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经济学讲义-第十七讲:市场结构-觅价(上)
作者:博客管理员 申领版权
2015年06月12日 共有 620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按:本系列文章的作者是本博客管理员(不是张五常教授)!
     
        第十七讲     市场结构    -    觅价(上)
        
        上一讲分析了生产者面临的一种市场结构受价其实在现实世界中极少出现,而这一讲分析另一种市场结构觅价才是现实之中最为普遍的情况。
        
        正如上一讲提及的那样,传统教科书上习惯于把与受价(所谓的“自由竞争”)对立的另一种市场结构称为“垄断”,但这名称有误导性,更合适的是改称为“觅价”。
        
        为什么“垄断”的名称有误导性呢?这跟传统教科书对这种市场结构的定义是大错特错有关。传统教科书对所谓“垄断”的定义,就是书上在    196    页的第一句话“产业里只有一家企业时就会出现垄断”。也就是说,传统教科书是用某种产业的市场里只有一家企业的情况来定义垄断的。事实上,“垄断”的英语    monopoly    从词源学上说,是来自于希腊语,表“单独出售”之意。然而,市场上只有一个生产者或供应商,就真的是所谓的垄断吗?要注意,上一讲已经谈到过,所谓“垄断”的市场结构有一个关键的特征,就是生产者是价格制定者,他可以通过增减产量来间接地影响价格,使之下降或上升,跟所谓“自由竞争”(受价)之下的生产者是价格接受者,只能随行就市地被动接受市场上通行的价格是完全不同的。于是,问题就变成:人们看到市场上只有一个生产者时,这生产者真的能自主地制定价格吗?
        
        答案是否定的!大家想象以下的情形:假设一个市场是所谓的自由竞争的结构,即市场上的生产者是被动接受通行的价格的。根据这价格及该产品的成本状况,可以计算出一个生产者的最优产量    q*    (只要满足    MR    =    MC    即可)。既然价格是均衡价格,这时市场上总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一定是相等的,假设是    Q*    。再假设市场上的生产者都一样,则有    Q*=nq*    。显然,    n=1    完全有可能成立,也就是说,市场上完全有可能只出现一个生产者!然而,我们从一开始就假设了这个市场是自由竞争(受价)的结构,这说明市场上只有一个生产者时,市场结构完全有可能是自由竞争或受价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市场上即使只有一个生产者,也并不意味着他真的可以随心所欲地调价。如果该市场结构实际上是受价的,这唯一的生产者却天真地以为市场里只有他一家在供应就是垄断、于是提价,他就会获得高于机会成本的收入,即获得高于整个社会的利润率水平的所谓“超额利润”。上一讲大家已经学过“零利润定理”,知道这不可能是均衡的情况,因为一旦市场外的人看到这个市场上有高于其它行业的利润率,就会竞相进入争夺。例如,简单起见假设这市场的需求量只是    1    个单位的产品,符合受价结构的价格本来是    10    元,市场内唯一的生产者提价至    15    元,就会凭空多得了    5    元的所谓超额利润。市场外的人就会抢着进来,以较低的售价(如    14    元)争夺成为这市场上的唯一生产者的资格,将原来的生产者淘汰出局。然而,这个    14    元的价格显然还是高于符合受价结构的    10    元,仍然有    4    元的超额利润,市场外的人会继续进来以更低的售价(如    13    元)把开价    14    元的生产者淘汰出去,使自己成为市场内那唯一的生产者。只要售价不符合受价结构的    10    元,市场内就仍然有超额利润,仍然不满足零利润定理,仍然会有市场外的人进来,以更低的售价将市场内的生产者淘汰出去,直到最后一个进来的人直接把价格定为    10    元,使得这市场里再也没有超额利润,市场外的人也就再都没有动力进来抢夺为止。
        
        以上只是个虚想出来的过程,只要进入市场的成本(包括交易费用来内)足够低,而市场外的人又足够聪明(即信息费用足够低),第一个试图进入市场的人从一开始就会直接把售价定在足以淘汰场内的唯一生产者、而自己又不会再被后来者淘汰出去的    10    元上!事实上,本来就在市场内的那个唯一生产者也足够聪明的话,他根本就不会被自己是唯一生产者的表象所迷惑,根本就不敢把价格提升到高于    10    元,以至于吸引了市场外虎视眈眈的潜在竞争者进来抢夺他的地盘。
        
        对了,生产者的竞争者可远远不止存在于市场内的那些看得见的对手,还有庞大的存在市场之外、一见这市场有利可图就会随时蜂拥而进的潜在对手!只见市场内你是唯一的供应商就自以为有垄断地位,那是你目光短浅、太过愚蠢了!这样的伪垄断者被市场外的虎狼之辈淘汰出局也是活该的吧?是的,在某些成本状况下,一个市场有可能只够容纳一个生产者,但这完全不意味着这个市场没有竞争,因为谁能成为那唯一的生产者这件事本身,是可以竞争的!
        
        于是,一个市场的结构到底是受价还是觅价(垄断),关键根本不在于市场内的生产者数目是多少,而在于进入市场是否自由,或者更准确地说,进入市场的成本是否足够低!仍以上述的例子来说明吧。如果进入该市场需要花费    3    元,则已经在市场之内的那唯一的生产者即使把价格提到    13    元也能安枕无忧,因为市场外的人虽然看到他多赚了    3    元,可是他们进入这市场就得花    3    元,那么他们进去之后把售价定在    10    元至    13    元之间都会亏掉了进入市场的成本,如此赔本的买卖自然是没有人会干的。于是,这场内的唯一生产者在    10    元至    13    元之间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寻觅一个对他最有利的价格(注意:最高的    13    元不一定是最有利的,因为价格定高了,需求量会下降,未必能达到最优),也就是说,在这范围之内他是个觅价者(垄断者)!
        
        是的,进入成本——或者更形象地形容,是进入门槛——,才是造成市场结构是觅价或垄断的关键!在进入门槛的保护之下,已经在市场内的生产者(数量不必是一个,可以是两个——传统教科书所谓的“双头垄断”——,可以是多个——传统教科书所谓的“寡头垄断”——,甚至可以是无数个!)或多或少都能通过增减产量来寻觅一个对他最有利的价格,因此将这市场结构称为“觅价”比传统所说的“垄断”要合适得多。而对于“觅价”的最确切的定义,也不应该是以市场内的生产者数量来界定,而是应该以市场内的生产者所面对的需求曲线的形状来界定:既然生产者面对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线时的市场结构是“受价”,那么生产者面对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时的市场结构就是“觅价”了。
        
        有人可能会追问:觅价的市场结构下生产者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如上述例子中的    3    元),这有违反上一讲所说的“零利润定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别忘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如果没有进入门槛的保护,市场内的生产者如何能觅价?那    3    元的所谓“超额利润”其实是对进入门槛的回报,也就是进入门槛的租值!是的,所谓的“垄断利润”,也不是什么“超额利润”,而是属于进入门槛的垄断租值。而租值,是成本!
        
        大家可以这样理解:某个生产者比其他人更早地进入这个市场,在进入的时候他已经支付了    3    元的入场门槛费。进入之前,那是他的直接成本;但一旦进入之后,那就成了历史成本,不再是他的成本,他转为在市场内可收尽收地获取收入,如果预期准确,收入扣除直接成本之后应该有    3    元的上头成本。对于市场外的人来说,在没有进入市场之前,    3    元的入场门槛费也是直接成本,因此他们的直接成本比市场内的生产者要高,除非他们有某些更好的条件使得他们的直接成本(包括入场门槛费、进入市场后的直接成本,这个例子里是    13    元)下降,否则他们是不会进场去跟他竞争的。而即使市场外的人的直接成本下降、但没有下降至低于市场内的生产者的直接成本(这个例子里是    10    元),市场内的生产者也可以通过减价切进其上头成本的办法来阻止他们进入。由此,大家大概能更好地理解第十四讲《直接成本与上头成本》里所说的,场外的竞争保护了上头成本、而上头成本则保护了场内的生产者的话了吧?
        
        另一种情况是生产者进入市场后人为地构建起进入门槛,阻止场外的人进入与之竞争。但构建门槛当然是要花费成本的,在上述的例子里那成本就是    3    元。构建之前是直接成本,构建之后也变成历史成本,市场内的生产者通过觅价来获得高于直接成本的收入,以上头成本的形式回收。还有一种情况是生产者进入市场后由于某些局限条件的突然改变而使得门槛凭空地形成,市场内的生产者并没有支付过任何成本就得到这门槛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门槛给他带来的好处是一种意外的收入,属于盈利。但一旦情况明朗了之后,门槛的好处是“不用白不用”,成了一种机会成本,是预期获得的租值,就不再是盈利了。
        
        总而言之,造成垄断或觅价的进入门槛是垄断租值,是成本,是上头成本。
        
        于是,接下来大家要学习的是:造成垄断或觅价的进入门槛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不同的类型?
        
        第一类进入门槛是天生或天赋的。例如刘翔、姚明这些体育明星,他们的收入远高于常人,那是对他们的体育天赋的回报。而这种体育天赋是他们独有的,外人无论如何都没法进入,因此是一种垄断,其回报是垄断租值。我听说过一个故事,不知道真实性如何,是说某地曾举办过一场模仿刘德华的比赛,最后的冠军与真正的刘德华一同登台,结果观众都分辨不出孰真孰假,甚至不少人误认为假的那个是真的!可是,哪怕那人比真的刘德华还更像刘德华,他是假的还是假的,他的收入就是远远不如真的刘德华,他还是进入不了刘德华这个人所构成的垄断市场之中。当然,能模仿某名人到足可以假乱真的地步的人,还是有了一点垄断租值,能获得较高收入,如凭借模仿邓丽君而可开个人演唱会的歌手,据我所知并不止一人。
        
        关于这种天生或天赋的门槛,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天赋异禀不一定有市场价值,因此不一定能有垄断租值。张五常在旧版《经济解释》的卷二里幽默地说过,上帝可以作证,他的歌声也是独一无二的,只是人们不会花大钱请他唱歌,甚至反而可能是如果他高歌一曲,别人是付钱求他不要再唱!也就是说,画成几何图的话,虽然他的歌声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整条都位于表示价格的纵轴的负值域里。事实上,因为天赋异禀而获得垄断租值的多少,不一定是取决于需求曲线是否缺乏弹性,也取决于需求曲线的高度。另一方面,那所谓的市场价值,可以很主观,不见得会符合道德或客观的标准。例如上述的刘德华,又如李宇春,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他(她)们的艺术才华嗤之以鼻;而对于凤姐等,可能有更多的人对他(她)们甚至是深恶痛绝。但他(她)们就是有市场!然而,任何一个人,或多或少在某方面都有些独特之处,只要寻求到适当的方式为市场所需,就能或多或少地获得一些垄断租值。前一讲里我已谈及,有些人看起来能获得高于社会的利润率,其实只是因为他眼光独到、手法精明,较高的收入是对他的眼光、手法的回报,是他的(垄断)租值。
        
        其二,不光是人才会有这种天生或天赋的门槛,地点往往也能有。像风景名胜,凭什么可以收门票呢?就是那地方的风景特别优美壮丽,或是在那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历史事件、生活过著名的历史人物,使这地方有了垄断租值。还有矿藏宝山,矿物的储量特别丰富、质量特别好、开采特别容易……都能有垄断租值。
        
        这里我举一个真实例子。广州的白天鹅宾馆建于临近珠江岸边,每年的大年初一晚上,广州政府就会在白天鹅宾馆对开的珠江江面上燃放烟花。于是,白天鹅宾馆临江那一边的高层客房,就成了世界上能够最近距离地观赏烟花的绝佳地点!我有幸看过两次,那景象确实壮观,因为感觉上就像是烟花跳到与你视线水平的高度上,然后冲着你扑面而来!
        

 

相关新闻

经济学讲义-第十七讲:市场结构-觅价(上)(3)
经济学讲义-第十七讲:市场结构-觅价(上)(2)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我们新致2343
12222
我们新致2018
老丁看市180228
即使文件上的签名并非本人所签,但有其他证据证明当事人对公司成立知情且出资的,不能否定其股东身份
影视剧著作权合作中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参考资料:关于推进企业培训的一般建议
关于推进企业培训的一般建议
特朗普民调首次领先
美国民调普遍预测希拉胜选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