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不辩蛋鸡先后 着重附加条件
作者:admin 申领版权
2010年08月09日 共有 1219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对于这个没有多大意义的问题,现在似乎已无人争论了。然而,有些人在论辩赛中却又不知不觉地陷入了类似的徒劳无益的论辩之中。
    浙江某经济学院曾就“我国目前是否可能进行股份制”展开辩论,反方认为,股份制的推行,要以股票市场等为先决条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股票市场,所以股份制推行不了。正方反驳说,只有推行了股份制,才可谈得了股票市场的建立。接着双方就应该选有股份制还是先有股票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后,争得面红耳赤,口干舌燥,却是谁也赢不了谁。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鸡生蛋,蛋变鸡,循环往复,无始无终,是怎么也争不出个结果来的。那么,这是不是论辩赛的题目出得不如人意?不是的,这是论辩者没弄清取胜焦点的缘故。
    譬如说有一对农民夫妇,他们准备开办一个养鸡场。夫妻两个对养鸡业能发家致富这一点认识是一致的,他们对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也都一样毫不在意,反正知道蛋能孵鸡,鸡能生蛋就行。他们在意的倒是先买鸡生蛋还是先买蛋孵鸡。这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今后的经济效益,必须认真分析辩说。丈夫说,应该先买鸡生蛋,因为时下正是母鸡产蛋的旺季。妻子说,应该先买孵鸡,因为家里孵房已齐全,而且时下饲料紧缺,难以满足大鸡需要。就这鸡先行还是蛋先行的问题,双方都以养大鸡或孵小鸡的优越条件作为理由进行争辩。这就抓住了争辩取胜的焦点:鸡固然是生蛋的必要条件,蛋也是孵鸡的必要条件,可以说,它们是一对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事物;然而,必要条件不等于充分条件,有了蛋并不一定能有鸡,蛋须在孵房里才能变成鸡;有了鸡并不一定能生蛋,需要充足的饲料喂养才有可能生蛋。这些孵房、饲料等附加条件具备与否,才是须急切弄明白之处。
    下面再回过头来分析一下本文开头讲的股份制可否推行问题:像承认养鸡能发财一样,双方都承认股份制能发展经济,也承认股份制与股票市场是一对互为条件的事物,谁也离不开谁;在最初阶段,谁都可以先行一步。问题是谁先行为好?股份制要先行,要看能否迅速推动股票市场的建立,而股票市场的建立,不仅仅取决于有没有股份制,还取决于民众的收入情况、投资观念、风险意识等等附加条件。所以说,反方若要否定正方关于只有推选股份制才能建立股票市场的观点,就必须把着眼点放在这个“附加”条件上,而不能陷入“蛋鸡先后”的泥潭。
    最后再分析一个实例。1986年亚洲大专辨认赛场的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正方说:发展旅游业由于需要排除不利于旅游的因素,创造政治稳定、环境清洁、社会秩序良好等等有利于旅游的条件,因而,使发展旅游的获益不浅”,这就是说,能够改造环境(不论是社会的还是自然的)。而反方说:“我们并不反对旅游,关键看你具备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你有没有自然条件,有没有政治稳定,有没有人民安居乐业?”这等于在说,中有改造了自然的、社会的环境,才能发展旅游业。这样,就又构成了一个孰先孰后的问题。旅游和环境,在这里成了一对互为条件的事物。要证明旅游可先行,要看旅游的先行是否成了环境改造所需要的唯一或最主要的条件。如果有了旅游业,由于其它社会的、自然的众多问题的存在,使环境仍无法改善,那就说明此时还不宜发展旅游业。比如遇到战乱这类事,旅游业再发展也无力解决;而像交通紧张、外汇缺乏、住宿条件这类不甚严重的问题,以发展来解决就比单纯先解决更容易、更科学。
    类似这类蛋鸡先后的论争,在论辩赛中往往表现为条件先行还是主体先行的论争,像先改善生活还是先从事建设、先发展教育还是先发展经济,先大学生不包分配还是先改良社会环境等等,都是。我们在辩论中,就要切切注意论争的取胜焦点,避免形成僵局。    

 

相关新闻

如何购买(采购流程)讨论摘要
如何说服内向性格的听众-讨论摘要
蚂蚁金服走心文案又来了,这次刷的是地铁
一个场景,一次销售
京东-只为品质生活
一图胜万言
湖畔大学:这些问题搞不明白,就别做企业!否则就是空谈!
自拟题目大挑战
我是如何克服怯场的
TED的愿景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大学四年,哈佛的学生都在学什么?
美国大学前120名对ACT成绩的要求(二)
美国大学前120名对ACT成绩的要求(一)
公开课:现代礼仪> 仪表仪态
公开课 现代礼仪
美国社会的自信
“人”是怎么不见的?——中学特级教师告诉你:中国教育到底给了你什么3
“人”是怎么不见的?——中学特级教师告诉你:中国教育到底给了你什么2
“人”是怎么不见的?——中学特级教师告诉你:中国教育到底给了你什么!
美国大学“扩招”之后(2011-05-13 22:19:36)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