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比色法】比色分析方法的一种。在比色分析中借助光电比色计,事先测定一系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绘制出标准曲线,然后通过光电比色计测量被测试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找出被测物的浓度或含量。与目视比色法相比,光电比色法的误差较小,准确度较高。
【比浊分析】光学分析法的一种。根据光线照射悬浮体后的透射光或散射光的强度,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当光线通过混浊液时,一部分光被悬浮体吸收,一部分光被悬浮体散射,同时还有一部分光透过混浊液。在混浊液中悬浮体越多,则透过的光线越弱,而散射光越强。测量和比较悬浮体浓度较大的透射光的强度,叫浊度测定法;测量和比较悬浮体浓度较小的散射光的强度,叫做散射测浑法。主要用于可以形成悬浮体的沉淀物质的测定,如测定微量的磷、硫、钙、氯、氨等的含量。
【质谱分析法】是一种物理分析方法,试样经离子化后形成质谱的分析方法。当气体(或能转化为气体的物质)分子在低压下受电子的轰击,产生各种带正电荷的离子,再通过稳定磁场使阳离子按照质量大小的顺序分离开来,形成有规则的质谱,然后用检测器进行检测,即可作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色层分析】又称色谱分析,简称层析。根据层析发生的不同原因,可分为:(1)吸附层析,当试液缓慢地流经装有吸附剂的层析柱体时,由于吸附剂对试液中各种组分吸附能力的强弱不同而得到分离。(2)分配层析,通常利用溶液中各种组分分配系数的不同,各组分便在柱中不同部位发生层析现象。分配系数大的组分集中在柱的较上端,分配系数小的组分集中在柱的下端。(3)离子交换层析,通常是利用试液中各组分的交换势不同而进行分离。当试液沿着层析柱向下流动时,交换势大的组分首先停留在柱的上端,交换势小的组分被截在柱的下端,从而得到分离。(4)沉淀层析,利用沉淀物质溶解度的不同进行分离。色层分析的应用非常广泛,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生理学等实验中经常应用。也常用层析来分离蛋白质、维生素、脂类化合物等的各种组成部分。
【纸上色层法】又称纸色谱分析法。是用滤纸做载体的液相色谱法。在滤纸的一端,用毛细管或微量注射器滴上样品,置于密闭容器中,移动相(展开剂)借助毛细管作用在纸上移动,达到色谱分离的目的。纸上色层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灵敏,有较广泛的应用。
【气相色谱法】在色谱的两相中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法。它的固定相是固体的称为气—固色谱,固定相是液体的称为气—液色谱。是一种新型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具有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等优点。
【点滴分析】一种微量定性分析方法。用一滴或几滴被测物质的溶液与试剂进行反应,从生成的斑点或有色物质,确定被测物质中含有的元素、离子或官能团。如果被测物质中含有两种离子,生成两种有色物质时,在滤纸上易被吸附的有色物质在中间形成斑点,难被吸附的有色物质在外边形成色环。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取样量少,操作简单,分析迅速。常在冶金、化工、农业和野外矿物分析中应用。
【焰色反应】定性分析中干法分析的一种。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高温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价电子被激发,当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回较低能级时,便分别发射出一定波长的光来,使无色火焰呈现出特征的颜色。利用此法可以鉴定化合物中某些元素的存在,如钠的焰色为黄色,钾为淡紫色,钙为砖红色,钡为淡绿色等。试验时将玻璃棒一端上的铂丝圈用浓盐酸润湿在火焰上灼烧,使铂丝清洁,然后用铂丝沾取少量试样粉末或溶液,在火焰中灼烧,即可呈现特殊的焰色。
【熔珠试验】定性分析中干法分析的一种。用硼砂(四硼酸钠)或磷酸氢铵钠等熔剂与试样共热熔融,生成熔珠。因熔剂能溶解各种金属氧化物,显出不同的特征颜色,据此可以检验某些金属元素的存在。例如
CoO Na2B4O7=2NaBO2?Co(BO2)2(蓝宝石色)
这种方法称熔珠试验。
【系统误差】分析化学中的一种误差。这种误差是在分析过程中由于某些固定因素所造成的,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也是固定的,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时,它会重复出现。产生的原因有:(1)方法误差,多由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2)仪器误差,由于仪器不够准确或未经校准。(3)试剂误差,因试剂不纯或蒸馏水中含有杂质。(4)操作误差,一般在操作时,由于操作者各人掌握操作规程和控制反应条件有出入而引起的误差。
【过失误差】由于操作不正确,或粗枝大叶,从而引起与事实不符的误差。这类误差无规可循,只要高度重视,细心操作,就可避免。
【终点误差】又叫滴定误差。在滴定过程中,通常是进行到溶液变色时停止,这叫滴定终点。但并不一定正好在等当点时变色,即滴定终点和等当点不一定恰好一致,由此而造成的误差叫终点误差或滴定误差。例如在酸碱滴定中,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溶液,等当点pH=7;若用甲基橙做指示剂,(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在pH=3.1~4.4),滴定过程中溶液pH≈4时指示剂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NaOH的量不足,结果偏低。
【组试剂】定性分析中,采用H2S、(NH4)2S等试剂,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将阳离子分成若干组,一组一组地沉淀下来,或溶解掉,这种试剂称为组试剂。
【灵敏度】通常表示仪器、设备、试剂或某种测试方法,对某些微小的外加作用所显示出的敏感程度。例如天平的灵敏度是指每一毫克物质能使其指针移动的格数。如阻尼天平的灵敏度一般要求2.5~3.0格/克,即感量为0.4~0.33毫克/格。化学分析方法和试剂的灵敏度,是指其所能检验出的最小物量或最低浓度和限量。
【有效数字】在实验或试验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在对任何物质的某一物理量的测定中,只要操作方法正确,其准确度除最后一位数不能精确确定外,其他各数都是精确的。例如在中和滴定时,读取滴定管中液面所在的刻度是:16.52毫升,在读取的四位数中前三位都很准确(因为滴定管的最小刻度为0.1毫升),第四位是估计读数,称为可疑值,但仍有参考价值,应保留,这四位数字都是有效数字。再如在分析天平上称量一坩埚,质量是19.0215克,由于这台分析天平一般能称准至±0.0001克,因此坩埚的质量数据有六位有效数字。“0”在有效数字中可以是有效数字,也可以不是有效数字,例如2.0302,是五位有效数字,其中的“ 0”是有效数字;0.3206,从左到右第一个“ 0”不是有效数字只起定位作用,第二个“0”是有效数字,因此这个数有四位有效数字。在化学计算中pH值、lgK等对数值,其有效数字的确定取决于小数部分的数字,整数部分只说明数的方次,如某溶液 pH=11.02,则[H ]= 9.6×10-12摩尔/升,是二位有效数字,而不是四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