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即兴演讲应力争缩短与听众的心理距离
作者:admin 申领版权
2010年08月09日 共有 829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由于即兴演讲是演讲者事先未做准备,处于一定时境,感人、感事、感情、感景,随想随说,有感而发,所以,能否有效缩短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对于演讲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意义.
     
    从表面上看,演讲的领导者站在台上,他与听众之间只有几米的距离,但实际上,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要远远超过空间距离.演讲作为交流的方式,它的特点在于现场性,它不仅靠思想观点的传输,而且靠感觉情感的交流.正确的观点只触动人的理性,却很难使人有感觉、有感情的共鸣.如果演讲者能使听者不但理解真理,而且和自己一起感觉和享受真理,那么,演讲者的妙语不仅能赢得听众热烈的鼓掌,就是很平淡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引起他们心领神会,甚至突然领悟的欢呼.而不善于创造这种白热化气氛的人,在讲台上,即使讲出了一些很惊人的妙语、很深刻的哲理,听众也往往只是稍微安静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又恢复到心不在焉、甚至交头接耳的状态.这就是心理距离在起着作用.
     
    实践表明,演讲者如果不能有效缩短他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打不破竖在他们之间的那堵透明的墙,就很难控制住台下的秩序,所进行的演讲也只能是失败的.
     
    经验显示,以下两种方法是即兴演讲者缩短与听众心理距离的有效方法.一是创造出一种精神优势,扩大你和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把听众镇住,使他们的神经拉得很紧,不容喘息.但这种方法存在致命的缺点,效果很难持久,而且到了事后,听众中的聪明人难免会有上当之感.另一种是,降低自己的精神优势,让听众放松.这样有利于听众在思想上,而且在感觉和情感上与你相通.这其中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采用幽默的语言,自我调侃又最具强烈效果.
     
    请看一个典型的事例:1956 年,当时的印尼总统苏加诺到清华大学演讲,在台下除清华大学的学生外,还有北大的学生,陪同的是外交部的领导.苏加诺是世界名人,步入清华时,学生队伍的秩序一度有些激动性的骚乱,在台上的领导因此有些不悦,会场气氛有点紧张.有经验的苏加诺总统当然看出来了.他在演讲一开头就说了两句题外话:“我请诸君向前移动几步,我愿更靠近你们.”话一说完,学生队伍活跃了,很快往前移动了几步.接着苏加诺又说:“我请诸君笑一笑,因为我们面临着光辉的未来.”学生们又轻松地笑了起来,气氛顿时变得十分和谐,一直持续到演讲成功结束.
     
    演讲中要举止优雅,顺势穿插
    我们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常会见到一些领导在演说之前频频地咳嗽或摇头扭体,这种失态的表现,不是故意做作就是准备不充分.这种不自在的自我掩饰行为,只会使人难堪,必须革除.因为这些不良的习惯,不仅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而且会引起他们的厌烦.
    
     
    正如我们在前文的相关章节中所述,领导者在演讲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就职演讲和即兴演讲时还应注意:当听众鼓掌时应暂停,掌声停后再继续;勿因听众的鼓噪或讥讽而狼狈不堪.一句话,就是做到举止优雅,镇定自若.
     
    而顺势穿插,则要求领导者在演讲中顺应时势巧妙穿插演讲的内容.在因势利导中,顺时顺意里,用生动的语言抓住听众的心,使自己的情感和听众共振,说听众之所想,言听众之所需,讲听众之想讲.实践证明,逆听众的心理而言,必然引起听众的反感;顺听众的心理而言,才能起到同步互动的良好效果.
     
    顺听众之势而言,并不是说要跟着听众的尾巴走.这里所强调的是演讲者在阐述自己的道理时,要懂得利用听众的心理.换句话说,作为领导者,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是演讲中不可或缺的.如果领导者在演讲的整个过程中,能很好地注意到这些问题,那么他的演讲就基本上能够保证是成功的.
    

 

相关新闻

如何迅速做出叫好又叫座的PPT?
幸福的密码-开场白
宇宙的声音
管理情绪的技巧
压力管理的技巧
第二讲 态势语训练
第一讲 绪论
如何采用最得体的推销语言去打动顾客 (5)(6)
如何采用最得体的推销语言去打动顾客 (3)(4)
如何采用最得体的推销语言去打动顾客 (1)(2)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题,而我却不会做
原作者做阅读题何以“不及格”
老师们的经典损人语录
最不可思议的巧合
学会了保你5年内买车买房
菜鸟小故事分享
顾城杀妻案的是是非非
错过你错过爱
母亲的一跪
小心-我的大学爱情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