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技术模式与中国产业技术追赶
作者:唐春晖/唐要家 申领版权
2010年12月25日 共有 1460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一、引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史专家安格·麦迪逊(1998)通过国际比较表明,1978-1995年期间中国实现经济起飞的过程类似于日本和韩国在1952-1978年期间经历的经济起飞情形[1]。具体体现在人口增长率明显下降,中国为1.3%,日本为1.1%,韩国为2.26%;相对高的劳动投入增长,中国为8.86%,日本为9.57%,韩国为8.49%;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明显提高,中国为2.23%,日本为3.74%,韩国为1.84%;出口额增长率大幅度增长,中国为13.5%,日本为13.17%,韩国为26.09%;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呈高增长,但资本生产率呈负增长,人均资本存量大幅度增长。因此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日本和韩国成功地追赶了美国,则自80年代以来中国正在成功地追赶美国、日本和韩国。
    由于中国的技术追赶始于较低层次的技术能力,因此中国政府的技术追赶是从反求工程和技术引进开始的,技术引进的源泉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到70年代后期的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中国的技术引进广泛地存在于各个产业,包括家电、化学、钢铁、通讯和汽车等等。虽然中国的整体技术追赶在近二十多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各产业的技术追赶程度和水平却存在较大的差距。
    与其他产业相比,以计算机、家电、通信为主要构成的中国电子产业① 的技术追赶最为显著,目前我国电子产业研发能力已快速进入国际主流技术水平。到2003年,电子产业家电类产品前5家、通信类产品前10家以及软件业前15家生产企业均在国外建有研发中心或生产线,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本企业的总收入大部分都超过20%以上。在技术创新方面,软件和集成电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取得了新的进展,方舟、龙芯系列芯片和Linux软件等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有了新的突破;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对第二代移动手机的应用层软件、射频模块设计技术、核心芯片及协议层软件等开发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通信系统设备研发取得了群体性的突破;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发达到了0.25-0.18μ水平。
    在电子产业实现迅速技术追赶的同时,中国其他产业却并未同样迅速地实现追赶,尤其是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如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目前这些产业中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都是依赖进口,有数据表明,中国光纤制造装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的80%以上、轿车制造、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等的70%被国外产品占领②。因此在这些产业中中国与发达国家领先企业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实现技术追赶的道路仍然十分漫长。
    因此,对不同产业技术追赶差异根本原因的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后进国家的技术追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对策以尽快实现全面追赶。一些学者将造成产业技术追赶差异的原因归因于不同产业技术模式的差异,其中以韩国学者Lee和Lim最为著名。Lee, Lim and Song(2001,2004)在解释不同产业技术追赶差异时认为产业的技术模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2-3]。在实证分析中,他们用技术模式具体解释了韩国七个产业的技术追赶情况,并提出了一个技术追赶模型,即技术能力是由技术努力和知识基础共同决定的,作为技术努力的决定因素,产业的技术模式特征因此与不同产业的技术追赶差异直接相关。
    二、影响产业技术追赶的内生性因素——技术模式特征
    Breschi等(1998)首次从产业角度研究技术模式,认为一个产业组织技术创新活动的特定方式可以解释为是受技术性质决定的不同技术模式影响的结果,并进一步从后进国家后进企业技术追赶的角度将产业技术模式定义为四个要素的组合,分别是技术机会、创新的独占性、技术进步的积累性以及知识基础的特征[4]。(1)技术机会是指在投资于研发开发的资金总量给定的情况下,创新成功的可能性。高技术机会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激励,同时也为后进国家和企业的技术追赶提供了更强的激励。(2)创新的独占性是指保护创新不被模仿并独占创新活动所带来利润的可能性。高独占性是指存在成功保护创新免遭模仿的途径,低独占性则意味着存在着广泛外部性。通常情况下认为更高的创新独占性使得后进企业更难进入和追赶。(3)技术进步的积累性是指当前创新对过去创新的依赖程度。技术创新的高积累性是以创新活动的持续性和递增的回报率为特征的,同时,高积累性也意味着追赶国家和企业更难以在与发达国家领先企业的直接竞争中实现追赶。(4)知识基础的特征是关于支撑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知识的性质。知识的特征包括知识的独特程度(一般知识还是用于特殊应用的特定知识)、隐含程度(隐性还是显性)、复杂程度(简单还是复杂)等。知识基础的特征不同会影响后进国家后进企业进行追赶的难易程度。
    Park and Lee(2004)在以上四要素的基础上,补充了对后进国家技术追赶非常重要的四个新要素,分别是外部知识的可获得性、技术轨迹的不确定性(或流动性)、知识的最初存量以及技术生命周期[5]。外部知识的可获得性是指获得接近发达国家先进知识渠道的可能性,对于后进国家和后进企业的技术追赶来说,从发达国家到后进国家的知识溢出程度是重要的;技术轨迹的不确定性是指技术轨迹的可预测程度,当对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越难以预测时,技术轨迹的不确定性越高,后进企业就越难以锁定研发目标,技术追赶就越困难;知识的最初存量用于衡量后进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知识差距,差距越大,技术追赶越难发生;技术生命周期是指老技术随着时间推移被新技术取代的时间,技术的生命周期长则意味着领先企业所拥有的旧知识更为重要,追赶的可能性就越低。
    由此可见,现有研究成果将影响后进国家技术追赶的产业技术模式归纳为受技术机会、创新的独占性、技术进步的积累性、知识基础特征、外部知识的可获得性、技术轨迹的不确定性(或流动性)、知识的最初存量以及技术生命周期八个因素的影响。考虑到研究针对的是发展中国家后进企业的技术追赶,技术创新大多数始于模仿已经成熟的技术,因此创新的独占性就成为相对不重要的变量,相比之下更重要的变量是知识的可获得性;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后进企业的“后进入”,导致它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各产业中的知识最初存量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追赶初期产业现有知识存量也可以被认为是在技术追赶中不重要的变量。因此本文忽略了创新独占性和知识最初存量的影响,仅从技术机会、技术生命周期、外部知识可获得性、技术轨迹的不确定性、技术积累性和技术知识特征六个方面对影响后进国家技术追赶的产业技术模式进行分析。
    三、典型产业的技术模式特征及其对技术追赶的影响
    技术追赶与特定产业的技术模式特征相关,本文选取汽车、家电、半导体、计算机、通讯和机械工具六个典型产业,通过对技术机会、技术生命周期、外部知识可获得性、技术轨迹的不确定性、技术积累性和技术知识特征这六个对后进国家技术追赶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来识别这六个典型产业的技术模式(见表1),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产业技术追赶的可能性和程度进行推断。
    表1  典型产业技术模式特征比较                      汽车         家电            半导体           计算机           通讯          机械工具
    技术机会          中等程度       较高         高                较高             较高          中等程度
    技术生命周期      较长           短           短                短               较短          较长
    初期较容易   较困难,但可以获                   较困难,可以
    外部知识可获得性  困难           后期较困难   得                较容易           获得          困难
    较低的不确     较高的不确                     较高的不确定     较高不确定
    技术轨迹不确定性  定性           定性         较低的不确定性    性               性            较低的不确定性
    技术进步积累性    较强           较强         较强              较强             较强          强
    技术知识特征     复杂的、隐性    基于科学的   基于科学的        基于科学的显     基于科学的    复杂的,基于用户的隐
    知识为主                                       性知识为主                     性知识
    
    汽车产业。汽车产业属于规模密集型产业,以中等程度的技术机会、复杂性知识、创新的较低频率和技术轨迹的可预测性为特征。与电子产业等其他产业相比,汽车产业的创新频繁(以专利数测量)是较低的,因此相对技术生命周期较长,同时创新的持续性也使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积累性。对汽车产业来说,企业自身研究开发与技术学习中积累的隐性知识要比其他产业更为重要,因此从外部获得知识也较其它产业更为困难。
    家电产业。家电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基于科学的,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原则上致力于产品创新,并从理论研究取得的科学进步所带来的直接贡献中获益。家电产业具有技术创新频率非常高、技术生命周期相对短、技术轨迹难以预测的特征,因此技术机会较高。由于后进国家后进企业最初进入该产业时,均是从对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成熟阶段的标准化产品的模仿开始的,因此初期的技术知识容易通过合资、特许等方式获得,但随着后进国家技术能力的提高,进一步获得较高层次的核心技术知识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半导体产业。半导体产业的技术模式是以高技术创新频率和低不确定性的技术轨迹为特征的。在半导体产业中,同代产品的技术创新是以通过工艺创新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为导向的,因此具有规模效应。从16K到64M再到256M DRAM,半导体产业的技术生命周期虽然很短,但技术轨迹的变化是可以预测的,因此为后进国家的技术追赶减少了阻碍;同时由于不同代产品的性能差别极大,新旧产品无法长期共存,这就为后进企业提供了充分的追赶激励,因为只要为新产品建立起足够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后进企业的技术追赶就有可能成为现实。虽然,半导体产业的外部知识获得较为困难,但也仍然可以通过一些渠道获得,如韩国通过从一些美国小型投资公司获得最初技术③。
    计算机产业。计算机的技术模式是基于科学的,因此技术知识是以广泛性和普遍性为特征的科学知识为主。计算机的技术创新频率高、技术生命周期短、技术轨迹难以预测,因此有较高的技术机会。随着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开放,嵌入在系统结构中的知识传播更为容易,单个企业在子系统、部件和系统方面的改进能够快速地传播到其他企业并整合为新系统,因此开放的系统结构使专有知识基础转变成共享的知识结构,从而为模块化生产提供了可能。外部知识的易获得性降低了后进国家技术方面的壁垒,能够使它们在进入之后立即成为专家,也使追赶成为可能。
    通讯产业。与计算机产业同属基于科学的通讯产业同样具有技术创新频率高、技术生命周期短、技术轨迹难以预测、技术机会较高的技术模式特征,但与计算机产业相比,通讯产业获得外部知识要相对困难一些。
    机械工具产业。传统机械工具产业的技术模式是以相对低的创新频率、较长的技术生命周期、技术轨迹的低不确定性以及中等程度的技术机会为特征,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引入到这个产业,这一技术模式也正在发生变化。由于机械工具产业是典型的专业化供应商产业,与用户企业接触过程中获得的隐性技术知识对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技术知识的外部获取相对较为困难,但随着发达国家在该产业的技术成熟,领先企业会逐渐将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种转移能够为后进国家和后进企业提供学习的机会,也为技术追赶提供了可能性。
    通过对六个典型产业技术模式特征的分析,可以大致对不同产业技术追赶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④ 做出如下判断:
    1. 在技术创新频率较高、技术轨迹容易预测的产业如半导体产业中,对后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是最高的,同时风险也相对较低,因此技术追赶最容易发生。在这些产业中后进企业有可能跳跃过技术轨迹的一些阶段,实现阶段跳跃式技术追赶。
    2. 在技术创新频率高、技术轨迹难以预测的产业,如计算机、通讯和家电产业中,存在较高的技术机会,但由于技术轨迹的较高不确定性,后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风险也相对较高。由于该类型的产业可能正在形成某种新的技术轨迹,可以作为后进国家技术追赶的“机会窗口”,使其不再锁定在老的技术范式中,因此后进国家有可能通过创造新的技术路径,实现路径创造式技术追赶⑤。
    3. 对于汽车、机械工具来说,由于技术创新频率较低,产业中的核心技术以隐性知识为主,外部先进知识的获取相对较为困难,因此后进企业的技术追赶相对也较为困难。该类型产业的技术追赶适合通过对成熟技术的模仿开始(该时期的技术知识更易获得),并追随领先企业的技术轨迹,以路径追随式技术追赶为主,但也不排除一些企业跳过某个阶段,实现阶段跳跃式追赶的可能。
    四、中国典型产业技术追赶的环境因素与路径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产业技术追赶的程度和可能性从根本上是由内生因素,即产业技术模式特征决定的,但是一个国家的产业技术追赶路径还受到技术经济环境和原有技术路径的影响,是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路径依赖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的技术追赶是在与早期追赶国家如日本和韩国完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的:首先,信息技术为后进国家和后进企业的技术追赶提供了新的“机会窗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创造了新兴的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这种技术范式转移和新兴技术轨迹形成,为后进国家和后进企业的技术追赶提供了机会⑥;其次,模块化生产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模块化允许产品系统结构内部的零部件和子系统的设计和生产通过外部采购获得,因此使每个企业只承担价值链中的一种活动变成可能,这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无论作为组装商还是供应商都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市场;最后,技术的外部采购为后进国家和后进企业接近领先技术提供了渠道,这使得后进企业的技术追赶更为容易⑦。
    中国产业技术追赶是在以上三个环境特征的影响下发生的,一些企业较好地把握住了这些变化为技术追赶带来的机遇,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现了技术追赶。中国的技术追赶采取的是基于市场导向的创新与技术外部采购相结合的模式,普遍采用的是一个两阶段的追赶过程(柳卸林,2005)[6]。第一阶段,技术追赶的侧重点是外部技术采购,企业的关键任务是学习如何有效地获得并运用外部技术;第二阶段,技术追赶的侧重点是在外部获得的核心技术基础上,开发出适合本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在市场导向创新与技术外部采购结合模式下,本地知识和成本优势逐渐成为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再加上国内庞大的市场规模优势,一些国内领先企业获得了规模经济,并在此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设计、营销和品牌能力。
    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战略和将外国技术知识获取与本土化设计的有机结合,是中国企业采取的主要技术发展战略模式。从近些年来中国一些著名企业,如华为、海尔和联想的成长来看,这些企业能够生存并成长的关键因素是技术开发和对本土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中国市场导向创新也能够从中国申请和授权的专利数据中观察到,表2列出了2000—200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受理量和授权量。可以看出在中国国内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显著增加的同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两类专利的增加更为明显,在2000-2003年来,国内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类专利均占国内专利授权总量的90%以上;与此同时,国外在中国申请和授权的专利中,发明占据了绝对重要的位置,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0年的64%提高到2004年的78%,年平均增长率4.7%)。专利数据可以反映中国技术创新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即将外国技术与本土化设计组合在一起的市场导向创新。

 

相关新闻

testtest
上善制度的炼成
新时代呼唤管理理论创新——大卫�梯斯与动态能力理论
创业的不变逻辑
创新管理需要回答的5个问题
十一、弥离
十、转院
九、生机
八、传染
七、求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ddddddddd
我的视频(2)
我的视频(1)
每一个程序员要遵守的一些优秀编程风格
javascript:void(0)的真正含义实例分析
'text-overflow:ellipsis' 会引起兼容性问题
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功立业——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我国科学在自主创新方面为何举步维艰
技术标准、技术联盟和创新体系的关联分析
技术创新进化过程与市场选择机制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