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序数就是质子数
原子结构的秘密被人们初步揭开以后,不少科学家都在考虑这样一个问
题:元素的原子结构同它在周期表里的座位有没有什么关系?
一位年轻的英国物理学家莫斯莱,首先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重大的贡
献。
在莫斯莱以前,有的科学家已经注意到,用不同的元素做成的X 射线管
中的靶子 (对阴级),发射出来的X 射线的穿透能力是不同的,原子量越大
的元素,发出的X 射线的穿透能力越强。这种具有特殊穿透能力的X 射线被
叫做特征X 射线。
1913年到 1914 年间,莫斯莱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元素的特征 X 射线。他
借助于一种叫做亚铁氰化钾的晶体,摄取了多种元素的X 射线谱。他发现,
随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依次增大,相应的特征X 射线的波长有规则
地依次减小。莫斯莱根据实验的结果认为,元素在周期表中是按照原子序数
----------------------- Page 32-----------------------
而不是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的,原子序数等于原子的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原来就是原子核里的核电荷数!莫斯莱的这个发现,第一次把
元素在周期表里的座位和原子结构科学地联系在一起了。这个发现,给科学
家们展现了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可惜的是,这位勤奋而又有才能的青年科
学家,竟然在 27 岁的时候,就牺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了。
后来,在发现了质子和中子以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决定一个元素在周
期表中的位置的,只是它的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例如,氢元素的原子核里只有 1 个质子,核电荷数是 l,所以它必然就
排在周期表里的第 1位。碳元素的原子核里有 6 个质子,核电荷数是 6,因
此它就应该排在周期表里的第6位。而钾元素的原子核里共有 19个质子,核
电荷数是19,当然它就是周期表里的第19号元素了。
反过来也一样,周期表里第几位上的元素,原子核里一定有几个质子。
例如,氯是周期表里的第 17号元素,它的原子核里也就有 17个质子,核电
荷数自然也就是 17。
可以说,有了这个发现,就解开了周期表当中几个长期叫人困惑的谜!
第 1个被解开的谜,就是那个让人大伤脑筋的问题——氢和氦之间还能
不能再有新元素。
根据这个发现,人们知道氢原子核里只有 1个质子,应该排在周期表里
的第1位,而氦原子核里有 2 个质子,当然应该占据第2位,虽然在周期表
上它们的中间隔着好大一块空地,可是质子数在 1和 2之间的原子,可以肯
定不会再有了。
第2 个被解开的谜,就是几对元素的顺序倒置问题。前面已经说过,门
捷列夫在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时候,是按照元素的原子量大小的顺序编排元素
的。按照当时大多数化学家测定的数值,钴的原子量是 59,镍的原子量是
58.7;碲的原子量是128,碘的原子量是127。按照原子量大小的顺序,镍应
当排在钴的前面,碘应当排在碲的前面。可是,按照同族元素应该具有相似
的性质这个规律 (拿化合价来说,碲的最高价为 6 价,应当同硫、硒等排在
一族;碘的最高价为 7 价,应当同氯、溴等排在一族),他们排列的次序就
应该颠倒过来。后来,还有氩 (39.9)排在钾 (39.1)的前面和钍 (232)排
在镤 (231)的前面这两个原子量的顺序颠倒的问题。
不过,当年门捷列夫对于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增大而发生周期性的
变化这一点是深信不疑的,他始终认为一定是人们把钻和镍、碲和碘、氩和
钾的原子量测定错了。所以,在他自己排的周期表中仍然是把钴放在镍的前
面,把碲放在碘的前面,把氩放在钾的前面。他在生前一直在期待着化学家
给钾、镍和碘增大原子量,或者给氩、钴和碲减小原子量。但是,它们的原
子量确实是氩大于钾,钴大于镍,碲大于碘。所以,多少年来,这个所谓的
顺序倒置问题就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现在,莫斯莱等人的新的发现,一下子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元素在周期
表中应该按照它的原子序数,也就是按照原子核中质子数的顺序来排列,而
不应当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来排列。
钾原子核里的质子数恰好比氩多 1、碘比碲多 1,镍又比钻多 1。所以,
氩和钾、碲和碘、钴和镍的顺序完全是正确的,并不存在什么颠倒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总让人觉得没有彻底解决。因为绝大多数的元素都随着
原子序数的增大,随着质子数的增多,原子量也相应地增大。只有这几对元
----------------------- Page 33-----------------------
素的原子量没有按照这个顺序增大,反而是原子量大的排在了前面,原子量
小的排在了后面,这是为什么?
后来弄清楚了,这个问题的关键也是在原子核里。
原来,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核里面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也就是具有相同
的核电荷数,核外的电子数目和它们的分布状况当然也完全相同,因而就具
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而不同元素的质子数一定不同,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
也一定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就不同了。因此,在化学上给元素下的定义
是:含有相同质子数目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可是,对于原子核的进一步研究却发现,同一种元素的的原子里,质子
数虽然一样多,但中子的数目却不完全相同。
拿氢元素来说吧,它所有的原子里,都只有 1个质子,可中子数却不一
样。有的氢原子里根本没有中子,有的氢原子里有 1个中子,还有的氢原子
里竟然有两个中子!这3种氢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一样,很难区别。就
好像一胎生下来的 3 个孪生兄弟——三胞胎,长的一模一样。中子数不同的
氢原子就是原子世界中的三胞胎。
原子也有多胞胎!
原子里的多胞胎,质子数完全一样,属于同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上当然
占据同一个位置,因此,人们也把它们叫做同位素。
同一种元素的几个同位素虽然化学性质相同,但在物理性质上却不完全
相同。比如,它们的原子质量就一定各不相同。那些在原子核中含中子多的
原子,原子质量就大些,含中子少的原子,原子质量就要小些。
在氢的同位素中,不含中子的称为氢—1,含有1个中子的称为氢—2,
含两个中子的称为氢—3。这就好像三胞胎的妈妈把她的孩子们叫成老大、老
二、老三一样。当然,这是小名。它们除了小名以外,还各有各的大名。氢
—1 叫做氕,氢—2 叫做氘,氢—3 叫做氚。
氕、氘、氚虽然各自的原子质量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在自然界里,它们也都混在一起,难分难解。所以,平时我们所测出来的氢
的原子量,就是这3种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现在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的元素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位素。因此,
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量,都是它的各种同位素的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自然界的各种元素,一般来说,质子数大的,原子量也比较大;质子数
少的,原子量也比较小。所以,在周期表中,大多数元素都是随着质子数的
增大,原子量也同时增大。可是,有的元素,虽然质子数较小,但是在自然
界,它的几个同位素中较重的同位素占的比例大,因而几种同位素的原子质
量的平均值 (就是这种元素的原子量)也就要大些。而有的元素虽然质子数
比较大,但由于较重的同位素占的比例小,结果这种元素的原子量反倒要小
一些了。
拿氩和钾这一对元素来说,氩的质子数 (18)要比钾的质子数 (19)小,
但是在自然界中,它的重同位素占的比例大——氩-40 占99.60%,它的原子
质量为39.96 个原子质量单位 (u),氩-38 占0.06%,它的原子质量为37.96
% (u),氩-36 占0.34%,它的原子质量为35.97 (u)。很容易计算,氩的
原子量应该是:
39.96 ×99.60 37.96 ×0.96 35.97 ×34
= 39.95
100
----------------------- Page 34-----------------------
钾的质子数虽然较大,但它的重同位素占的比例小——钾-41 占 6.88
%,它的原子质量为40.96 (u),钾-40 占0.01%,它的原子质量为39.96
(u),钾-39 占93.08%,它的原子质量为38.96 (u)。所以,钾的原子量
就是:
40.96 ×6.88 39.96 ×0.01 38.96 ×93.08
= 39.10
100
这样一来,从原子量看,在周期表中排在后面的钾反倒比排在前面的氩
要小,这就是曾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解释不了的顺序倒置问题。在同位
素被发现以后,特别是在原子核的质子中子结构被阐明以后,这个问题就很
容易理解了。钴和镍、碲和碘、钍和镤的倒置问题,也都是由于同样的原因
造成的。这个谜终于被彻底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