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我国跨国公司技术优势的来源
作者:周伟 申领版权
2010年12月25日 共有 1502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作为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以其技术优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根据《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约有6.5万家跨国公司。2001年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了85万多个分支机构,雇用了约5400万员工,其销售额达到约19万亿美元。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80%以上的技术转让和90%以上的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
    跨国公司成功经营的秘诀在于其强大的技术优势能帮助它克服海外投资的附加成本,抵消东道国企业的本土优疲繁F浜M饩欣赏肌J导っ鳎际跤攀圃诳绻揪赫械闹匾匚黄袢晕薹ū蝗〈K孀盼夜白叱鋈ァ闭铰缘氖凳糠志哂屑际跤攀频钠笠抵鸩铰醭龉牛计仔次夜绻竟驶钠隆T谡庖惶厥馐逼冢斜匾芯课夜绻镜耐蹲侍卣鳎治銎浼际跤攀频睦丛矗夜嘤笮涂绻咎峁├砺劢杓?br>    1  我国跨国公司的投资特征
    截止2001年,我国被批准的海外投资企业已达3091家[1],广泛分布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我国企业数量居前十位的投资区位如表1所示。可见,我国企业不仅广泛投资于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北美和欧洲的发达国家,也大量投资于南非、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而且,投资于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四个发达国家的企业数目达到了对外投资企业总数的17.53%。
    表1  截止2001年我国企业数量前十位的投资区位名次      投资区位       我国企业数量        我方投资金额
    (个)             (万美元)
    1         美国                329                 55898.73
    2         俄罗斯              297                 12965.52
    3         澳大利亚            118                 35113.101
    4         加拿大              95                  39175.30
    5         南非                83                  11084.813
    6         哈萨克              38                  3307.63
    7         德国                37                  1641.60
    8         墨西哥              36                  14292.60
    9         尼日利亚            33                  3114.35
    10        巴西                31                  9538.34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2》整理[1]。
    同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2],2001年我国企业的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在世界七大洲的投资分布如图1所示。该项指标进一步证实,我国企业投资区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其中2001年我国企业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中,有68.04%投资于亚洲,这源于我国企业对东南亚、南亚、东亚等地区的广泛投资;17.29%投资于非洲;在欧洲和北美洲的投资合计达到9.65%。
    
    图1  2001年我国企业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区位分布图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整理、绘制[2]。
    与投资区位的多元化特征不同,我国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业大多集中于建筑、机械、纺织、家电等加工制造业,属于第二大产业——工业。根据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的最新统计,2004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前十强[3] 如表2所示。可见, 我国比较优秀的跨国公司主要集中在建筑、机械等制造行业,还有少数电子、通讯行业里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
    表2  2004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前十强名次      企业名称                           2004年完成营         所处行业
    业额(万美元)
    1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215176              建筑业
    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90156               高新技术行业
    3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               50018               石化业
    4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43609               机械行业
    5         上海建工总公司                     38069               建筑制造业
    6         中国港湾建设公司                   36820               建筑制造业
    7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31247               通讯业
    8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公司               30670               建筑制造业
    9         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           28170               机械行业
    10        中国土木工程公司                   29628               建筑制造业
    
    数据来源: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
    2  文献回顾
    技术作为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历来是理论界研究的焦点。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从Stephen Hymer的垄断优势理论到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主要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都对跨国企业的技术优势进行了密切地关注和研究[4]。20世纪80年代以后,Louis T. Wells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开了对发展中国家技术特点研究的序幕。大量理论学者开始了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理论的研究,其中Sanjaya Lall的技术地方化理论深刻地阐述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技术优势的来源。
    表3  关注技术的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传统跨国公司理论              代表人物            研究对         理论提出       理论中对技术的关注
    象国           年代
    垄断优势理论                  海默                美国           20世纪60年代初 技术优势是垄断优势的五个具体
    Theory of monopolistic        S. Hymer                                          表现之一
    advantage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                美国           1966年         不同产品生命阶段,技术影响投
    Theory of product life        R. Vernon                                         资决策
    cycle
    内部化理论                    巴克利、卡森                                      技术作为中间产品之一增加了企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     P. J. Buckley       美国           1976年         业的交易成本
    &M. Casson
    比较优势投资论                                                                  与东道国技术差距越小,技术越
    Theory of compaative          小岛清              日本           1977年         易移植、普及和固定
    advantage to investment
    
    2.1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对技术的关注
    在垄断优势理论中,Stephen Hymer 认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产生的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在这些垄断优势中首要的就是技术优势,它包括生产秘密、管理组织技能和市场技能[5]。其后,结合企业的垄断优势和区位优势,R. Vernon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动态地描述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他指出,技术在企业的区位选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产品的“崭新”阶段,由于技术的垄断性,企业倾向于在国内生产;在产品的“成熟”阶段,由于技术的扩散和竞争者的加入,企业选择在国外需求类型相同的地区投资设厂。英国学者P.J. Buckley和M. Casson在《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指出,企业在进行专利、专用技术、商标、商誉、管理技能和市场信息等知识产品的外部交易时,存在着泄密的危险和定价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所引起的高额交易费用,企业以内部交易机制来取代外部市场,在统一的所有权之下配置和使用知识产品,并将其运用到对外直接投资中,以便降低交易费用,使企业的技术投资获得充分的补偿。日本学者小岛清运用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原理分析了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6]。他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次进行。本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技术转移就越容易移植、普及和固定下来。
    2.2  Louis T. Wells的小规模技术理论
    Wells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 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多数制成品的市场规模较小,如果发展中国家企业只是简单引进发达国家通常使用的技术,他们就很可能将工厂办得很大,以致和他们的市场需求容量不相称,造成企业经营困难。因此,发展中国家企业需要使“外来技术”适合于小规模制造,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7]。所以,这些企业一般在最初使用从发达国家获取的技术,然后逐渐对其进行改造使之适合于当地市场。这一理论说明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具有小规模生产的特点。
    2.3  Sanjaya Lall的技术地方化理论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Sanjaya Lall在《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一书中谈到,发展中国家企业不仅能够简单地模仿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同时也能对外国先进技术的局部环节进行大幅度调整[8]。Lall称这一对先进技术局部环节进行调整创新的过程为“技术地方化”。而正是这一技术地方化的过程使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具备了在东道国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虽然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表现出规模小、使用标准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等技术特征,但这些技术的形成却包含了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动,即:技术的地方化。
    同时,Lall从三方面谈到了技术地方化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带来了竞争优势:
    (1)在发展中国家,技术地方化是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下进行的。 这种新的经济、技术、生产环境往往与一国的要素价格及其质量相联系。
    (2 )技术地方化使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更加适合他们国内的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过对引进的技术和产品进行一定的改造,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的市场需要。这种技术地方化的创新活动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获得了竞争优势。
    (3 )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地方化所形成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与发达国家相较,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具有规模小、劳动密集等特点,而技术地方化后则更能满足发展中国家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的技术需求。
    Lall指出,企业的技术地方化是一种不可逆的创新活动,这种创新往往受当地市场的生产供给、需求条件和企业特有的学习能力的直接影响。在引进先进技术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对国外技术的改进、消化和吸收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模仿和复制,而是在结合当地环境、需求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积极主动地消化、改进和创新。而这种技术地方化的创新活动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不竭源泉[8]。
    3  我国跨国公司技术优势的来源
    在家电、纺织、机械、医药、餐饮等多个行业,日趋成熟的小规模技术是我国企业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技术优势的来源之一。同时,这些技术的地方化、内部化和国际转移也构成了我国跨国公司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技术优势。在凭借现有技术优势投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同时,我国跨国公司也逐渐在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开展投资,通过并购当地企业或设立研发机构来寻求先进的技术[9]。这不仅提升了我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促进了我国传统成熟技术的革新和突破,是我国跨国公司技术优势的又一重要来源。
    3.1  适应小规模生产的特点
    我国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生产小规模化的特点,这一特点比较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生产和市场需求水平。我国跨国公司以输出技术、设备的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小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其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降低我国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环境并不完善,市场范围较小等原因,我国技术的小规模生产特点比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更适合当地投资环境和市场需要,从而增强了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当地企业竞争的实力。例如:纺织、服装、玩具、制伞、鞋帽等是我国具有小规模生产特点的典型行业。我国企业在这些行业对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进行了小规模对外直接投资,并且取得了较好成效。
    3.2  技术地方化的累积效应
    在“引进来”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我国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和对外直接投资,获取了大量先进技术。在模仿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对所寻求的先进技术进行了大幅度的局部调整。这即是Lall称之为“技术地方化”的过程。我国跨国公司对引进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创新,使之具有规模小、使用标准技术和劳动密集等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技术特征。这种技术地方化的累积效应使我国跨国公司逐渐具备了在东道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优势。例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家电行业就受惠于我国企业技术地方化的累积效应。我国家电行业在开放初期就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线,并结合我国生产技术环境对其进行适当改造和创新,对我国家电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海尔、小天鹅、春兰、康佳等都已在海外投资设厂,并利用技术地方化带来的技术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3.3  母子公司之间的技术内部化
    英国学者P. J. Buckley和M. Casson认为专利、专用技术等知识产品的内部化可以有效避免核心技术的扩散,减少企业之间定价的困难,降低交易费用,使企业的技术投资获得充分的补偿。我国跨国公司通过实施技术内部化,将母公司的先进技术、产品等向子公司转让,或者在母公司所属子公司之间转让。这种内部转让不仅避免了国际市场上企业之间交易所带来的缺陷,而且保护了我国公司的财产权和无形资产。母子公司之间的技术内部化是我国跨国公司获得对外直接投资技术优势的重要来源。
    3.4  边际产业的技术转移
    边际产业扩张论指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次进行。本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技术转移在国际直接投资中就越容易移植成功,因而,技术优势就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我国跨国公司已将一些边际产业向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转移,这些产业中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是我国对外投资技术优势的来源。据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统计,截止2003年6月,我国在东南亚、南亚累计设立各类境外企业924家,协议投资总额约15亿美元,其中我方投资额达10亿美元左右;分别占同期我国境外企业总数的12.87%,协议投资总额的10.42%,我方投资总额的9.60%。目前, 我国已处于比较优势的产业包括机电、家电、轻纺、食品加工等加工制造业。由于我国在这些行业与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差距较小,可以减少我国技术在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适应东道国的环境和发展需要。
    3.5  跨国并购获取相关技术
    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技术寻求型FDI普遍采用的模式。 我国一部分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了与其核心技术相关的上、下游技术和新技术等[10]。上游技术的获取有利于企业节省与拥有相应技术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把涉及上游技术的生产制造环节纳入企业内部,以低成本的内部交易机制取代外部市场;而获得与核心技术对应的下游技术则便于企业控制和拓展现有的业务范围,研制出新技术和新产品;上、下游技术的获得有利于稳定企业的产品生产价值链,使企业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技术资源,进一步完善国际生产一体化;寻求新技术也从一定意义上节约了企业的研发投入成本,使企业获得相应的研发资源以及与本企业互补的研发能力[10]。同时,我国跨国公司也对所寻求的技术进行了适当的改造、创新,从而提升了自身的技术优势[11]。例如:浙江华立集团通过收购菲利浦半导体公司的CDMA手机分部,获取了关键性的互补性技术;TCL收购德国施耐德,并通过对施耐德有关技术的利用,生产出了高清晰度电视、等离子彩电等新产品;湖南中联公司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使中联公司的非开挖技术前进了20年,由一家默默无闻的国内企业一跃而成为全球非开挖技术行业的知名企业。
    3.6  R&D全球化
    R&D全球化是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战略和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科研机构,利用各个区位的技术优势促进其研发国际化的过程[12]。它一般分为水平型研发和垂直型研发两种模式。进行水平型研发的企业基于目标市场和成本的考虑,将不同的产品类型分设在不同的研发基地[13]。随着全球科技的发展、产品标准化及产品生产阶段可分割性不断增强,跨国公司倾向于采取垂直型研发战略,将产品的各个生产零件和步骤进行改造创新,并结合地区间的技术优势差距,将组件和生产过程的研发活动分散化[14]。我国部分有竞争实力的跨国公司已经开始涉足R&D全球化,并且在该项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使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华为在这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在2005年2月在法国举办的世界3G大会上, 华为拿出了一项让世界同行刮目相看的核心技术,即:支持快速建网的UMTS分布式基站解决方案。据技术专家介绍,华为的分布式基站可以解决运营商站点获取的困难,方便网络规划和优化,加快网络建设速度,降低对人力、电力、空间资源的占用。因此,可以将3G网络的建设成本降低30%以上。上述核心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华为的研发全球化。该技术的天线是设在俄罗斯的研究所设计的,芯片是设在中国的研究所开发的,而工艺是由德国工程师设计的,软件则是由其印度的研究所开发的,集世界先进技术之大成。华为的开放式研发思路,使其在短期内实现了技术的突破和跨越。
    4  结论与启示
    我国现有的成熟适用技术、小规模技术及中等技术所特有的技术优势有利于增强我国企业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同时,投资于发展中国家将使我国技术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企业在东南亚、非洲、拉美、中东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FDI主要是基于我国长期发展形成的技术优势,这些技术优势一般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而言,我国跨国公司由于小规模技术特点、技术地方化累积效应等因素而拥有更加适合当地市场条件的生产技术和规模。另一方面,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当地企业,我国跨国公司又具有相对先进的生产技术,能通过技术内部化以及边际技术转移等有效方式促进在东道国的投资。
    虽然现有技术的特点构成了我国企业对欠发达国家投资的技术优势。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跨国公司技术优势的维持、提升和发展还依赖于我国企业研发部门的进一步创新和我国跨国公司对北美、欧洲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寻求型FDI。跨国并购、R&D全球化是我国跨国公司技术优势的重要来源。通过这两种渠道, 我国跨国公司不仅能进入先进技术密集的区位,把握行业内最前沿的技术及其发展方向;而且能够认清自身技术与先进技术的具体差距,促进我国技术的进一步地方化、内部化,对我国现有技术的改进、创新起到推动作用。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优势。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画出了我国跨国公司技术优势的来源示意图,以期对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借鉴,对我国“走出去”战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图2所示。
    
    图2  我国跨国公司技术优势的来源示意图
    注:“→”表示我国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向
    “”表示先进技术的流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372026)
    
    

 

相关新闻

testtest
上善制度的炼成
新时代呼唤管理理论创新——大卫�梯斯与动态能力理论
创业的不变逻辑
创新管理需要回答的5个问题
十一、弥离
十、转院
九、生机
八、传染
七、求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ddddddddd
我的视频(2)
我的视频(1)
每一个程序员要遵守的一些优秀编程风格
javascript:void(0)的真正含义实例分析
'text-overflow:ellipsis' 会引起兼容性问题
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功立业——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我国科学在自主创新方面为何举步维艰
技术标准、技术联盟和创新体系的关联分析
技术创新进化过程与市场选择机制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