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现有人口40万,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其余3000多人,散居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
高山族有许多支系,主要包括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雅美人和赛夏人。平埔人因为散居台湾各地,20世纪后已基本汉化。
高山族地区处于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海拔500至2000米,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的美誉。
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
高山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各地区高山语差别较大。目前起码有15种语言,大致可分为“泰雅”、“曹”、“排湾”三大语群。没有通用的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文。
基层组织——社
高山族的基层组织是“社”,社是自然村寨,小社由一个氏族组成,大社由数个氏族组成,一般上千人,小社五六百人,实行民主政治,重大问题由社大会决定。社首领包括头目(领袖)、祭司(或巫师)和长老会。是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头目领导耕战、渔猎,裁决内部纠纷,帮助祭司组织祭祀活动。
多数高山族社以会所(会廨)作为社的活动中心,也是男性年龄组织的教育训练场所。年龄组织是社内部以年龄为序的一种等级制度。各支系的年龄等级划分有多少之别,大致可分为幼年、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等级别。凡男性,都要归入相应的年龄等级,担负一定的社会分工。每隔数年,要举行一次晋级礼。从少年开始,严格按照性别施以基本训练。男性是狩猎、耕战方面的技能训练;女性是纺织、家务及采集方面的训练。男子一旦成年,要举行隆重的成丁礼升入青年等级,进入会所食宿,并参加集体劳动和作战。青年们在成丁礼之后,被承认是部落正式成员,才有权参与社政治生活。
高山族社对少年男子的教育培养十分重视,成年人教给他们如何制造渔猎工具及武器,带他们去狩猎,让他们学习投石、角力、奔跑、掷标枪、射箭和搏杀等,给他们讲说社的历史、传说及英雄故事。有的社在少年进入会所前,还要间断性停食,即吃一天,饿两天,以锻炼少年们的吃苦精神和忍耐能力,在断食中仍能保持乐观情绪和昂扬斗志者才配受到厚爱与看重。
从50年代起,台湾高山族的社组织逐步走向地方hr,而且过去五六十人的大家族日趋缩小。但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及文化习俗的许多传统仍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