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化学用语、化学量10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0年11月17日 共有 1218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中子】原子核中不带电的基本粒子。质量是1.67495×10-27千克,即 
    【电子】原子中带负电的微粒。质量是9.11×10-31千克,半径是2.82×10-15米。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原子中的电子受到外来能量的激发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以电流形式通过导体、电子管或半导体。放射性核如镭能以β-粒子的形式放出电子。
    【基本粒子】泛指比原子核还小的物质单元。包括光子、电子、质子、中子以及在宇宙射线和高能物理实验中发现的一系列粒子。现已发现的基本粒子有几百种,并分为轻子(如电子、正电子、中微子等)和强子(如质子、中子、介子等)两大类。许多基本粒子都有对应的反粒子。
    【反粒子】许多基本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中微子、介子、超子等,都有对应的正电子、反质子、反中子、反中微子、反介子、反超子等,这些对应的粒子总称为反粒子。
    【亚原子粒子】指小于原子的粒子,即基本粒子或原子核。
    【原子实】原子中,原子核及除价电子以外的内层电子组成原子实。例如,钠Na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1,其中第1、2电子层与原子核组成原子实,此原子实与氖Ne(1s22s22p6)的结构相同,钠的核外电子排布也可写作[Ne]3s1。钾K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1,也可写作[Ar]4s1。铜Cu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也可写作[Ar]3d104s1。
    【原子半径】通常指以实验方法测定的相邻两同种原子的核间距离的一半。原子的大小无严格边界,无法精确测定一个单独原子的半径。目前所使用的原子半径数据只有相对的、近似的意义。根据测定的方法不同,有三种原子半径数据:(1)共价半径:同种元素的两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时,两核间距离的一半,称该元素原子的共价半径。(2)金属半径:金属晶体中,相邻两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称该元素原子的金属半径。(3)范德华半径(简称范氏半径):在分子型晶体中,不属于同一分子的两个最接近的相同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称该元素原子的范氏半径。一般说来,各元素的金属半径比共价半径略大,而范德华半径则比共价半径大得多。
    【氢光谱】指氢原子的线状光谱。装有氢气的放电管,通过高压电流,氢分子分解为原子并受到激发,激发态氢原子中的电子,由高能级跃迁回低能级时,以发光形式释放能量。这种光通过棱镜时,可以看到几条分立的波长不同的谱线,即氢光谱。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Bohr)首先用量子概念解释了这一现象。
    【玻尔理论】由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的阐明原子结构的初步理论。它的基础是两个基本假设:(1)核外电子沿一定轨道绕核运转,在稳定轨道上运动的电子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能量;(2)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电子都具有一定的能量,这些能量具有量子化的特征,只能取某些由量子化条件决定的分立数值。这些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电子的能级。玻尔理论冲破了经典物理学中能量连续变化的束缚,大胆地把量子概念引进原子结构理论,解释了用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氢原子结构与氢光谱的关系。但玻尔理论未能认识电子运动的另一重要特征——玻粒二象性,未能完全摆脱经典物理学的束缚,以致认为核外电子运动也象宏观物体那样具有固定的轨道,在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时,遇到了难以解决的困难。这些问题直到量子力学建立后,才得到解决。
    【玻尔轨道】玻尔理论中电子绕核运行的许多分立的轨道。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电子都具有一定的能量,也称作能级。电子从外层轨道向内层轨道跃迁时,以发光形式释放能量,其能量变化具有量子化的特征。
    【玻尔半径】在玻尔理论中,它是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沿圆形轨道绕核运行的半径,其值为5.29177×10-11米,常用a0表示。在原子物理学中,a0也是一种长度单位。
    【基态】微观粒子系统(如原子、原子核、或其它多粒子体系等)所具有的各种状态中能量最低的状态。此种状态为最稳定的状态。
    【激发态】微观粒子系统当其内部能量高于基态能量时所处的运动状态。原子获得能量(如吸收光子)可处于激发态。激发态原子是不稳定的,一般将通过发射光子或与其它粒子发生作用而回复到基态。
    【测不准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Heisenberg)提出。他认为微观粒子的某些成对的物理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如位置和动量之间有以下测不准关系:
    
    式中△x是确定位置的测不准量,△px是确定动量的测不准量,h是普朗克常数。上式表明,微观粒子位置测定得愈准确(△x愈小),则动量测 时间和能量也服从测不准关系,它的意义是微观粒子存在于某一能量状态的时间愈短,则这一能量的确定程度愈差。
    【测不准关系】见测不准原理条。
    【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它们有时显示出波动性(这时微粒性不显著),有时又显示出微粒性(这时波动性不显著),这种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为波动性和微粒性的特征称为波粒二象性。1905年爱因斯坦(Einstein)提出的光子学说阐明了光的这一特征。1924年德布罗意(deBroglie)提出电子和其它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说,这在1927年被实验证实。从此,在科学上就认为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粒子的质量或能量愈大,波动性愈不显著。所以,可认为宏观物体不具有波动性。【德布罗意波】由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在1924年首先提出。他把当时已发现的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一事实加以推广,预言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并提出著名的德布罗意公式:
    λ=h/mv
    式中λ为与质量为m,运动速度为v的实物微粒相应的波长。德布罗意波又称物质波。
    【德布罗意公式】见德布罗意波条。
    【量子】微观世界的某些物理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以某一最小单位的整数倍发生变化,这个最小单位就称为该物理量的量子。例如,物质吸收或发射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单位的整数倍,其能量量子的大小为hv(v为幅射频率,h为普朗克常数)。光的能量变化也具有量子化的特征,光的能量量子(光子或光量子)的大小也是hv。
    【量子化】见量子条。
    【量子论】量子力学的先驱,又称旧量子论。从普朗克在物理学中提出量子概念(1900年)开始,特别是在玻尔提出氢原子结构理论(1913年)后发展起来的。它在解释微观粒子运动中,引进了运动具有量子特征的条件,但未能完全摆脱经典物理学的束缚。它是探索微观粒子运动的初步理论,它的进一步发展导致量子力学的建立。
    【量子力学】研究微观粒子(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等)运动规律的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是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Erwin Schr dinger)、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等人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基本方程,量子力学的建立对科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人类对物质的认识从宏观世界进入到微观世界。
    【薛定谔方程】量子力学中研究微观粒子的基本方程,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Erwin Schr dinger)提出:
    
    式中x、y、z为微观粒子(如电子等)的空间坐标,E是总能量,即电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V为总势能,m是微观粒子的质量,h是普朗克常数,ψ是波函数。这一方程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就好象牛顿定律在经典力学中的地位同样重要。
    

 

相关新闻

科学家研制光学燃料或可取代石油燃料
孔雀石绿
考点:有机化学几个基本概念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考点 钠及其化合物
化学高考考点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高考考点2 离子反应
化学高考考点1氧化还原反应
2008年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化学实验
2008年高考化学分类解析11-化学计算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硒和碲
硫的含氧化合物
硫和硫化物
氧专题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卤化物
卤化氢和氢卤酸
卤素单质
碳族元素疑难点解析
硝酸专题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