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加快推进我国新时期技术标准工作
作者:杜占元 申领版权
2010年12月14日 共有 1656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一】
    我国标准化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初步建成了自己的标准化体系,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步构建了标准化体系,对规范市场、行业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国标准化基本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标准并存的局面,初步构建了标准化体系。截至2001年底,我国已有国家标准19744项、备案的行业标准31900项、地方标准11660项、企业标准约87万项。从标准性质看:强制性国家标准2792项,占14.1%;推荐性标准16952项,占85.2%;从用途看:产品标准5920项,占30.0%;方法标准8124项,占41.1%;基础标准3690项,占18.7%;管理、安全、卫生、环保标准1908项,占9.7%。总的来看,我国国家标准已涵盖了从传统工农业产品、高新技术、环境保护和管理、产品安全和卫生、服务等领域,对规范市场、行业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国际标准转化工作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16745项,已有6300项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转化率为38%,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国际交流和合作方面,我国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成员。国家标准委代表中国参加ISO、IEC,信息产业部代表中国参加ITU,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占据了自己的席位。
    2、对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贸易方面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标准化工作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以农业为例,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例不到2%,但受技术标准影响大。我国农业标准化正是为适应农业经济调整需要,为促进贸易发展提供了支撑。如1999年由于制定发布了我国的强筋小麦、弱筋小麦的国家标准,为实行优质优价的市场收购提供了依据,对引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作用。2000年全国优质小麦种植达到9000多万亩,进口专用强筋、弱筋小麦分别降到了50万吨、88万吨。另外,由于有标准可依,国内各地运用标准化规范生产方式,创造了许多如山东烟台苹果、北京平谷大桃、广东高州荔枝等品牌的农产品,水果的品质、大小、色泽都有一定的标准,有利于促进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和贸易。
    技术标准对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起到了支持作用。由于各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第三产业的标准化可供借鉴的标准不多。研究、制定、发布适合国情的第三产业标准,对规范和提高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及整体水平功不可没。如《涉外星级饭店等级划分与评定》和《旅游景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两项国家标准的发布,对规范旅游行业、树立我国旅游业良好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3、奠定了标准化工作基础
    我国标准化工作在组织管理上已经形成了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领导,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授权的有关行业协会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标准化工作的组织管理格局,并积累了一定的标准化组织管理经验。
    在运行机制方面,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包括标准的计划、制修订、标准的推广实施、标准研究为技术支撑的运行机制。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委实行统一计划、统一审查、统一编号、统一批准发布。至2001年底,已建立了256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410个分技术委员会,140多个标准情报所,共聘请27200多名专家参与起草工作。在重要标准研究方面,形成了国家标准化研究机构、各地方标准化院(所)相配合,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国家标准化研究体系,培养了一批从事标准化研究工作的人才。
    4、着手标准战略研究,初步构筑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新起点
    随着对外开放、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意识到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把标准化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加以考虑。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完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改善我国技术标准化建设滞后的现状。实施“人才、专利、技术标准”三大战略,科技部已将技术标准作为一项战略目标提出,并安排重大科技专项加以实施,加大了对技术标准研究的投入。通过设立《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究我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和体系,并将重点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也作为支持的重点。与此同时,国家正在组织专家对我国新时期的国家技术标准战略和技术标准体系进行系统研究,以便对我国标准化工作提供宏观和战略指导。总的来看,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已经形成了新的起点,为将来标准化工作的全面推进和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是,从整体上看,目前国家技术标准体系与新型工业化、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后面临的更直接、更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新形势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我国技术标准工作缺乏宏观的指导和全局的把握,没有形成我国成熟的标准化发展战略,极大地制约着我国技术标准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技术标准整体实力和水平难以适应入世的新要求,如我国标准总体水平偏低,制定周期长,高新技术领域国家标准严重缺乏,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例偏低,等等,这种现状很难适应我国加入WTO新形势的新要求;三是标准制定与技术研究开发脱节,制约了我国标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制定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及技术快速变化和发展的需求,导致标准滞后已严重影响我国产业特别是高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支撑薄弱,表现在我国标准化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公众标准意识不强,社会基础薄弱,标准基础教育落后等,直接影响了我国标准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
    朱镕基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特别指出:“技术标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重要手段,要尽快完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改变目前我国技术标准化建设滞后,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受制于人的现状”。面临新的形势,尽快扭转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不利局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迅速提高我国整体的标准水平。以下就此提出八点对策建议:
    1、加紧制定我国标准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发达国家纷纷开展了标准发展战略的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制订,从战略层次推进整体标准化战略的实施。
    通常情况下,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或若干企业,而标准影响的却是一个产业,甚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和加强标准化工作,通过开展我国标准发展战略的研究,提出我国标准发展的对策,明确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主攻方向,推动标准战略的实施,形成指导我国标准化工作发展的战略指南。建议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布国家技术标准战略,在经济工作中全面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并通过修改《标准化法》加以法制化。
    2、加快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
    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标准的作用不仅依赖单项的技术标准,而且有赖于是否有一套完整、科学的技术标准体系。技术标准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体系的合理性,而技术标准的效果则取决于体系的有效性。因此,研究并建立一个完善的、先进的技术标准体系是标准化工作的核心。
    建立我国的技术标准体系,必须本着“继承、改革与创新”的指导思想,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入世的新要求,能够促进我国广大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出发点,建立起一套能够有效促进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同时具有国际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能够打入国际市场的技术标准体系总体框架,有重点地提高我国技术标准的有效性,建立重点领域技术标准体系与指南,使重点领域的技术标准能够实现突破性进展,形成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技术标准,以提高产业竞争力。
    3、深化改革,加强技术标准队伍建设
    标准研究、标准化战略研究和方法标准研究等标准化研究工作,往往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目前,技术标准研究工作存在研究方向不清晰、研究目的不够明确、研究分散、重复,以及一些机构经费不足、人员流失现象严重等现象,与新时期技术标准工作的新要求极不相称。
    要深化技术标准科研体制、机构的改革。现有技术标准研究机构须实施分类改革,符合企业化转制条件的要开展积极、稳妥的“企业化”转制工作;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或公共服务,确需国家支持的机构,按非营利性机构运行和管理,经过优化机构、分流人员、转变机制,形成一支精干的公益研究开发队伍。加强对行业、地方技术标准相关机构改革力度,符合属地化管理的技术标准研究机构要积极推行“属地化”管理。要大力建立技术标准的中介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引导相关科研院所转制成为技术标准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鼓励与技术标准相关的技术标准研制、检疫检测、计量、认证认可等机构的发展。要积极引导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标准服务,构建技术标准中介服务体系。
    要大力把培养技术标准专业人才、国际化人才,改革技术标准人才培养培训、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培养更多的技术标准合格、高层次人才。要抓紧培养一批熟悉国际标准规则、业务强、外语好的复合型人才,要建立一支具有开拓精神、熟悉市场经济规则、懂业务会管理的技术标准人才队伍。
    4、积极研究世贸组织规则,进一步完善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世贸组织的技术壁垒协定是适用所有成员国的一致性要求,要充分利用世贸规则给予的权力,研究制订为保证我国的正当目标和适当的保护水平必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以达到保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权益的目的。
    一方面要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只有掌握并使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国家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要抓住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给我们提供了新机遇,在一些具备与国外竞争实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制订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标准,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通过全面分析研究国际标准,研究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的差别,寻找有利因素,采用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际先进技术标准。要建立技术壁垒综合预警系统。要充分利用技术壁垒协定中的有限干预原则和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发掘我国民族产业自身优势,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体系。
    5、切实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工作的密切结合,促进技术标准的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开发与标准的制修订严重脱节,这也是我国技术标准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要强化研究开发对标准的支撑作用,把与技术标准密切相关的研究开发工作纳入技术标准工作的整体工作中统筹安排,把技术标准工作真正融入到科技计划、项目和相关科技工作中。要有效地利用好国家科技计划资源,加强资源集成。发布重点领域技术标准研究指南,指导相关科技计划及专项的技术标准研制工作。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为技术标准的制订提供坚实的技术和研究开发支持。
    另一方面,国家标准化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技术研究开发对技术标准制订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切实加强标准制订与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结合与衔接,凡是对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规范市场有利的,符合一定条件的行业部门、地方和企业研制的技术标准,经国家有关部门审定,可以通过适当的“快速通道”程序,以解决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发布脱节的问题,缩短技术标准制修订时间,加快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速度,促进科研开发与标准制修订的协调统一,提高技术标准对经挤发展的促进作用。
    6、加强在高新技术和我国有优势的重点产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力争尽早有所突破
    高新技术和我国有优势的重点产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的制订和应用,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战略制高点的作用。在全面提升我国技术标准整体水平的同时,应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紧实施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要继续加大对重大技术标准支持的经费力度,并采取多种措施坚持抓下去,抓出成效。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我国现有技术标准的基础,我国近期内技术标准的重点选择,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紧研制和突破一批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急需的高新技术标准,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突破一批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二是重点突破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环境、人民健康以及农产品、中医药等我国特色优势领域相关技术标准;三是形成一批填补空白的、与重要技术标准相关的标准检测手段、方法和计量基础标准。
    7、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支撑条件的建设
    标准化工作离不开必要的保障条件。
    一是在法律政策方面,要加快《标准化法》修改步伐。现行《标准化法》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条款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入世的要求。建议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对标准化法的修订开展调查研究,为国务院修订标准化提供立法的基础依据。
    二是加强标准化信息体系建设。要着手建设国家级的标准化信息系统,开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数据库,建立权威的标准服务网站,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平台,通过介绍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化协会的有关信息,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方法,使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外的最新标准化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是使企业能够迅速准确地对我国技术标准的查询、信息反馈,以改善我国的标准化工作支撑环境。
    三是要大幅度增加国家对技术标准研究、制订和应用的经费投入,将技术标准经费纳入国家公共开支的范围给予稳定的支持,并建立适当的增长机制,同时积极探讨引导企业增加对技术标准投入的政策和激励机制。
    8、大力加强技术标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是要在国际标准制定、采标应用等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组织召开国际研讨会,及时获取信息并吸纳人才,通过参加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及时了解国际上相关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促进将我国技术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二是要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可设立重点项目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和个人参与国际标准的研究与制定,通过参与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要尽力将我国有优势的产业相关标准推荐为国际标准;三是通过积极开展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理解,在对国外先进标准、国外技术壁垒和市场准入程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沉着应对和突破进口国的技术壁垒,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格局的发展;四是加强与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际合作,特别是加强东亚地区内的合作、交流乃至联合;五是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研制和技术标准的国际交流活动,企业要将参与技术标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任务来抓,指定专人负责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相关新闻

创业项目的5大灵魂拷问
创业公司如何寻找联合创始人?
创业5年,邻趣创始人刘伟力告诉你公司死掉只有一个原因……
初创公司的“三位一体”
硅谷创投教父告诉你,从四个角度入手,打造从0到1的垄断型企业
施密特:谷歌的五大原则
管理不确定性,华为是如何做到的?
隐形天花板
中国芯酸往事
中国的芯片产业为什么不尽人意?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上海科技活动周《科学画报》活动
动脑筋
友谊的小船真的说翻就翻吗
结香的哀愁
从绿豆到绿豆芽,营养增加了多少
防空反导技术,美俄角逐激烈
由“毒地”事件反思发展方式
去故宫看五个时代的建筑
阿贝尔和伽罗华:破解方程难题的天才
科学家为何看重荣誉的归属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