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胜一筹的铁
银和铁比较,你肯定会偏向银,但现在银却逊色了一截,那么你知道铁是怎么战胜银的吗?
天然的纯银,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古希腊,人们用月亮来表示银。银的梵文原意是“明亮”。
银,漂亮而稀少,是金属中的“贵族”。
18世纪末,瑞典著名化学家杜勒发现,在一种可溶于水的银的盐类——硝酸银的溶液中,加入盐酸,立即沉淀为白色的氯化银。在阳光的照射下,氯化银会变黑。
杜勒的这一发现,改变了银的命运。
1802年,英国化学家威吉乌特把氯化银涂在白纸上,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影像纸。他用黑纸剪成人像,压在这影像纸上,放于阳光下暴晒,氯化银感光后由白变黑,而黑纸下的那一部分未受到日晒,依旧是白色。这样,拿走黑纸后,影像纸上就出现了白色的人像。不过,由于威吉乌特不懂得定影,不久,那白色的人像受到光照后,也变黑而消失了。
1839年,法国画家达克拉摸索成功定影方法,发明“银板法”。接着,英国阿歇尔等人又进一步发明了“珂罗酊湿版法”,于是,银就成了照相业的“主角”。
随后银又成了电影的“主角”,但银贵重而稀少,这时候“磁带录像”出现了,比起电影感光胶片来,磁带录像有许多优越之处:
磁带录像像磁带录音一样,拍坏了,消一下磁带,可以再用。如此可重复使用上万次!
用磁带录像当场就可以看到拍摄的图像,稍不满意,可以立即重拍。
磁带,是铁的“天下”。磁带上那红棕色的磁粉,化学成分为氧化铁。
作为磁粉的氧化铁有两种,一种是四氧化三铁,一种是三氧化二铁。
在半个世纪前,自从人们发明了磁性录音法,铁大走红运,成了录音材料的“主角”。当人们从磁带录音进一步发明磁带录像之后,铁成了银的劲敌。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为4.2%,就金属而论,仅次于铝,居第二位;银的含量却只有0.00005%!人们论银以两计,论铁以吨计!物以稀为贵。以卤化银为感光材料的电影胶片,比以氧化铁为磁性材料的录像磁带要昂贵得多。这,正是铁更胜一筹的原因。
目前,磁带录像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图像的清晰度不如电影,稳定性也不够。正因为这样,目前铁的“势力范围”,只局限于电视,还未打入电影院。这只是前进中的困难。这些问题一旦得到解决,那么,未来电影院将不是银的天下,而是铁的天下!
【知识点睛】
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化学式为:
AgNO↓3+HCl=AgCl↓+HNO↓3
四氧化三铁作为一种磁性材料,早已为人们所知。天然的磁铁矿,化学成分即四氧化三铁。中国古代的著名发明——能够指南的“司南”就是用天然的磁石(磁铁矿石)做成的。三氧化二铁,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在古代,赤铁矿只是被用做染料。考古学家曾发掘出山顶洞人做的装饰品,把许多鱼骨用线串起来做成项链,那线是用赤铁矿染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