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是个温情洋溢的社会,传播爱的火种的,是一代又一代默默奉献的义工。在澳门,他们被称为“阿义一族”。按地域划分,澳门有25个社区,每区都有自己的义工队伍。望厦社区是一个居民老区,常年服务于社区的义工有五六十人,邓雪琼就是这个社区中心的总干事。
第一次采访邓雪琼,适逢1998年夏季,中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水灾。消息传来,这天晚上,望厦社区中心的义工紧急动员,在所属的居民区发起募捐。义工们走街串巷,敲开了一户户人家的门。居民们都很热心,未待义工们开腔,有的已经往捐款箱里塞钱;有的独居老人,虽然自己也要靠社会的援助,仍然坚持捐上一份心意。
回到社区中心,邓雪琼他们忙着点算捐款。一个晚上下来,筹到了三四千元。由于这里以中下层居民居多,一晚能筹到这么多,望厦社区中心主任林丽嫦已觉得很满意了,这始终是澳门同胞对国内同胞的一份心意。
邓雪琼是由当了8年义工的好友李小燕的介绍而加入义工队伍的。在她看来,澳门属于正途并能给年轻人提供活动场所的,社区中心是最好的选择。果然,在社区中心,邓雪琼不但找到了友情———结识了一群志趣相投的人,也找到了爱情———男朋友伍家略就是同一个社区中心的义工,每天下班后,他们常会结伴回中心。当义工,也成了邓雪琼始终不曾放弃的“心头之爱”。
在一个由邓雪琼和她的伙伴们负责策划的颁奖典礼上,做了40多年义工的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副理事长陈景垣给我们描述了澳门义工走过的路———五十年代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六十年代关注群众生活,做些清洁、防风防火的事情;到八十年代街坊总会成立后,义工的工作就由“守望相助,敦睦邻里”走向了社会。
现在,义工们都是利用他们的工余或课余时间参与社会服务。澳门的义工队伍非常庞大,除了社区中心,在上千个民间团体组织的活动上,总能看到义工忙碌的身影。平时各有各忙,偷得浮生半日闲,“阿义一族”也会组织一些活动,让彼此能够交流。因为大多是年轻人,又因为难得有机会聚在一起,大家都很尽兴。邓雪琼告诉我们,用“阿义一族”的话说,就是“玩得开心,用以真心,彼此沟通,联系最深”。
现在,澳门正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义工的行列。传播爱心,开阔视野,把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社群,这就是“阿义一族”做人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