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波函数和四个量子数
量子力学是用波函数来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为了描述电子的运动规律。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E.薛定谔提出了一种波动方程,此方程是一个偏微分方程式:
式中ψ叫做波函数,是一个函数式,不是具体数值。量子力学中单电子的ψ称为原子轨道函数(它与Bohr理论的“轨道”是不同的),简称为原子轨道。E是总能量,等于势能和动能的之和,V是势能,m是微观粒子的质量,h是普朗克常数, 、 和 是空间坐标。可见,薛定谔方程把体现微观粒子的粒子性(E、V、m和坐标)与波动性(ψ)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而更能真实的反映出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
为了解薛定谔方程,必须引用只能取某些整数值的三个参数,称它们为量子数这三个量子数可取的数值及它们的关系如下:
主量子数 n=1, 2, 3,……(n个任意非零的正整数);
角量子数l=0,1, 2,3……n-1(n个从零开始的正整数);
磁量子数m= l, 0 -l(从 l经过零到-l的整数)。
自旋量子数ms= 和-
主量子数 n
主量子数在确定电子运动的能量时起着头等重要的作用。对于氢原子,电子的能量则完全由n决定:
=1,2,3,4,….
在一个原子内,具有相同主量子数的电子,近乎在同样的空间范围内运动。当主量子数增加时,电子的能量随着增加,其电子出现离核的平均距离也相应增大。主量子数又称为电子层数。 相同的电子为一个电子层。常用电子层的符号如下:
当 n=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角量子数l
角量子数l 确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并在多电子原子中和主量子数一起决定电子的能级。
对于给定的n,量子力学证明l只能区小于n的正整数:
l = 0,1, 2,3,4……n-1
相应的能级符号(亚层) s, p, d, f g…...
例如,一个电子处在n=2,l=0的运动状态就为2 s电子;处在n=2,l=1的运动状态就为2 p电子。
当电子层(n)相同,l越大,原子轨道的能量越高。不同的n和l组成的各亚层(如2 s,3 p,4 d,…其能量必然不同。
磁量子数m
磁量子数m决定原子轨道在空间的取向。某种形状的原子轨道,可以在空间取不同的伸展方向,而得到几个空间取向不同的原子轨道。
磁量子数可以取值:m =0,±1, ±2……±l 。
共有(2 l 1)取值。一种取向相当于一个轨道。
磁量子数m与角量子数l的关系和它们确定的亚层中的轨道数如下:
l m 亚层中的轨道数
0 0 1s
1 1 0 -1 3 p
2 2 1 0 -1 -2 5 d
3 3 2 1 0 -1 -2 -3 7 f
由此可见,电子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s, p, d,和f,都有相应的原子轨道,要用不同的波函数来表示。而 就是有n, l, m 决定的数学函数式,是薛定谔方程的解,指电子的一种空间运动状态,或者说是电子在核外运动的某个空间范围。。如 ,表示1 s原子轨道(或1 s轨道),通常我们喜欢通俗地说,电子在1 s轨道上运动,其科学含义则是指电子处在1 s的空间运动状态。
自旋量子数ms:
ms=± ,表示电子的两种不同自旋方式。
综上所述,有了四个量子数可以定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状态 。而三个量子数n、 、 可以确定一个空间运动状态,一个原子轨道 。每种类型原子轨道的数目等于磁量子数的数目,也就是(2 l 1)个。通常情况下,n和 相同, 不同的轨道,能量相同。称为简并轨道或等价轨道。在每一个原子轨道上电子可以取相反的状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