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寺庙始于汉代,寺是官署名,庙则是祭祀神灵的场所,相传东汉明帝派遣前往西域求佛法,请来的两位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住在洛阳招待宾客的鸿胪寺里。这二位高僧是用白马驮载经像而来,所以明帝为他们专修的供佛之所就取名“白马寺”,此乃中国佛寺之祖,后来就把出家人居住和供佛的处所笼统称为寺庙。梁代佛教兴盛时,寺庙多达2000多所,六榕寺就是那个时候兴建的。
再说寺庙的建筑特色。中国传统的汉文化对从“西天”取来的佛教文化影响极大,所以印度的佛寺“伽蓝”逐渐改造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寺建筑。
中国的寺庙建筑一般分为依山式和平川式两类,与此相应,寺庙布局分为石窟式和塔庙式两种。石窟式依山开凿佛窟,如洛阳的龙门石窟、敦煌的莫高窟等即是。塔庙式就是庙中有塔,整座寺院以塔为中心建造,主要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式格局,六榕寺就是基中的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寺庙格局到南北朝时,也就是建造六榕寺的那个时候,已经基本定型了。
再说说佛教中的神灵。首先要说的是佛。杰出代表就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他是佛国的最高统治者,是第一把手,与我国的孔子是同时代的人。他是佛寺里必然要供奉的一位主尊,塑得特别高大,人们必须仰视才看见他的面容。这一来表明佛祖法力无边,崇高伟大,二来可表明礼佛者的虔诚。六榕寺的佛祖像自然也不例外。
佛祖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意为“吉祥”,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国净饭王的太子,据说他降生的时候,天上鼓乐齐鸣,百花飘香,一片光明,他一落地就能行走,足迹所至,莲花绽开,空中跃出两条飞龙,口喷清泉,为他沐浴。这天正好是我国农历的月初八,人们称这一天为“佛诞日”。后来每年的四月初八,佛寺都要举行法会,并以名香浸在水中冲洗佛像,所以也叫“浴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