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IPO/新三板财务造假的八种手法
作者:中国资金管理网 申领版权
2015年12月31日 共有 736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手法1: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将关联方股权卖给看似无关联关系的人或公司,以别人名义注册公司与公司大额虚假交易


当一家企业进行财务作假时,首先想到的办法往往是运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手段,此种方法最为简单易行同时也最为隐蔽。为了解决关联交易中利益输送过于明显的问题,拟上市公司老板一般采用"卖"的操作手法,即把关联公司股权转让给第三方,拟上市企业由此开始与转让后的公司或第三方展开隐蔽且通常是大宗的交易。将关联方股权卖给看似无关联关系的人或公司,这些看似无关联关系的公司很可能是老板的司机、司机的亲戚、拟上市公司的员工亲戚、老板的远亲等。仔细看看招股说明书,我们甚至发现股权转让的价格远低于净资产的情形,这些赤裸裸的关联关系非关联化,直接挑战监管和投资者的神经,但大多还是能够闯过IPO审核,真是让人佩服。上市公司老板甚至以别人名义注册皮包公司,胜景山河的主要原料供应商和经销商,注册资本仅30万的企业,却与胜景山河进行着上千万金额的贸易往来。从招股说明书中会发现,有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与出售的关联方交易金额却持续放大,毛利率异常的高,赤裸裸的造假,竟然也能通过审核。监管层在审核的过程中,重点会关注交易的程序是否有问题,以及交易的价格是否公允。但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不一定就尽职,毛利率超高表明交易的价格明显不公允,竟然也能披露出价格公允并发表意见。


在招股说明书中,有时会发现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章节中,有的拟上市公司将无关联关系的企业竟然也作为关联方披露,这说明其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虚构利润已引起预审员的关注,并提醒委员和投资者留意造假风险。


通过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处理,既可以增加收入,也可以提高毛利率,还可以变相冲减费用,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原关联企业向拟上市企业低价提供原材料,或高价购买产品,或对企业财务费用进行报销。


手法2:隐蔽的非关联方利益输送,通过熟人或公司虚构交易或操纵利润


由于拟上市企业对于重大关联交易负有详细披露的义务,因此有企业开始进行隐蔽的、灰色的非关联方交易以规避披露义务,进而实现操纵利润。


此类较为隐蔽的利益输送手法主要有:股东输送利益给供应商,供应商低价供应拟上市公司;大股东或PE输送利益给经销商,经销商加价提货甚至囤货或虚构交易;大股东通过皮包公司或熟人公司为拟上市公司报销费用或虚增收入、虚构交易;每期都有交易金额较大的陌生账户,通过大额虚构交易造假迹象明显;活动地方政府通过减税或增加补贴收入增加利润等。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会向员工和供应商等关联利益方做出承诺,即实现上市后进行利益补偿,然后双方达成默契从而进行隐蔽的利益输送。


此种操作手法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警惕。如果进货或销售价格明显不符合市场水平时,预审员将会要求保荐机构对此进行详细核查并予以充分解释。


手法3:历史业绩造假,注销关联公司毁尸灭迹


由于历史上业绩造假或者涉嫌偷税漏税等重大违法行为,大股东往往通过注销关联公司毁尸灭迹,造成无法对账,以便造假成真或违法事实无法核查和核对。


对此,证监会也已关注到注销关联公司的重要性,不再要求注销,以防止造假者毁尸灭迹。


手法4:费用资本化,通过费用固定资产化、摊销化虚构操纵利润


企业存在在建工程、装修摊销、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等可分期摊入费用的项目,许多拟上市公司通过将当期化的费用挤入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装修摊销费用,甚至赤裸裸的挤入固定资产中,直接虚增当年的利润。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查和盘点中,一般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但若会计师与企业穿一条裤子,监管机构将无法发现这样的问题。


2012年财务专项核查时,监管层已关注到上述造假行为的特征,并要求中介机构核查,但就看会计师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了。


手法5:提前确认收入,通过经销商囤货和客户


提前确认收入是拟上市企业操纵利润的惯用手法。据深圳一位注册会计师介绍,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提前确认收入与应收账款的增加息息相关,一些企业为了到达上市目标,与经销商签订虚假的销售合同,计入应收账款,从而增加收入和增加利润;或者企业直接利用开具假发票、白条出库等手段进行收入虚增。


一位投行人士指出,在IPO审核过程中,如果预审员认为收入存在虚增的行为,会让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详细核查并出具报告。


手法6:毛利率作假


投资者有时可以看到这一类的拟上市企业:毛利率在逐年攀升,净利润也在持续增长,但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却在不断下降或明显低于行业水平,同时现金流量表中提供劳务销售商品所得的现金却越来越少。


如果是这一类企业进行招股,那么投资者就要保持充分的警惕性。


此类企业在A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如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红光实业。数据显示,1995年该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竟达到118%,但同期存货周转率却明显低于行业水平,1996年末存货总额甚至同比增长了110%;该公司最终被曝光财务作假而受到重罚。


一大型投行负责人指出,此种行为既不属于财务包装,也不属于适当的利润调节,而是赤裸裸的财务作假;监管层在审核此类企业时,会关注毛利率水平是否明显偏离行业公允水平,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现金流动是否对毛利率和利润的增长构成支撑。


手法6:偷税漏税


对于一家拟IPO企业而言,偷税漏税是比较低级的利润操纵手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此类企业并不少见。


据投行人士介绍,偷税漏税的手段一般是虚增费用或隐瞒收入,多发生在企业申报IPO材料的前几年,但通常企业会在上市前一年补缴此部分税款试图符合审核要求,但此时会造成申报材料前2年至3年期间净利润基数较小,客观上造成上市前一年企业利润增长率大幅提高,这从表面上符合了创业板企业连续两年保持净利持续增长的上市条件,但实际操纵中,监管层会剔除这一因素对利润增长率进行还原。


手法7:提前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是拟上市企业操纵利润的惯用手法。据深圳一位注册会计师介绍,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提前确认收入与应收账款的增加息息相关,一些企业为了到达上市目标,与经销商签订虚假的销售合同,计入应收账款,从而增加收入和增加利润;或者企业直接利用开具假发票、白条出库等手段进行收入虚增。


一位投行人士指出,在IPO审核过程中,如果预审员认为收入存在虚增的行为,会让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详细核查并出具报告。


手法8:推迟费用确认


对于企业利用推迟费用确认的手法"调整"利润,上述深圳注册会计师指出,一些企业将本在当期发生和了结的费用刻意延迟到下期确认,或分期进行摊销,这都会造成降低成本进而虚增利润。


"一些拟上市企业绝对利润很小,不符合上市的条件,但同时此类企业的利润调整空间也最大,推迟费用确认和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法在这些企业中最为常见,监管层应对的办法通常是对企业的行业地位和产品占用率进行核查,如果较低,存在刻意调整利润的行为。"一投行负责人表示。


 

相关新闻

九、政府补助
八、期间费用披露
七、研究开发费用
六、开发支出资本化
五、无形资产出资
四、存货跌价准备
三、成本核算
二、收入成本披露
一、资金与现金流
新三板/IPO主要财务问题:开发支出资本化、研发费用、期间费用、政府补助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九、政府补助
八、期间费用披露
七、研究开发费用
六、开发支出资本化
五、无形资产出资
四、存货跌价准备
三、成本核算
二、收入成本披露
一、资金与现金流
新三板/IPO主要财务问题:开发支出资本化、研发费用、期间费用、政府补助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