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遏制违法短信的泛滥蔓延,信息产业部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信产部正在起草《通信短信息管理办法》,将要求基础运营商对用户的有效身份进行登记,加强用户的实名制管理。该消息在业内引起较大争议。采访了多位行内人士,他们认为,虽然此举将对发送非法短信者形成一定的威慑作用,但这项工作实施难度较大,所起效果有限。采访的手机用户也大多难以接受登记手续,认为防范预付费业务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不是简单通过身份登记就能解决的。现实情况:八成用户未实名登记从移动公司了解到,目前广州1000多万在网用户中,至少有八成用户未进行身份证登记,这些用户全是智能网用户,即神州行、动感地带以及大众卡等预付费用户。在全国3.8亿手机用户中,比例亦是如此。由于手机犯罪案例越来越多,公安部门一直敦促通信管理部门和移动运营商对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但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手机入网是否要实名”一直争议很大。一位移动内部人士说,正如硬币有正反两面,手机用户既希望方便快捷入网,又担心被有害短信骚扰。比如前几年,国内的手机卡需要本地户口才能办理,或者需本地户口作担保,许多人特别是外地人便抱怨不已。行业管理部门也是如此,从发展移动通信产业的角度来说,手机入网的放开对通信产业的发展作用是巨大的,这点从许多欧洲国家的例子即可看出,智能网业务都是在这些国家发展起来的,他们经历了从管制到放开的过程。“如果再实行实名登记,是一种倒退。”有行内人士说。但另一方面,利用手机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越来越猖獗,公安机关在侦查中苦于这些涉案手机没有进行身份登记,缺乏破案线索,给打击手机犯罪带来难度。运营商态度:实名登记可操作性不强在前日的三部委联合发布会上,信息产业部主动作出要求,要求基础运营商对用户有效身份进行登记。这些措施计划在全国推行,此前已有上海、泉州等城市试验展开了这项工作。广东移动和广东联通表示目前尚未实施,正在等待集团公司的通知。根据上海等城市的做法来看,用户新申请移动通信业务,包括手机和小灵通,须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未成年人凭监护人有效证件,电信运营商须对用户身份证件严格核验并复印登记。除新用户须实施实名制外,这些城市还要求,未进行实名登记的用户也将补登记。对此,采访了包括移动公司在内的多位行内人士,他们不少人士认为:该措施可操作性不强。首先是由于假身份证泛滥,运营商难以担负核验责任。一位移动人士表示“从用户实行身份登记的情况看,已发现有大量假身份证在流通”。目前,银行缺乏办法鉴别身份证的真假,运营商也没有办法,二级代理渠道更难控制。其次,未登记的旧用户数量太庞大。以广州一千三百万手机用户来看,没有登记的估计有1000万名,这些用户很难再去登记。再者是企业利益关系。移动内部人士向透露,对现有智能网改造,将耗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另外,运营商在短信方面的利益会受到损失,新增用户数也会大大减少,对整个移动通信产业也有负面影响。最后是用户消费习惯难改变。从国外经验看,预付费业务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猛,主要原因在于用户接受并认可这种业务。业内建议:尽快建身份证信息库如果有关部门要推行这项措施,行内也提出一些改进建议:1、移动运营商尽快建立身份证信息库,辨认真假身份证。对此,信产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赵志国前日表示,运营商今后可能建立能辨认假身份证的网上信息库。2、设立一段过渡期,过渡期内对“实名制”和“非实名制”用户的短信功能进行区别对待。“实名制”用户可以默认开通短信息功能,“非实名制”用户不开通短信息发送功能,或受严格限制。3、运营商之间进行信息共享。移动、联通和电信等运营商的客户一人一号,个人信息及信用记录随号走,随人走。在技术和市场条件成熟后,各运营商的客户信用信息纳入统一资信公司,如无特殊情况,一个客户在中国境内只能使用一个电话号码。4、防范手机短信犯罪有法可依是关键。信产部透露他们正在牵头制定《通讯短信息管理规定》,但应上升到《电信法》高度。只有通过立法,才能获得打击依据,才能有操作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