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之美,始于耒”。从尧帝发展农耕,到夏、商、周粮食富裕,俱备了酿造酒醋的物质条件,于是产生了剧目食发酵酿酒造醋的方法。
夏、商、周时代,清徐民日酿醋规模很小,多为家庭作坊。春秋到汉朝时期有所发展,唐、宋出现兴旺势头,明、清进入鼎盛时期。而在唐代前,清徐酿醋已采用装缸浇淋的方法,使滤出的醋液体清亮,杂质较少,较之用醯的糟醋不分、撇清取汁有了很大进步。到宋朝,酿醋工匠从焦饧上色中得到启示,利用清源边山“宋成窑”开采的半无烟煤,在“醋杞”与“淋醋”工序之间,加了一道“熏酷”工艺,使淋出的醋棕虹透亮,味道醇香。到了元朝,酒、醋作坊分离,出现了专业酿酷的作坊。明代,醋作坊规模逐渐扩大。譬如始创于明朝初年C1368)的“美和居”醋坊,明朝中叶己很兴旺,所产的熏醋、白酷醋,质量上乘,无论医用还是调味均为佳品。清顺治元年,“美和居”醋坊又将熏酷贮瓮陈19浓缩,经过夏”伏晒”、冬“捞冰”,水分锐减,充实了醋的酯化过程。经过一年以上陈酿的醋,色泽黑紫,醇香浓郁,体态清亮,严冬不冻,酷暑不霉,久存不变质,不仅是上等调味品,而且是首选医用原料。“美和居”于是名声大振,成了显赫一时的大字号。当地的“聚庆诚”等一些醋作坊也纷纷仿效。一些商人、富户也竞相投资,或在当地设坊,或在外埠开灶,使“山西老陈醋”不仅在全国闻名,而且其酿制工艺也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广泛传闻。
鸦片战争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权重压迫下,清徐醋业遭到严重摧残,民国初年,濒临倒闭的“美和居”由王亮才等人接管,改字号为“福源昌”。不少酷坊也相继恢复生产、当时清源城有名气、年产醋均在200吨以上的有“福源昌”、“聚庆诚”、”裕兴成”、“永泉裕”、“玉顺和”,号称五大醋坊,另有“义兴德”、“恒隆泉”、“永泰泉”、“福生泉”、“福兴泉”、“三台泉”、“五合成”等数十家中小作坊,徐沟的”福源涌”、“晋亨达”,东于的”谦亨泰”也颇有名气。各村小作坊尚有数十家之多。当时,全县年产食醋约2000余吨。“福源昌”生产的“山西老陈醋”曾获得1924年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优质商品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