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如此,马氏在大埔碗的历史仍留下光辉的一页,马家和说:「从遗址的规模推断,当日碗厂雇用约300人,这规模在古代十分了不起。从已出土的五、六千件瓷器中得知,当年生产的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的碗、杯、碟、香炉、灯座等,种类繁多。」
在上、下碗村之间有一座樊仙宫,根据牌匾推断,是建于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马家和从长辈得知,樊仙宫所供奉的樊仙确有其人,是国内有名的烧制瓷器师傅,供奉其神像在村内,主要是祈求大埔碗工作顺利。
从樊仙宫后面拾级而上是一个名为牛碾的遗迹,它外形如古井,又名辘轳,是一种把瓷土瓷石碾成粉末的工具,主要用牛拖着一个石子(石辘),将硬如瓷土之物碾碎。马家和表示:「不少旅客会专程到来看看该牛碾遗迹。」
大埔碗已被政府列作文物保护区,很多珍贵的历史片段都可以从遗迹中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