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BtoC、BtoB和BtoBtoC之后,最近,ASP和传统企业e转型又成为国内IT传媒的新亮点。其立论的逻辑依据是,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高速互联网接入的普及,传统企业,尤其是传统中小企业e转型进程的加快将成为必然,从而将为ASP的发展带来空前的机遇。但是,就目前而言,除思想观念以外,ASP有效供给不足、企业增长方式非集约化、生产方式非标准化、管理方式非化、组织方式非扁平化以及人才结构非知识化等,依然是传统企业e转型的严重障碍。ASP能解决e化问题吗目前,国内号称在做ASP业务的网络公司有很多,仅在中文雅虎上登录的站点就有91家。它们在公司主页或者产品介绍中,无不宣称可以为传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帮助它们建立、维护和管理公司的网站,从而实现e转型。其中,最为诱人的两点就是:可以满足企业的增值和个性化服务需求!但实际上,许多ASP根本兑现不了他们作出的服务承诺。他们的是技术出身,对于企业管理以及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根本不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照猫画虎开发出来的ASP软件,除了具有IT技术和广告宣传层面的意义以外,能在多大程度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满足企业增值及个性化服务的需求,都很成问题。因此,尽管ASP厂商卖劲鼓吹传统企业e转型的必然性和他们提供的ASP服务的种种优越性,但传统企业对国内ASP提供合格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依然持怀疑态度。国内ASP厂商的服务和产品无法形成有效供给,因而,国内ASP市场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来。传统企业做好e化准备了吗传统企业的e转型并不只是企业领导换个观念、企业建个网站那么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切都可以奉行“拿来主义”的问题,它必须要在企业自身内部条件成熟、各方面制度安排都配套、到位的基础上才能水到渠成。简言之,传统企业要顺利实现e转型,至少必须要满足以下五方面的条件:增长方式集约化、生产方式标准化、管理方式化、组织结构扁平化和人才结构知识化。但就目前而言,国内大多数传统企业在这五个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与不足。就经济增长方式而言,以美国为例,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最早在美国出现,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在此之前,美国早就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要素生产率提高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经达到了70%以上。正是在此基础上,以GE、福特、沃尔玛等为代表的传统企业才得以顺利实现电子商务时代下的e转型。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情况则相差很远。据有关方面研究表明,1953~1990年间,我国GDP增长的75%来自资本投入的贡献,19.5%是劳动投入的贡献,只有5.5%是要素生产率增长——即广义科技进步的结果;即使从1978~1990年算起,三个数值分别只有50.9%、18.8%和30.3%。而且,根据1981~1987年中国经济投入~产出表计算,在32个生产部门中,有8个部门的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额为负值,占全部生产部门的25%。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粗放而非集约型的。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美国传统企业e转型走过的历程,应该说,中国同行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传统生产方式的障碍e时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个性化服务和规模化定制,这就要求企业,尤其是生产性企业,必须改变那种大规模生产的粗放式经营方式,改而实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规模化定制方式,以满足消费者分散化的消费需求。而这一切,必须首先以产品,尤其是零部件生产的标准化为前提,通过零部件与零部件之间的兼容来弥补规模不经济的缺陷,并提高对客户反应的速度。但是,在中国目前的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中,标准化生产的目标尚远未实现。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二元对立依然十分严重。全国大部分企业,尤其是1300万家中小企业中的大多数,都还处于作坊时代,手工操作的生产方式非常普遍;即使是少部分实现流水线作业的企业,也有很多因为员工素质的低下而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个性化”差异很大,真正能通过严格的ISO9000系列认证,从而基本能够算得上实行标准化生产的企业,只是微乎其微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传统企业要顺利实现e转型,就显得非常困难。化建设落后说到底,传统企业要顺利实现e转型,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要在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上实现化转型。具体讲,就是要借助hr技术和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对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模式进行智能化数字化革新,并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全面引进ERP系统,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创新。但是,就目前而言,中国总共的PC拥有量只有2000万台。除去京沪穗等少数几个大城市、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外,真正为企业所拥有的电脑数量非常有限。其中,在很多企业,购进的电脑只是当作一般的打字机使用,联网使用的hr只占企业总数的38%;能够知道并引进ERP系统的,就更不知有几家企业了。在这种情况下,国内ASP厂商再怎么鼓吹传统企业e转型的必然性、优越性和推介自己的ASP软件,都无异于是对牛弹琴。组织结构需要创新现代技术的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企业内部流的速度与质量,从而使得企业根本无需再像在传统商业模式下那样,设立许多中间组织环节。层级化(科层制)的组织结构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所取代,也就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了。但是,在中国目前,要么是企业规模太小,三五个人,七八条枪,企业老板一个人包揽一切,根本就用不着什么组织结构;要么是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从总公司到子公司到生产厂到车间到班组,从总经理到部门经理到科室主任到科员,至少都有四、五级组织机构,其严重的官僚化倾向不仅迟滞了企业内部流的速度,而且容易造成流动过程中的严重流失与失真,给企业决策与管理带来严重的隐患。就后者而言,要顺利实现e转型,就必须要裁减机构,进行组织创新,由层级化向扁平化转变,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准确、完整、快速互动,为企业引进ERP进而全面实现e转型奠定组织基础。人才问题是根本做企业说到底还是做人。在决定企业命运的诸要素中,人是第一的要素。电子商务和新经济毕竟是在hr技术、现代电子通信及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它目前还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继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支过得硬的人才队伍,并随时保持人才结构的知识化调整升级,任何企业要想顺利实现e转型,那都将是痴人说梦话。但是,一个企业员工素质水平及知识结构的发展,不仅跟企业自身的小环境——hr计划——有关,而且更取决于整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之所以能在全球率先新经济时代,率先实现传统企业的e转型,发展起ASP市场,跟美国国民的平均教育水平高以及其重视发展教育的国家政策是密切相关的。与美国相比,目前中国在国民人均教育程度、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基础教育水平(适龄儿童入学率)、在岗员工接受再培训等方面,都相差很大一段距离。因此,中国要达到美国的水平,实现传统企业普遍的e转型,进而在此基础上拓展出国内的ASP市场,还必须要走很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