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上市公司凭什么挥霍股民资金来放高利贷
作者:叶檀 申领版权
2011年09月07日 共有 1719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投资者希望上市公司为社会、为股东创造价值,当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以委托贷款的方式为股东创造价值,却让人忧从中来,为上市公司,为经济,为社会。
     
        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盛行。据人民网统计,截至9月6日,沪深两市有119份关于“委托贷款”的公告,涉及59家上市公司,累计贷款额度超过171.95亿元,同比增长近38.2%。委托贷款年利率最低的为12%,最高则达到24.5%,远高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资产回报率。
     
        根据人民网及相关媒体统计,119份“委托贷款”公告一共涉及69笔贷款,除去6笔贷款到期偿还和4笔贷款延期,剩下的58笔贷款当中有44笔从上市公司流出,16笔贷款流入上市公司。即便是上市公司作为借方的16笔委托贷款,也多是由其控股股东提供的关联交易,上市公司作为关联企业资金枢纽的作用相当明显。
     
        上市公司是资金枢纽,相当于小型血站,为关联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上市已经成为解决公司甚至解决所有关联公司资金困境的最佳途径。
     
        上市公司向关联公司委托贷款主要原因是救急。在35笔上市公司贷出的款项中,有23家属于关联交易,大多流向其控股子公司,这些委托贷款利率不高,大多是基准利率或者稍微上浮,也有例外。厦门港务向关联企业厦门国际港务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厦门港务集团劳动服务有限公司提供7500万元委托贷款,委托贷款利率甚至比银行同期基准贷款利率下浮20%,说明是为关联公司输血维持生存。
     
        上市公司对高息委托贷款有恃无恐,因为借款者都有担保或者抵押品。东方通信贷款给江苏江动集团,以5000万股江淮动力流通股作为贷款担保;ST波导的委托贷款以房产公司的房产做抵押。
     
        上市公司委托担保盛行,意味着资金配置的错乱。上市公司大多获得了超募,只要上市就黄金万两,这些公司获得了本不该获得的资金,通过委托贷款等方式渔利。
     
        低迷股市超募现象盛行,显示股市的基础配置作用发生扭曲,中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成为获取廉价资金的权贵阶层。截至9月初,今年以来首发上市的213家公司共募集资金1978亿元,其中1042.06亿元隶属超募资金;2009年发行99只新股,募集资金1814.63亿元,超募754.53亿元;2010年上市347只新股,共募集资金4701.02亿元,大幅超募了3009.99亿元。大规模的超募使许多一夜暴富的上市公司乱了方寸,他们无序多元,大举扩张,很多从实体企业的从业者变身为买股、买房、贷款的金融业者。
     
        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盛行,很有可能反证这些上市公司主业经营不佳。如东方通信超过3亿元的委托贷款平均利率在11%左右,委托贷款年收益3700多万元,而公司去年净利润不过9800多万元,今年一季度也只有不足2600万元。钱江生化委托贷款共计1.4亿元,利息收入高达1680万元,高于其一季度1369万元的净利。武汉健民委托贷款1.5亿元,年利率为20%,一年利息收入达3000万元,而该公司上半年其净利区区3620万元。
     
        投资者以超募资金养肥了这些上市公司,希望能够培育出中国各个行业实体经济的顶梁柱,不料却培养出一批放贷者。与其如此,投资者为什么要转入把资金交给上市公司来放贷?如果委托贷款进一步蔓延,人们有理由担心未来中国经济丧失增长点。
     
        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盛行更让人担心中国金融生态恶化,一方面是资金浪费溢出实体经济获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是无数的实体经济坐困信贷紧缩愁城,嗷嗷待哺。资金配置的不公、资金配置的无效人为造就资金实利阶层,使中国的资金恶性套利行为向证券市场延展,毒化证券市场的投资环境。
     
        实体企业虚拟化,是中国证券市场、中国经济不能承受之轻。
    

 

相关新闻

银行去中介 经济去实业
树立科技资本观念,推动科技资本运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高手复盘手记:良心操盘手讲述“一赢两平七亏”的秘密
财经经闻161122
老丁看盘161122
老丁看市161121
财联要闻161118
老丁财讯161118
老丁看盘161118
《新营销》
如何准确识别拉升出货
如何从卖单发现主力阴谋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