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结合本地实际了解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城市的服务范围;
区分不同形态的城市地域形态
★教学重点
城市的服务范围、城市的地域形态类型
★教学难点
城市的服务范围的意义
★学法建议
1.插图。本课教材的理论性特别强,难度大,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插图,加深对中心地理论的理解。
2. 定量分析。
3.联系实际、结合案例分析,加深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法导引
城市的发展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功能与形态”之间的互动,是城市形态发展的总的规律之一。城市形态的发展演变是在功能与形态之间的矛盾运动中,由各具一定功能作用的城市基本物质要素在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分布和组合,从而稳定地显现出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空间形态的一般特征和发展的总体方向。对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与城市服务范围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个规律。
本单元探讨的主要课题是城市“功能与形态”,还应注意城市的发展受环境的制约,“环境与形态”之间存在互动。此外,城市的发展也受规划思想及多种文化因素的制约,“规划与形态”之间的互动。
需要区别的是,在我国“都市区”是由“中心市”和外围非农化水平较高,与中心市存在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邻接县(市)两部分组成。都市区的地域范围,即为与中心市保持便捷通勤联系,或城市功能由中心市向外扩散直接影响所及的范围。其地域范围的大小与中心市规模的大小呈正相关。一般而言,都市区的地域范围大于中心市市区而小于现今“市带县”体制下的整个市域范围。
★教学过程
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1.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
2.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
3.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
『说明』①管理中心一般指行政机构所在地,即行政中心,如首都、省会、县城等,换句话说即是政治中心。②服务中心指文化、科技、教育和体育卫生中心。③经济增长的中心即指工业、交通、商业、金融、贸易等中心。④区域范围:省会所在的区域往往遍及全省,县城所在的区域往往为全县。
『总结』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交通、商贸等中心。实际上,城市还是区域内的旅游、医疗等中心。城市能带动所在区域(含农村)的经济、文化等各项发展,城市规模越大,带动作用越大。
『举例』你所在的城市,是哪一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
『提示』先看所在城市服务影响范围有多大,再看管辖的范围。
二、城市的等级和服务范围
1.城市的等级、服务范围和职能种类等各项之间的关系:
城市等级 |
服务范围 |
数目 |
彼此距离 |
职能种类 |
服务级别 |
高级城市 |
大 |
少 |
远 |
多 |
高级 |
低级城市 |
小 |
多 |
近 |
少 |
低级 |
2.划分城市等级的意义:对于确定城市规模、规划城市方向有指导意义。
『说明』①职能种类多少可通俗地理解成服务种类的多少,或说服务机构的多少,如政府机关、百货商店、医院、高中、工厂、汽车站等,大城市的职能种类多的意思是:它除了具备中小城市所有的职能外,还有中小城市可能没有的职能,如大学、大型商场、大银行等,造成的原因是大城市的消费人口比中小城市多。②高级城市往往人口较多,低级城市人口较少。③从表中看,大城市(一般为高级城市)数目最少,彼此距离最远,职能种类最多。中小城市相反。④服务范围是指城市吸引消费人口的最大地区范围,显然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大,包含了附近中小城市的服务范围,小城市相反。⑤划分城市等级可确定城市规模和规划方向,如北京为特大城市,可定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县城为低级城市,只能定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
『总结』①城市等级越高,职能种类越多,服务级别越高。即城市等级与职能种类、服务级别成正相关。②一定区域内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相互重叠、交错,形成一个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
【例1】读课本“图2.1乐平市的服务范围”,(1)服务机构最多的是 ,交通最方便的是 ,吸引消费者最多的是 。(2)乐平镇的服务范围是 ,包含图中 地区。(3)职能种类最多的是 ,原因为 。(4) 地可能有医院和高中。
【答案】(1)乐平镇;乐平镇;乐平镇 (2)全镇;刘家庄 (3)乐平镇;服务范围大,消费人口多 (4)乐平镇
【例2】读课本“图2.2安徽省的市县分布(2000年)”,回答:(1)省会为 ,服务范围为 ,级别 ,服务人口 。(2)地级市有 个,每一个地级市服务范围 ,县及县级市有 个,每一个县级市服务范围 。(3)城市等级与数目、彼此距离、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 。
【答案】(1)合肥;全省;最高;最多;(2)13;全区;56;全县(3)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彼此距离越远,服务范围越大。
三、城市的地域形态
1.城市地域形态的含义:城市地域具有的某种形状或说形态。
2.城市地域形态的影响因素:地形、河流、交通、政治、经济、文化等。
3.城市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城市地域类型 |
影响因素 |
特点 |
举例 |
集中式 |
平原地带地形平坦 |
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也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 |
成都市的地域形态(位于成都平原上) |
组团式 |
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
便于扩大规模 |
上海市(如浦东新区) |
条带式 |
沿主要交通干道发展 |
交通便利,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
兰州(沿河谷和铁路伸展) |
放射状 |
沿交通干道发展 |
方便市区和郊区的联系 |
延安(受地形和河流制约) |
『说明』结合课本中的实例和图示来重点理解城市地域类型和特点。
『焦点访谈』
1.学习本节有何实用价值?
本节所讲的内容实质上就是城市规划的内容,各部分的内容所对应的实际规划用处是:根据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确定城市的性质;根据城市的服务范围确定城市等级或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根据城市所受的影响因素(地形、地貌、政治、经济和文化)确定城市的外部形态。
2.有关城市等级理论还应用于哪些热点现实问题?
(1)城市规划。如商业、住宅、工业、行政、文化、交通等功能区或中心分别分布在城市中什么区位或位置,这需要运用有关城市等级理论。(2)区域规划。现在兴起的 “都市圈规划热”也是这方面理论的成功应用。如江苏规划为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每一个都市圈都有一个实力最强的核心(或称中心)城市,它们分别是:徐州,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分别为各自都市圈的最高级城市,位于都市圈内的中小城市为次一级城市,县城和城镇为最低级城市。而每一个都市圈又是其核心城市的服务范围。核心城市对所在都市圈内的各地有很强的经济、文化、技术等辐射、带动和促进发展作用。建好都市圈,就能快速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
3.各级城市从数量和人口规模上看有何关系?在实际中,哪一级城市人口最多?
人口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聚集和分散,形成了规模不等的大小城镇和村落,并在空间上按等级层次分布,形成了有机的城镇体系。这些城镇和村落的数量依规模大小(包括人口、建成区、经济实力等指标,但主要是人口数量),呈“金字塔”状分布,而城镇人口则依规模大小呈现出“倒金字塔”分布,如果将大城市以上的城镇体系进一步细化,则城镇人口将呈现出“纺锤”型分布。这说明,在城镇体系中,城镇人口是以中间层次的城镇占多数。这些处于中间层次的城镇实质上就是区域性城镇。也就是说,区域性城镇是指在城镇体系中,位于中间层次上的各类规模的城镇。在我国是指人口在20万—50万和部分50万—100万之间的城市,它们在城镇人口中占有最大的比重。
4.在城市规划中,最需要重视哪一级城镇(城市)?
在城市规划中,要规划小城镇群中的区域性中心城镇。它实际上就是指没有大城市的城市群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也就是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镇群中的中等规模的城镇。
5.如何规划组合式城市群中的区域性中心城镇?
组合式城市群是指以若干处于中间层次的城市形成相互分工合作的紧密关系,与周围的其他小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在这种城镇体系中各级规模的区域性中心城镇起着主导的作用。
荷兰的西部具有典型的组合式区域性中心城镇体系,这就是著名的兰斯塔德马蹄型环状城镇群。荷兰的三座主要城市阿姆斯特丹、海牙和鹿特丹都分布在这个城镇群内,这三座城市都是欧洲城市体系中处于中间层次上的城市。该城镇群是西欧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面积占全荷兰的18.6%,人口占45%。主要城市除以上三座外,还有Utrecht、Haarlem和Leiden等。该城市群的主要特点是,把一个全国性或国际性城市的多种功能,分散到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去,形成在较大空间范围内相互分共协作的有机整体。如海牙是荷兰中央政府的所在地,阿姆斯特丹是全国金融经济重心,鹿特丹是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Utrecht是荷兰的交通枢纽等。
『重点归纳』
1.城市是所在区域的管理、服务和经济重心。
2.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职能种类越多。
3.城市的形态分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放射式。
★推荐活动
★探究我国的城市区域规划 在当前我国加速现代化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为提高大城市竞争力和拓宽城市发展空间而进行的都市区规划、都市圈规划或城镇密集区规划正在悄然兴起,其性质属于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区域规划,亦可概括简称为城市区域规划。 城市区域规划的兴起,是由以下几个背景因素促成的:(1)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总趋势下,提高城市发展的竞争力已普遍受到重视,大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活力;(2)国内长期奉行的“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方针已解套,近年来大量外来人口向大城市周围集聚,其发展速度超过一般中小城市;(3)随着信息化和快速交通的发展,大城市的某些功能在迅速向周围郊县扩散,城乡之间、城市建成区与非建成区之间的界线日趋模糊,出现了城市的区域化倾向;(4)有些大城市原有行政区划的狭小市区范围严重束缚了城市的发展空间,迫切要求扩大城市规划区范围,调整行政区划,或突破行政区界开展跨行政区的区域规划。
可以通过一些案例了解我国城市化的这一趋向,通过“长株潭一体化”“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江苏省所进行的南京都市圈和徐州都市圈规划”等关键词了解这些案例
★分析城市功能的理论工具 克里斯泰勒是德国的经济地理学家,1933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开创了中心地理论。他的理论是建立在一些假设的基础之上的。中心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只要向周围的居民提供了货物或服务的地方都可以称为中心地。在城市和乡村这两种聚落中,城市可看作是中心地,那些提供了中心地职能的乡村也可以看作是中心地。可见中心地并不等同于城市或城镇,但通常提及的中心地主要指城镇。
了解这样的理论工具目的并不在于理论本身。因为这个理论的深度不是高中学生所能完全理解的。因此。了解中心地理论应把着眼点放在中心地理论的应用上,即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之上的,并不能完全套用到某一个实际情况中,在实际运用时应结合具体。希望能通过案例分析更好地分析城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