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无机化学讲义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0年11月17日 共有 1322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6、1、3、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用来表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性。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相互联系考虑,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换算,即可以从溶解度求得溶度积,也可以从溶度积求得溶解度。溶解度S指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在有关溶度积的计算中,离子浓度必须是物质的量浓度,其单位为mol•L-1,而通常的溶解度的单位往往是g /100g水,有时也使用 或 。因此,计算时要先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S 的单位换算为mol•L-1。对难溶电解质溶液来说,其饱和溶液是极稀的溶液,可将溶剂水的体积看作与饱和溶液的体积相等。这样就很便捷的计算出饱和溶液浓度,并进而的出溶度积。
    例1:已知BaSO4 在25 ℃的水中溶解度为2.42×10-4 g , 求 =?
    解: BaSO4 饱和溶液很稀,100 g水看作100 ml 溶液。
    设25 ℃时,BaSO4在水中溶解度为s,则
    BaSO4(s)   Ba2 (aq)  SO42- (aq)
    平衡浓度( )                 s     s
    = s2
    s=2.42 ×10-4 /233.4/0.1=1.04 ×10-5mol•L-1
    = s2 =1.08 ×10-10
    例2:25℃,已知  (Ag2CrO4)=1.1×10-12,求同温下S(Ag2CrO4)/g•L-1。
    解:Ag2CrO4饱和溶液很稀,100 g水看作100 ml 溶液。
    Ag2CrO4   2Ag (aq)  CrO42- (aq)
    平衡浓度(  )             s       s
    
    1.1×10-12=4S3   S=6.5×10-5 
    Mr(Ag2CrO4)= 331.7
    S= 6.5×10-5×331.7g﹒L-1=2.2×10-2 g﹒L-1
    溶度剂常数 是反映难溶电解质溶解性的特征常数。同种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  越大则溶解度越大。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用的大 小来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须经过换算才能得出结论。
    Example:
    25 ℃下,已知Ag2CrO4和AgCl的Ksp分别为1.12×10-12和1.77×10-10,则纯水中Ag2CrO4的溶解度小于AgCl,结论是否正确?
    Solution:
    设Ag2CrO4的溶解度为x mol•L-1 ,AgCl的溶解度为y mol•L-1 。
    Ag2CrO4   2Ag (aq)   CrO42- (aq)
    2x          x
    
    =(2x)2(x)=4x3       x= 
    AgCl(s)   Ag (aq)   Cl-(aq)
    y        y
    
    = (y)(y)=y2        y= 
    x>y , 所以结论不正确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区别在于:溶度积是未溶解的固相与溶液中相应离子达到平衡时离子浓度的乘积,只与温度有关。溶解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系统的组成、 的改变、配合物的生成等因素有关。
    值得说明的是,难溶弱电解质和易水解的难溶电解质,如Fe(OH)3、Co(OH)3、Ni(OH)3、PbCO3、FeCO3、Ag2S等溶液中,还存在着解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多重平衡存在的结果使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换算更为复杂,为简便起见,本书中的计算忽略上述影响。
    
    §6、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与其他动态平衡一样,完全遵循Le Chatelier原理。如果条件改变,可以使溶液中的离子转化为固相——沉淀生成;或者使固相转化为溶液中的离子——沉淀溶解。
    

 

相关新闻

testtest
上善制度的炼成
新时代呼唤管理理论创新——大卫�梯斯与动态能力理论
创业的不变逻辑
创新管理需要回答的5个问题
十一、弥离
十、转院
九、生机
八、传染
七、求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硒和碲
硫的含氧化合物
硫和硫化物
氧专题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卤化物
卤化氢和氢卤酸
卤素单质
碳族元素疑难点解析
硝酸专题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