价值就无法得到证明,而对这些方面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员主管。
因此,培训效果要真正落地,学员主管一定要担负起跟踪学员培训后表现和及时给予反馈的责任,并适时与学员探讨和制定下一步学习和发展计划,使员工能力和绩效提升与其职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和促进。
总之,如果组织能够形成全员参与的培训文化,培训效果的落地就不会是多么难的一件事。下面,我对以上10项工作做一汇总,将每一工作的责任相关方加以了明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