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即大洋环流,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也是自然地理部分的经典内容。洋流的分布规律、大洋环流的过程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基本规律、基本过程之一。本节教材共两目。第一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主要阐述了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形成与环流方向,并通过“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说明实际洋流的分布更为复杂。第二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阐述了洋流及其变化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环境污染几方面的影响。这些内容综合体现了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影响的辩证关系。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洋流的分布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是大洋洋流的名称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大洋环流模式简图的绘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盛行风、洋流、气候、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感受自然环境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影响的辩证关系。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进一步认识地理是对终生发展有用的-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3、内容结构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顺南逆 西暖东寒
分布规律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北逆南顺 东暖西寒
气候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渔业
航海
污染
二、教学思路设计
1、学情分析
该节要记忆的洋流名称很多,洋流名称又大多与当地地名相联系,而区域地理中的地名知识很多学生欠缺;以大西洋为中心和以极点为中心的世界轮廓图,对很多学生来说是盲区。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点拨一些地名,并引导学生分析以大西洋为中心和以极点为中心的世界洋流分布图。
2、教法设计
(1)从生动有趣的史事“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航行路线”引入,让学生结合地球风带知识,分析归纳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并记忆各大洋主要洋流名称。
(2)让学生根据世界洋流分布知识,探索“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航行路线”选择之谜。并进行知识迁移:“如果你是一名海员,在与世界各地的交往中,你如何选择航路?”
(3)结合教材“图3.6北大西洋暖流的气候效应”、“图3.7秘鲁寒流的气候效应”和“图3.8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以及给出的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阿拉斯加石油污染扩散图等,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析出洋流及其变化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污染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性、和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然后进行简单练习和变式训练,在变式训练中强化整体意识。
三、课堂教学实录
【学生课前准备】
回顾或查阅:1、明代郑和下西洋去、回的季节,明代中日海上贸易往来选择的月份。2、以大西洋为中心和以极点为中心的世界轮廓图。3、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资料以及当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旱灾的资料。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史事“日本海军偷震美国珍珠港航行路线”引入。下图是1941年12月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舰队的航行路线。日本海军选择了M路践,而没有选择N路线。M路线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与海水运动有关)?这节课我们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即洋流。
【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设计自学:出示问题探究讨论:
(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即洋流。你知道海水运动还有哪些形式吗?
(2)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哪两类?下面等温线图中,若A、B处等温线的弯曲是由洋流引起的,则A、B处分别应是什么性质的洋流?
答题讨论举例:
生1:A处洋流由南流向北,即从低纬流向高纬,应为暖流。B为寒流。
生2;A处等温线向冷处(等温线低值处)凸出,表明该处水温低,应为寒流。B为暖流。
生3:根据等温线可确定该图为南半球,A处洋流由南流向北,即从高玮流向低蚌,应为寒流。B为暖流。
生4:我同意生3的观点。
师:大家都能认真思考,3同学思考问题更为周密。谁能归纳一下根据等温线弯曲来判断寒、暖流的方法?
生3;分两步,一确定南北半球;二由高纬流向低纬即为寒流,反之为暖流。
生4:看水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水温高则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师:3、4两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了判定寒、暖流的方法。4同学的方法更简洁,在没有洋流流向的图上也能判定。
观察思考:播放电脑动画“行星风带引起大洋环流”。观察风向与洋流走向的关系,思考下列问题:
(1)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还有哪些原因?
(2)你能根据全球风带图绘出大洋环流模式图吗?(模式图见右下)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其他同学在本子上一起画洋流模式图。学生画图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画图易出现的错误,如各洋流出现的纬度位置,不要把南北赤道暖流画在赤道上,因为赤道地区为无风带)
(3)洋流模式图中,世界表层洋流的一般分布规律是什么?(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顺南逆,西暖东寒;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北逆南顺,东暖西寒)
(4)南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运动方向不同,为什么?(地转偏向力方向不同)
自主学习:观察教材“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你有什么新发现了能解释原因吗?举例:(1)南半球中高纬度不存在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却有一个横贯三大洋的西风漂流。(2)北印度洋海区的大洋环流流向随季节变化。(3)北半球西风漂流处的洋流为暖流,南半球为寒流。(4)南极大陆外围有一流向与西风漂流方向相反的南极环流。
激发引导: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帮助其解释原因?
解答举例:
(1)南半球横贯三大洋的西风漂流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北半球的西风漂流被切断?(对比海陆分布的差异)
(2)观察图中北印度洋海区为什么没有形成顺时针的大洋环流?(要点:北印度洋海区面积小,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3)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何为寒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水温比周围低,是因为邻近酷寒的南极洲、南极附近冰川融化以及咆哮的西风带阻隔了与低纬的热量变换等)
说明:通过讨论思考上述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大洋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模式图的记忆,只需要记住各大洋赤道两侧均由东向西流,北半球受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北转圈成“8”字,南半球则向南转圈成逆时针。
观察思考:观察图3.5,看世界大洋洋流的命名有什么规律?
(洋流命名规律:大洋东西两岸洋流名称与当地地名一致;由盛行风引起的洋流名称各大洋有共性)
竞答:出示“世界大洋洋分布简图(见上图)”,竞答洋流名称。
(教师提醒学生记忆洋流名称要注意:西风漂流中“漂”非“飘”;墨西哥湾暖流非墨西哥暖流;东格陵兰寒流非东格陵兰岛寒流,加那利寒流非加拿大寒流等)
变式训练:出示以大西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图和以北冰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图,抢答洋流名称。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航海的影响
自主探究:结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知识,探索“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航行路线”选择之谜。(讨论举例)
生1:M路线是顺北太平洋暖流,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生2:M路线处有北太平洋暖流,海水温度较高,蒸发旺盛,天空中含有大量水汽,冬季遇冷凝结,多形成大雾天气,使日本舰队的行动隐蔽性强,便于接近目标。
生3:M路线处于盛行西风带,选择该路线还顺西风,航速加快。
生4:M路线比N路线距离短。根据第一单元的知识,日本和珍珠港之间的最短距离,在平面图上,不是直线距离,而是偏向高纬的弧线距离,即M路线。
师:前两位同学从洋流的角度,分析了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航行路线选择之谜,非常准确、全面。后两位同学又结合前面的知识进行补充,补充得非常好!说明他们爱动脑,知识迁移能力强,能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同一个问题。这个事例也说明洋流知识对我们航海非常有用,地理就是对我们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举一反三:大家都知道“郑和下西洋”,在航海技术比较落后的明代,郑和为什么能够远涉重洋呢?(我国明朝郑和曾七次下西洋,就是利用了洋流。他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向西流,顺洋流航行省力;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海水向东北流,返回时顺水行舟,说明洋流的规律很早就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掌握和利用。作为21世纪的公民学好地理义不容辞!)明代中日海上贸易往来选择特定的月份,也是这个道理。
拓展升华:“如果你是一名海员,在与世界各地的交往中,你如何选择航路?”(顺风、顺洋流、尽量避开寒、暖流交汇处的海雾、注意寒流从两极地区带来的冰川碎片给航运造成的威胁等)
2.对气候、渔业、海洋污染的影响
自主探究:(1)出示挪威卑尔根(约600N)和亚洲东部符拉迪沃斯托克(约450N)的气温、降水资料;南美洲西海岸城市伊基克(约200S)和与其纬度相近的南美洲东部城市圣保罗(约230S)的气温、降水资料。
思考:纬度更高的卑尔根为什么比符拉迪沃斯托克气温更高、降水更多?而纬度较低的伊基克却比圣保罗气温低、降水少?(寒、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分析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大的原因。(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世界热带沙漠气候为什么均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与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有关)
(3)出示世界洋流与世界著名渔场分布叠加图。思考:渔场与洋流分布有何关系?分析寒、暖流交汇对海洋生物有什么影响?(要点:寒、暖流交汇,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饵料集中;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渔场.如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等)
(4)美国东部油轮泄漏,而欧洲西部沿海却遭受污染,为什么?洋流对海洋污染会带来哪些影响?(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带到其他海域,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同时也使得污染范围扩大)
(上述问题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鼓励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井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激励性评价)
过渡:由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洋流对航海、沿海气候、海洋生物、海洋污染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那么洋流变化又会给气候、海洋生物产生哪些影响呢?
3.洋流变化对气候、渔业的影响
合作学习:结合教材“图3.8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讨论秘鲁附近洋流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秘鲁沿岸海洋生物的影响:
(1)正常年份,受太平洋南北赤道暖流的影响,表层海水在大洋西部堆积,使太平洋西部水温比东部高。太平洋东西部冷热不均,会形成一个怎样的热力环流?东西部降水会有何差异?
(2)异常年份(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怎样变化?原有的热力环流会怎样变化?东西部的降水又会怎样变化?
(3)秘鲁渔场与秘鲁附近海区深层海水上泛(受离岸风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厄尔尼诺现象时秘鲁海区深层海水上泛有何影响?对秘鲁渔场又会造成什么影响?对秘鲁沿海的海鸟等生物又会带来哪些影响?(结合“大气运动”知识)
拓展升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梳理知识质疑释疑】
梳理知识,质疑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学生总结感受收获】
1、我了解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时地理环境的影响。
2、讨论可使人思维缜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分析某个问题.要从多个十角度,要用联系的观点、综合的方法。
4、地理非常有用、非常有趣,我一定要学好地理。
5、自然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人类只有掌握了其分布、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做到趋利避害。
【教师小结 提炼升华】
l、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大家多用联系对比法、综合法,进步提高自己综合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地理是对终生发展有用的,我们一定要学好它。
3、自然界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如厄尔尼诺现象,希望大家以后能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为人类造福!
【延伸探究】
收集、查阅相关资料,看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气候产生了哪些影响?厄尔尼诺现象还有哪些不解之谜?
四、教学案例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步骤明确。整节课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空间,通过展示一些图表、资料.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逐步得出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学生参与行为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改理念。教学过程中还有些地方表述得不够具体,不利于实际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