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熔炉:沧海桑田的历史使中国民歌历尽风霜,民歌好比是草原上的野草,自生自灭。任你风霜雨雪,燎原大火,但终于还是能大片保存了下来。因为无论在哪个时代,民歌始终是人民的心声,反映了人民的欢乐与痛苦,是一种精神的依托与归附。民歌也是符合优胜劣汰原则的。好的民歌,世代传唱,婉如醇酒,愈久弥香。一些不是很好甚至是下流的歌,虽然在某些时候有某些人传唱,但终将会被人民所摒弃。比如,曹禺的话剧《日出》中有一首名为《叫声小亲亲》的歌,是嫖客所唱,用和《无锡景》相同的一个调子。到了,《无锡景》仍深受人民群众所钟爱,而《叫声小亲亲》被淘汰则是一种必然。如果不是曹禺先生当年为写戏剧亲自到妓院观察生活的话,我们可能就不知道有这么一首歌了。然而,也有许许多多的民歌由于种种原因而失传,包括很多优秀的。汉乐府诗就是从民歌采来的,然而现在多是只留下诗而见不到歌了。同样的,很多词牌、曲牌也源于民歌,但现在还能以原来方式唱的恐怕极少了。民歌被转化成另一种艺术形式流传了下来。中国民歌就是这样经过历史熔炉的冶炼,比精钢还精,比真金还真,世代相传,百唱不厌,长传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