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污染】指含铬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铬污染物主要有六价铬,如CrO2-4、Cr2O72-离子,三价铬Cr3 也对人体有害,一般认为六价铬毒性强,更易被人体吸收,并可在体内蓄积。铬是人和动物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但如含铬过多,对人和动植物都是有害的。铬的污染源主要是铬铁冶炼、耐火材料、电镀、制革、颜料、化工等生产及燃料燃烧排放的含铬废气、废水、废渣。三价铬对胎儿有致畸作用、六价铬是强致突变物质,有致癌作用,含铬化合物对皮肤和粘膜有局部作用可引起皮炎、鼻中隔穿孔等。
【铁污染】指含铁物质对环境的污染。铁污染物主要有铁硅酸盐、三氧化二铁(Fe2O3)、硫酸铁[Fe2(SO4)3]及二价铁Fe2 等。铁元素是人和生物的必需营养元素,即使摄入过量,毒性也不大,因此铁不是重要的污染物。但水体中的铁化合物较多时会影响水的色、嗅、味等感官性状。在一些工业生产中,如印染、塑料、造纸、纺织、酿造、食品等对铁的含量有很严格的要求。
【砷污染】指砷和含砷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砷的化合物都有毒性,其中三价砷的化合物毒性更强。砷的污染源主要是砷和含砷金属的开采、冶炼、以含砷物质为原料的玻璃、颜料、药物的生产以及煤的燃烧过程产生的三废物质。砷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砷能在人体中蓄积,引起慢性砷中毒,慢性砷中毒主要有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皮肤病变等。急性砷中毒一般是由误食砷化物所致。砷还有致癌作用,能引起皮肤癌。对砷中毒者可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流基丁二酸钠等解毒药对症治疗。
【锡污染】指含锡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锡和锡的无机化合物毒性较小,锡的有机化合物毒性很大。锡的污染源主要是岩石的风化和锡冶炼加工业。
【镉污染】指含镉物质对环境的污染。镉污染的来源主要是铅锌矿、有色金属冶炼(如炼铝)、和用镉化合物作原料或催化剂的工厂。镉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过多则危害人体健康,镉也会在体内蓄积,镉能引起严重肝肾损伤、肺炎、肺水肿等。镉一旦排入环境,对环境的污染就很难消除,因此预防镉中毒的关键在于控制排放和消除污染源。对慢性性镉中毒患者,可用维生素D和钙剂等进行治疗。
【铅污染】指含铅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铅是大气的重金属污染物中较大的一种。铅污染来自许多方面:金属冶炼,特别是有色金属冶炼的三废排放物;金属制造及使用铅制品的工矿企业的排放物;汽车排出的含铅废气(因汽油中加入了四乙基铅作抗爆剂);燃烧煤,生产蓄电池和硅酸盐水泥的工厂等都是铅污染源。含铅化合物可由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体内,四乙基铅也可通过皮肤侵入体内,铅主要损害骨髓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对男性生殖腺也有一定的损害。幼儿大脑对铅污染很敏感,大气中的铅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和行为会有不良影响,铅还能通过母体进入胎儿体内和脑组织。在城市中防止铅污染最重要的是控制汽车废气的排放,减少汽油中的含铅量。对铅中毒者可使用依地酸二钠钙进行治疗。
【汞污染】指汞和汞的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汞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煤和石油的燃烧、含汞金属矿物的冶炼和以汞为原料的工业所排放的废气是大气中汞的主要来源;施用含汞农药和含汞污泥肥料,是土壤中汞的主要来源;氯碱工业、塑料工业、电池工业和电子工业等排放的污水是水体中汞的主要来源。通过挥发、溶解、甲基化、沉降、降水等作用,汞在大气、土壤和水之间不断进行着交换和转移。汞不是人体必需的元素,环境被汞污染就会使人受到危害。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汞的化学形态、环境条件和侵入人体的途径、方式有关。金属汞在脑组织中被氧化成汞离子在脑组织中蓄积,损害脑组织。在其他组织中汞离子能转移到肾中蓄积起来。金属汞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性症状,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和疼痛、肌肉震颤、运动失调。大量吸入汞蒸气会出现急性汞中毒,其症候为肝炎、肾炎、蛋白尿、血尿和尿毒症等。汞的化合物中有机汞危害更大,如甲基汞进入人体内首先受到损害的是脑组织,主要部位为大脑皮层和小脑,因此有向心性视野缩小、运动失调、肢端感觉障碍等临床表现。汞离子与酶中的巯基结合,能使酶失去活性,危害人体健康。对慢性无机和有机汞中毒者可用巯基络合剂进行排汞治疗。
【有机污染物】进入环境并且污染环境的有机化合物。有机污染物按来源可分为天然有机污染物和人工合成有机污染物两类。天然有机污染物主要是由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及其它生物化学过程产生的,如萜烯类、黄曲霉毒素、氨基甲酸乙酯、麦角、细辛脑、草蒿脑、黄樟素等,有些天然有机污染物可以与其他污染物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人工合成有机污染物是随着现代合成化学工业的兴起产生的。
【多环芳烃污染】指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多环芳烃的污染源很多,主要有:焦化厂、煤气厂、炼油厂、沥青加工厂等工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的排放物;采暖锅炉和家庭炉灶产生的烟气;香烟的烟雾等。多环芳烃的危害性主要是致癌性,其中以苯并(a)芘的致癌性最强。苯并(a)芘的结构式如下:
多环芳烃污染来源广泛,致癌性强,影响面大,许多国家对其在环境中的含量做了严格的规定,在食品、药物、化妆品、农药制造等方面也规定了禁用或严格限制的条例。此外,为了防止多环芳烃的污染还应大量提倡不吸烟,吸烟者应戒烟,并规定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多氯联苯污染】指多氯联苯类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多氯联苯(PCB)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多氯联苯在工业上的广泛使用,已造成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多氯联苯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大量使用它的工厂,如用PCB做绝缘油的电机工厂,大量使用PCB作热载体和润滑油的工厂,造纸厂特别是再生纸厂,总之使用PCB的工厂排出的废弃物都是PCB的污染源。多氯联苯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PCB污染大气、水、土壤后,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富集于生物体内。多氯联苯能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以消化道吸收率为最高,多氯联苯中毒能使肝脏、皮肤等受到损害,也能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目前,许多国家除了禁止生产和使用PCB外,正在研究对含有PCB的废弃物的有效处理方法和寻找PCB的无害代用品。
【增塑剂污染】增塑剂是用来提高塑料可塑性的添加剂。目前使用的增塑剂主要是酞酯类化合物,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
喷涂涂料、焚烧塑料垃圾、农用薄膜中增塑剂的挥发、生产塑料的工厂等都是增塑剂污染的来源。酞酸酯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能在生物体内富集,有致畸作用和致突变作用。酞酸酯类对人体可引起中毒性肾炎、多发性神经炎、感觉迟钝、麻木等症状,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抑止和麻醉作用。因此,有毒或难以生物降解的增塑剂品种应停止使用,更不能用作医疗器械;在食品包装容器、自来水管道及化妆品等生产中,也应避免使用酞酸酯。
【洗涤剂污染】指洗涤剂制品进入环境使环境造成的污染。洗涤剂一般含有一种或几种表面活性剂、若干增净剂及一些辅助成分。洗涤剂的污染来源主要有:洗涤剂生产废水、工业用洗涤剂清洗水、洗衣店(场)废水和生活用水。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和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因含有苯环不能完全分解,增净剂主要是磷酸盐,磷酸盐排入水体是造成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洗涤剂能使进入水体的石油产品、多氯联苯等疏水有机污染物乳化而分散,给废水处理带来困难。洗涤剂对人体粘膜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对水生生物有轻微毒性,能造成鱼类畸形。从废水中除去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很多,但由于含洗涤剂废水量大,浓度低、因而处理费用较高。
【氰化物污染】指含氰(-CN)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氰化物分两类:一类是无机氰化物,如氰氢酸及其盐类;一类是有机氰化物,如丙烯腈、乙腈等。氰化物有剧毒,并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污染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氰化物污染来源主要是电镀、炼焦、贵金属精炼、染料:药品、合成纤维等工业生产的三废排放物。也有少量氰化物存在于天然物质中,如苦杏仁、枇杷仁、桃仁、木薯和白果内。氰化物污染多见于水体污染,也可形成氢氰酸挥发进入大气。简单的氰化物经口、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极易被人体吸收。急性氰化物中毒主要症状是呼吸衰竭而致死。慢性氰化物中毒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甲状腺肿等症状。为防止氰化物污染,含氰量高的废水必须回收,含氰量低的废水应净化处理后排放。对急性中毒者应尽快就地抢救,方法是注射硫代硫酸钠使氰基转化为低毒的硫氰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