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掩映在翠竹丛林的竹楼,远望影影绰绰,似隐似现,近看整齐有序,小巧别致,精工细琢,别有特色。
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为材料建造的房子。这种古代干栏式建筑,外形像一只跃跃开屏的金孔雀,它以“金鸡独立”的舞姿站立于翠竹绿林之中,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在蓝天绿地之间。
相传,竹楼的发明人和创建者,是古代青年帕雅桑目蒂。他勇敢、善良,想用本地盛产的竹子给傣家人建造竹楼,使人们不再栖息于丛林和大树干上。他终日苦思冥想,几度构思、试验,又几度失败。有一天,下起大雨,帕雅桑目蒂偶然见到一只卧在地上的狗,雨水顺着密密的狗毛由上而流淌,而狗身上却不存水。他由此受到启发,先试造了一个坡形的狗头窝棚。后来,天王神帕雅英变成凤凰飞来,不停地向他展翅示意,让他把屋脊建成人字形;凤凰又向他摇头晃尾,示意屋子的两侧要用东西蒙好,才能为人们挡风遮雨。凤凰又以高脚站立的姿势向帕雅桑目蒂示意,要把房屋建成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帕雅桑目蒂便依照天王神的旨意为民造房,终于建造出如金孔雀站立般的傣家竹楼。
如今,当你走进傣家竹篱笆,登上多级木梯,来到楼上的室外走廊和阳台,阳台放着日用的竹筒、水罐等,这是傣家打水贮水用来做饭、洗手洗脚的必备家具,有的竹楼上还有冲凉洗澡的浴室。小小阳台虽然结构简易,却是人们用来乘凉或做手工、针线活的好地方。楼房分为堂屋(正房)和卧室,堂屋设在一进门处,比较宽敞,中间铺满大竹席,可在此招待客人吃饭、聊天、商谈各种事宜。堂屋里都设有火塘,并支有三角铁架,用来架锅、商谈各种事宜。堂屋里都设有火塘,并支有三角铁架,用来架锅、坐壶,做菜烧饭。经堂屋向里去,便是用粗竹篾或用木板隔开的寝室,一家几代人便在此处席而眠。外人均不可入内。傣家竹楼的整体,不仅样式美观,结构合理而坚固,布局得当。特别是夏季通风凉爽,最适宜于西双版纳多雨、炎热的天气。而且,楼分为两层,人住上层,可避免或减少受毒蛇、毒虫的侵袭,楼下便可用来饲养鸡鸭牛羊家禽畜,还可堆放杂物、存放常用的农具等。
西双版纳盛产品种繁多、质地良好的竹子、易于供用户就地取材。竹楼用的竹料很多,仅大柱子小柱子就要用几十根。有的还要用百根之多。竹楼,名副其实,它的梁、柱、墙板以及连接各部分用的篾钉、楔子及其它所有部件,全部用竹料制成,用以组合连接成完整的竹楼。傣家人精心设计建成的竹楼,既别致、美观、又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