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说流传已久,其实思想文化早就已突破南北之地域限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是儒家与道家文化的典范。
中国人尊儒从文,经过历史的演绎,释、道、佛三教思想互相交融,相互汲取,不断发展。道家会通儒学和佛学之长,补己之短。用儒家“气化论”来完善“元气行道”以“生万物”之说,会通儒家重现实轻彼岸的思想,以丰富“长生不死,修道成仙”的内涵。三教融合,兼收并蓄,相德益彰,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北之孔子,南之文昌,世代相传,影响深远。
文昌文化发祥于梓潼,根在七曲山,并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源远流长,集诸家大成,博大精深。
文昌文化是典型的民俗文化。她来自民间,是在川西北地区的先民们世代社会历史经验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础上产生、发展、沉淀下来的,是一种历史的现象。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以张亚子为偶像的文昌不断被历代封建王朝褒封,从“相”而至“王”而至“帝君”,不断地被神化和神圣化,因而由文昌帝君而产生的文昌文化,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其阶级性。南齐王融《曲水诗序》说“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长期来,文昌文化又起着文治和教化的作用,客观上起着在为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服务的职能。
但是,文昌文化又是在川西北这块以汉民族聚居为主的沃壤产生发展的,总结和积累了以汉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融合的统一国家的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精华,她又具有其民族性和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专家学者研究证明,文昌文化的内容和外延都极其广远周备。具体地说,她饱含有文昌的经诰、文昌哲学、文昌诗文、文昌医学、文昌洞经音乐、文昌阳戏、文昌年画、文昌建筑、民族祭祀、文昌忠孝经等十多个大类。仅据四川联合大学文昌研究所整理的文昌文化的珍藏资料,就有千余卷,数千万字。总之,文昌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文明历史在政治思想,宗教哲学、意识形态、道德范畴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是经过历代的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文化、民俗文化等互相渗透、互相交织、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过程,逐渐形成的融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道德、民俗等成为一体的,具有系统性、广博性、复杂性、历史性和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她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植根于人民中,传播于国内外,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项巨大遗产和精神财富。当然,文昌文化也同一切事物一样,也是精华和糟粕同时存在。我们应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发挥她的特有优势,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