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山,地处要塞,形势险峻,地理位置重要,很早以来,它就是祖国内地通往西南边陲的咽喉要道,也是汉藏人民友好往来、互市贸易的纽带。早在汉代,日月山已成为我国“丝绸辅道”的一大驿站,唐代更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
相传,唐太宗为汉藏人民世代和好,将自己的宗室女儿文成公主许配给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从京都长安迤逦西行,来到了日月山。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帝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看着镜中长安的繁华景象,公主悲喜交加,又想到联姻通好的重任,毅然将日月宝镜掷下赤岭。宝镜变成了碧波荡漾的青海湖,而公主的泪水则汇成了从东向西流的倒淌河。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就把赤岭改名日月山,日月山也便成了象征民族团结的历史名山。
日月山虽然高不及昆仑,险不如积石,既无苍翠的森林,又无嶙峋的怪石,有的只是一派苍茫。然而,从古到今,许多过往行人都愿登上日月山去追寻当年文成公主路过日月山时留下的印记。1984年,为纪念文成公主进藏1343周年,湟源县修建的日月二亭,建筑精巧而庄重。日亭内有“文成公主进藏纪念碑”,记述了文成公主和亲始末及历史功绩;亭内绘有壁画,再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面貌;月亭有珍贵的“唐蕃赤岭分界碑”和文成公主在西藏传播中原文化,促进西藏文化艺术与生产成就等方面的壁画。山口中立有1950年10月1日由青海省军区司令员贺炳炎、政委廖汉生树立的“日月山修路纪念碑”,记载了人民解放军修建青藏公路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