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国蕴涵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近年来国内的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诞生和大量国外物流企业(如UPS、DHL、TNT等)的蜂拥而至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但我国物流业内人士却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清楚,实际上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赢利能力和业绩及其占有的市场份额并不理想。几乎所有的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困境,处于亟待破“茧”而出的 “尴尬”境地。 病症一:老顽疾──思想观念僵化、滞后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行业之所以仍相对落后,主要是因为在物流领域思想观念上的滞后。长期以来,我国经营者所接受的经济理论一直是重生产、轻流通。认为生产过程是增值的,而流通过程则不创造任何价值。在规划、安排企业生产、建设项目,甚至于签订合同时,把物流的过程都忽略不计。有时候最终发现由于物流方面的问题而吃了大亏赔了本,才领悟到物流不可轻视。同时,我国企业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总希望小而全、大而全,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部门。每一家企业的物流部门都是“小的吃不饱,大的干不了,难的啃不动”,经济效益相当低。随着物流事业的发展,有些企业渐渐意识到物流的重要性,也注意到了物流事业的有利可图。但也有些企业矫枉过正,不集中精力搞活经济好自己的主营业务,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将物流也纳入自身的营业范围,没有换位思考。如果把抓物流的精力放在自己的主营业务上,可能企业效益会更好。与此同时,这种行为也影响了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总效益优化。在这一点上,我国的企业要向国外跨国企业学习,把自己擅长的业务做强做精,将不擅长的物流业务交由第三方物流处理。病症二:“僧多粥少”── 凸显市场需求困境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企业形态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欧美发达国家,典型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独立于物流供应方和需求方、能从事按照需求方的要求对物流过程组织和实施的第三方。第三方物流能够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物流的束缚,而将精力集中于其核心业务。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在美国大多数企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后可以获得的好处包括:作业成本可降低62%,服务水平可提高62%,核心业务可集中56%,雇员可减少50%。因而,第三方物流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在欧洲与美国,第三方物流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专家认为,物流市场中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的数量已经成为该物流市场成熟与否的标志。通常认为,只有当第三方物流占整个物流市场的50%以上时,这个物流市场才是成熟的。因此,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研究,可以作为我国物流发展水平的一个参考。据有关资料介绍,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在美国为57%,欧盟为35%,日本为80%,但在中国还不足20%。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大部分是港口、铁路部门中的货运代理部门,功能局限性很大。而从我国大多数工商企业发展供应链管理的意义上所需要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则应有适应我国目前市场环境的企业组织和比较完备的相关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