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经济学讲义-第二十四讲:货币理论(中)(2)
作者:博客管理员 申领版权
2015年06月12日 共有 703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奥地利经济学派是一个彻底地主张自由市场、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的学派,它们的主张相当于政治哲学上的“无政府主义”。然而,早在《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那一讲中我已经指出,市场制度节省了交易费用,但也带来了交易费用的增加。如果在某些局限条件下市场所节省的交易费用还比不上它所带来的交易费用的增加,自私的人就不会选择市场。如果市场总是最能节省交易费用的制度,这世界上不会存在着政府,也不会有道德,以及大量人们自发选择使用的非价格准则。
        
        货币制度就是其中一个典型。如果把货币发行权都交由私人银行来自由地使用,在“铸币税”的利润如此之高的诱惑下,总会有银行忍不住脱离黄金储备滥发钞票。当然,有人会说,有心要做百年老店的大银行会看重自己的信用,不会这样乱来。但一来并不是所有银行都下定决心要做大银行的。别说银行,金融诈骗在各个时代各个地方都是层出不穷。更重要的是,金融诈骗是一种非系统风险,只会让社会中一部分上当的人受损;滥发钞票却会造成通胀那样的系统风险,让社会中即使没有上当的人也受损!二来,看看美国    2008    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就知道大型金融机构利用公众的无知所进行的诈骗难道还少?只要有一家银行滥印纸币,其它银行就算没有滥印也会发生通胀。而在现代这个已经脱离了金本位的社会中,每一家银行印刷纸币的数量都说不上是太多还是太少,而是整个银行体系印刷的纸币总量才能说是太多或太少,因此把货币发行权集中在一家银行手上是获知货币总量的信息费用最低的制度安排。
        
        当然,有人又会说,你以为政府(中央银行)就不会被铸币税诱惑得滥发钞票了吗?是的,当然会!否则不要说现代社会通胀成了家常便饭,就是古代那个很不方便搞通胀的时代,每逢“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之际,都会有皇帝为了弥补财政亏空而不惜发行不足值的贱金属钱币。然而,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来看,要控制成千上万家私人银行不要滥发钞票的交易费用,无疑是高于控制一家中央银行不要滥发钞票的交易费用的。这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绝不出错的制度,我们只能尽量地选择交易费用最低的那种!显然,把纸币的发行权收到政府手上,由中央银行这货币当局来垄断,是最有可能稳定货币价值的货币制度。从银行券普遍地充当了纸币,到    20    世纪初世界各国陆续成立中央银行垄断一国的纸币发行权的几百年间,野鸡银行的胡作非为造成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的事实,也足以证明由市场来控制货币发行量的交易费用是比较高的,人类选择往现在的货币制度发展是有道理的。
        
        将纸币发行权从众多的私人银行那里收到一家中央银行手上,是为了更好地克服发行货币的人受铸币税的高额利润诱惑而滥印纸币的困难。然而,私人银行可能会滥印纸币,政府(中央银行)也可能这样做。如果中央银行是严格地根据它的库房之内的黄金储备来发行纸币,那就是“真金本位制”,一般不会有通胀(除非黄金数量突然大幅增加),也就不会有经济危机。
        
        可是,上一讲提及的国民党撤出大陆、逃往台湾前夕炮制出“金圆券”这掠夺民间黄金的阴谋算是有点特殊的情况就不论了,自从各国有了中央银行,垄断了纸币发行权之后,因滥印钞票而引发超级通胀的情况并非绝无仅有,而稍微多印一些以搞起点小通胀就更加比比皆是。出现前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形同自杀的行为,原因跟上一讲说中国古代的皇朝覆灭的基本套路是如出一辙,就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财政危机迫在眉睫,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中央银行明知是“饮鸩止渴”之举也只能是疯狂印钞,先止了眼前的渴再说,迟早会毒发身亡就顾不得那么多了。最典型的是德国一战之后、二战之前的超级通胀。德国战败后被迫向战胜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这导致德国政府的财政陷入极端困难之境。对外的支付当然要用黄金等硬通货,但对内的财政支出却可以通过滥印钞票来应付。于是,类似“金圆券”的一幕幕可怕的景象在德国上演了,它同样地导致物价飞涨,导致大量民众的毕生储蓄于旦夕之间被超级通胀一扫而空。只是,与在中国导致了国民党垮台略有不同,在德国的这场超级通胀最终是导致了希特勒及其纳粹主义的上台!(以下地址的视频中从    18    :    00    的时点开始就是讲述这场超级通胀及其后果,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HAH8EUL2m4/    )
        
        1944    年    7    月    1    日    ,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虽然这时二战还没完全结束,但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已经深信它们将获得战争的胜利,因此它们所关注的重心已经从战争本身转移到如何重建战后的国际新秩序之上,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就是国际货币体系,这场后来被俗称为“布雷顿森林会议”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其时各国的共识是政府滥印钞票应付财政危机是不可取的行为,必须重回金本位制。然而这时大部分国家面临的问题是: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先后爆发,原本富裕的欧洲国家所持有的黄金大部分流进美国——因为美国本土没有受到战争损害,一直源源不绝地为参战国生产战争物资,从而经由国际贸易赚取了大量的黄金这国际结算货币。这样一来,大部分国家都没有足够的黄金储备可以发行货币。于是美国提出了一套“布雷顿森林体系”(    Bretton Woods System    )的折衷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由持有大量黄金储备的美国发行美元,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按    1    盎司黄金兑    35    美元的比率),其它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从而间接地与黄金挂钩。在这种国际货币制度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汇率与金本位时代一样,仍是固定汇率制。
        
        大家发现这个“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什么猫腻吗?如果说世界各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无法实行金本位制,那世界各国也没有美元啊!所以,顺理成章地,接下来美国就实行了欧洲复兴计划(俗称的“马歇尔计划”,但这个马歇尔不是经济学家的马歇尔,而是二战时为美军元帅、二战后当上了国务卿的军事家、政治家马歇尔),其实质就是免费向欧洲各国送美元!当然,美其名曰是帮助欧洲从战争废墟中重建,但至少在客观上如果美国没有通过这个马歇尔计划向欧洲各国大派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无法运作的。
        
        然而,问题又来了:为什么美国不直接免费送黄金呢?如果直接送黄金,欧洲各国不就有了足够的黄金储备发行货币,恢复战前的金本位制了吗?表面原因很容易明白:美元是美国所费甚微就能印多少有多少的,当然可以免费大派送,欧洲国家最终还不是用美元来向美国的企业购买商品和服务用于重建嘛!黄金却是真金白银的钱,不是美国想有多少就有多少的,这样免费送出去可是有很高的成本的!可是这仅仅是表面的原因。因为如果仅仅是为了这样的缘故,美国也可以不免费送黄金,而是低息、甚至无息地将黄金借给欧洲各国,这些国家还是可以用这些黄金在国际贸易中购买美国企业的商品与服务,等经济增长、收入增加之后逐步归还,又有何不可?
        
        是的,如果美国只是纯粹地真心想帮助欧洲各国重建经济,重建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不需要的!当时的美国官员的动机是什么,经济学不能推测这些不可验证的心理活动,但客观效果表明,美元借助“布雷顿森林体系”成功地一跃而成国际货币,一举取代了黄金这充当了几千年之久的国际货币!——虽然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二战之前,英国的经济实力也曾经达到雄极一时、冠绝全球的地步,英镑也相应地取得国际货币的地位,但与黄金还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更不要说能够取代黄金、甚至是将黄金的国际货币地位扫地出门了。这说明光凭经济实力,美元并不能自然而然就达到今天那样重要的地位。二战即将结束时世界各国没什么黄金储备,现在世界各国仍然没什么黄金储备,却是持有了一大堆美元储备,于是即使大家对于美元充当国际货币做得非常糟糕深感不满,仍然没法抛弃美元,回到金本位制——虽然那“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当的短命,不到    30    年后的    1971    年就以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拒绝为美元兑付黄金为标志而崩溃,可是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却一直维持至今。
        
        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做得很不错——二战之前各国政府滥印钞票那是它们脱离了真金本位制的错,可不是黄金作为国际货币没做好的错。美元充当国际货币至今不过    60    年的历史,世界性的货币危机却几乎是“十年一度燕归来”,反反复复地发作,可以说是做得差劲之极。原因很简单,首先美元是纸币,其发行量一旦脱离了实物(如黄金)的数量而滥发,轻则通货膨胀、重则经济危机。其次,美元是美国这个国家的货币,却充当了全世界的货币,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的美联储当然只会站在美国的利益出发来考虑美元的发行量,根本不可能要求它牺牲本国利益、站在全世界的立场上想问题。最近美联储为了刺激    2008    年以来受次贷危机打击的美国经济而不断采用那所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果本国的通胀没搞起来,却是导致了全球通胀,就是非常典型的情况。关于这一点,后面讲解货币政策的困难时将会详细介绍。
        
        事实上,“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声称是想达到“真金本位制”的效果,但实际运作之中很快就因为美国的大量发行美元,再加上“特里芬难题”(    Triffin Dilemma    ,有关理论我在《国际贸易》课程里将会详细介绍,所以在这里不作细致的讲解)的困扰,而变成了“伪金本位制”。最初,美元很少的时候世界各国曾出现“美元荒”,美国于是名正言顺地大量印钞,情况很快就变成了“美元灾”!这自然是因为美国发行的美元纸币实际上远远地超过了它所持有的黄金储备的    35    倍!
        
        正如前面说过的私人银行脱离了它们库房里的黄金储备滥印银行券那样,一开始脱节不是很严重时人们不会发现,但脱节越来越严重,人们迟早会察觉不妥,不再相信美国真的持有那么多的黄金可以支撑它如此大量地发行美元。一旦不相信,人们就会拿着美元纸钞去兑换黄金,导致美国的黄金储备急剧下降。    1968    年    3    月的半个月里,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    14    亿多美元,    3    月    14    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    350    ~    400    吨的破记录数字。终于,    1971    年,在美元危机于此前已经反复发作了七次之多后,美联储拒绝再以黄金兑付美元——说白了,就是赖账!“布雷顿森林体系”遂以崩溃收场。
        
        去年美国债务危机隐现,美国债券可能失去三    A    评级的传言甚嚣尘上之时,有美国官员出来说,美国从来没有做过债务违约之事,世界各国安心可也。他是忘记了,还是根本没想到,    40    年前美国拒绝以黄金兑付美元,正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违约!——当初收取美元时,等于是签了一纸合约,美国政府向大家承诺暂时欠着大家的商品或服务的货款,但大家随时能以    1    盎司黄金兑    35    美元的比率取回货款,后来却突然不肯兑现这一承诺,这不等于是每    35    美元就白拿了之前价值    1    盎司黄金的商品或服务吗?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世界各国的货币完全失去了金本位制所带来的稳定性,各国政府想印多少钞票就印多少钞票,全凭良心与纪律。于是,对内通胀频频,对外则是固定汇率变成浮动汇率,汇率风险大增,无疑是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的。

    

 

相关新闻

经济学讲义-第二十四讲:货币理论(中)(5)
经济学讲义-第二十四讲:货币理论(中)(4)
经济学讲义-第二十四讲:货币理论(中)(3)
经济学讲义-第二十四讲:货币理论(中)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我们新致2343
12222
我们新致2018
老丁看市180228
即使文件上的签名并非本人所签,但有其他证据证明当事人对公司成立知情且出资的,不能否定其股东身份
影视剧著作权合作中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参考资料:关于推进企业培训的一般建议
关于推进企业培训的一般建议
特朗普民调首次领先
美国民调普遍预测希拉胜选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