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广东文基)下列溶液能使红色花瓣快速褪色的是
A.稀盐酸 B.新制氯水 C.氯化钙稀溶液 D.生理盐水
错选C 2. (04上海)下列物质中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
A.NaHCO3 B.HNO3 C.AgI D.HClO
3. (07上海)往含I-和Cl-的稀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
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原溶液中c(I-)/c(Cl-)的比值为
A (V2-V1)/V1 B V1/V2 C V1/(V2-V1) D V2/V1
多选 A或D 4.(07广东)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 2NH3=N2 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 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
错选C 5. (06上海)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
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
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A |
黄绿色 |
橙色 |
蓝色 |
白色 |
B |
无色 |
橙色 |
紫色 |
白色 |
C |
黄绿色 |
橙色 |
蓝色 |
无色 |
D |
黄绿色 |
无色 |
紫色 |
白色 |
漏选A错选D 6.(07上海)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
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K+一定存在 B 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32-
C Cl-可能存在 D 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错选C 7. (08上海)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 NaClO3。在相同条件下
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A.NaCl、NaClO B.NaCl、NaClO3 C.NaClO、NaClO3 D.NaClO3、NaClO4
8.(06广东) 某研究小组进行与NH3有关的系列实验。将NH3通入溴水中,有N2生成,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
9.将氯水分别加入下列溶液,观察有何现象?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1)紫色石蕊试液
(2)氯化亚铁溶液
(3)碳酸钠溶液
(4)氢硫酸
(5)硝酸银溶液.
10.(03广东)根据下列反应框图填空,已知反应①是工业上生
产化合物D的反应,反应⑤是实验室鉴定化合物E的反应。
(1)单质L是 。
(2)化合物B是 。
(3)图中除反应①以外,还有两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
是 和 (填代号)。
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和 。
11.(07四川) 在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 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 溶液.并置于水浴中; ③的试管里盛有15mL 8 % NaOH 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 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 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l)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人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人
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 与② 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__
(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 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
右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
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 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
原因 |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 使石蕊变色 |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