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化学趣史三十三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0年11月16日 共有 925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可是,无机化学却像团乱麻,毫无头绪:当时,已经知道60来种化学元素。
    这些化学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按照怎样的系统,才能写好无机化学教科书?门捷列夫早在8 年前——1857 年,当他初任彼得堡大学副教授时,就教过无机化学。
    当时,他就觉得这门课杂乱无章。
    其实,讲课杂乱无章,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很不够所造成的。
    从那时起,门捷列夫就开始思索这一系列问题:难道氧就是氧,氮就是氮,它们之间毫无联系?难道无机世界就是这么杂乱无章?什么是化学元素间的根本规律?其实,这个问题很早就引起化学家们注意。
    早在门捷列夫之前,很多化学家已经开始探索化学元素之间的规律。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也是化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他早在1789 年,着手把化学元素分类。
    可是,当时人们只知道33 种化学元素(其中还包括一些根本不是化学元素的“热”、“光”之类)。
    [36]拉瓦锡把这33 种元素分成4类,列成一张表格——气体、金属、非金属、土质4 类。
    可是,这样的分类,并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
    1815 年,英国19 岁的青年医生普劳特,提出一个非常大胆的观点。
    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元素,都是由氢原子构成的。
    这就是他的“氢原子构成论”[37]。
    每种化学元素不同,只不过由于原子中所含的氢原子多少不同罢了。
    普劳特的见解,可以说已经揭开了笼罩着无机化学世界的迷雾,然而在当时看来却是几乎不能理解的了。
    化学界的权威们纷纷责问普劳特:你说所有元素的原子都是由氢原子组成的,氢原子的原子量是1,为什么许多元素的原子量不是整数?比如,氯的原子量是35.5,难道它的原子是由35 个半氢原子组成的?在当时,普劳特无法解释。
    所以,这种可贵的新观点也就被埋没了,无人注意。
    到了1829 年,人们已经发现了54 种化学元素。
    德国化学家段柏莱纳把其中的15 个元素,按照3 个元素一组,分成5 组:锂Li钙Ca磷P硫S氯CI钠Na锶Sr砷As硒Se溴Br钾K钡Ba锑Sb碲Te碘I他发现,每3 种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称为“3 素组”。
    段柏莱纳还发现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就拿锂、钠、钾这个“3 素组”来说吧,锂的原子量是7,钾的原子量是39,如果把钾的原子量加起来除以2:(7+39)÷2=23很有趣,钠的原子量正好是23!也就是说,在“3 素组”里,第一个元素和第三个元素的原子量之和的平均数,正好等于第二个元素的原子量。
    段柏莱纳的这一发现,使化学家们开始注意研究元素和原子量之间的关系。
    不过,段柏莱纳的“3 素组”只包括15 个元素,而其余的化学元素无法归纳进去,那该怎么办呢?1826 年,法国地质学家尚古都把各种化学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很有意思,尚古都做了一个圆柱体,在上面画了一根螺纹似的螺旋线,把化学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从下向上写在螺旋线上,发现性质相似的元素都在同一垂线上。
    紧接着,在1864 年,德国化学家迈耶尔在讲授无机化学课程时,为了使学生们容易理解,在伯莱斯拉乌大学的化学教室里,挂出了他的“6 元素”表。
    这“6 元素”表比段柏莱纳的“3 元素”进了一步,每组元素从3 个增加到6 个,排列的顺序也是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的。
    迈耶尔把这张“6 元素”表,写进了他的著作《现代化学》。
    过了两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又进了一步,把“6 元素”扩大成8 个元素一组,称之为“8 音律”。
    纽兰兹把化学元素按原子量大小排列起来,发现第一个元素与第九个元素性质相似,第二个元素与第十个元素性质相似..也就是说,每隔8 个元素,就出现性质相似的元素,这就是8 音律的基本内容。
    然而,当纽兰兹在英国化学会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以后,却遭到了冷嘲热讽。
    英国化学学会会长福斯特教授挖苦纽兰兹道:“你怎么不按元素的字母顺序排列呢?那时可能也会获得相同的结果呢!”纽兰兹的发现,已经逼近真理了,然而,在那班庸人的眼里却视为怪物。
    英国化学学会拒绝发表他的论文!不平常的“扑克牌”在彼得堡,门捷列夫坐在那高大的写字桌前,苦苦地思索着,他的面庞清癯,眼里布满血丝,精神有点郁闷。
    “您病了?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
    ”一天,数学系秘书去看望门捷列夫教授,感到十分惊讶。
    “没病。
    我在绞尽脑汁思索这个!”门捷列夫说着,指了指他的写字桌。
    那位秘书远远一看,桌子上放着一张张扑克牌呢。
    “原来,你玩扑克牌入迷啦!”秘书笑着说。
    “扑克牌?”门捷列夫非常吃惊。
    他拿起一张纸牌,叫秘书过来仔细看看。
    “唷,这是什么牌呀?我看不懂。
    ”这位数学系的秘书连连摇头。
    门捷列夫的纸牌,确实很难看懂。
    每一张纸牌上,写着一种化学元素的符号,原子量以及主要性质。
    这时,人们已发现了63 种化学元素,其中金属元素48 种,非金属元素15 种。
    门捷列夫把桌上的纸牌按原子量的大小,想排成一张表。
    他左排右排,始终排不好。
    他几天几夜连续工作,不断调换着桌子上纸牌的位置。
    他没有停留在“6 元素”、“8 音律”的水平上,而是在探索着化学元素之间最根本的规律。
    1868 年,门捷列夫在一张纸上写下了这样的表格——这张手稿是门捷列夫陈列馆在整理门捷列夫卷帙浩繁的手稿时,于1950 年发现的。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门捷列夫周期表的最早手稿。
    门捷列夫把这个表格称为《根据元素的原子量及其相似的化学性质所制定的元素系统表》,也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
    在这张表上,门捷列夫把所有的化学元素,都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
    这时,他发现在某个元素之后,每隔7 个元素,便有一个元素在性质与这个元素十分相似。
    例如,锂与钠、钾相似,都是一价的碱金属,铍与镁、钙相似,都是二价的碱土金属;硼与铝、镓相似,都是三价的,而且它们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都不很强烈;碳与硅、锗相似,都是四价的,具有较弱的非金属性..门捷列夫总结了这一规律说:“单质的性质,以及各元素的化合物的形态和性质,与元素的原子量的数值成周期性的关系。
    ”这一规律,便是化学元素周期律。
    1868 年,门捷列夫把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初稿散发给许多俄罗斯的化学家,征求他们的意见。
    1869 年2 月17 日,门捷列夫正式写出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
    1869 年3 月,俄罗斯化学学会召开了。
    这时,门捷列夫却由于研究化学元素周期律过于劳累,病倒了。
    

 

相关新闻

科学家研制光学燃料或可取代石油燃料
孔雀石绿
考点:有机化学几个基本概念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考点 钠及其化合物
化学高考考点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高考考点2 离子反应
化学高考考点1氧化还原反应
2008年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化学实验
2008年高考化学分类解析11-化学计算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硒和碲
硫的含氧化合物
硫和硫化物
氧专题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卤化物
卤化氢和氢卤酸
卤素单质
碳族元素疑难点解析
硝酸专题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