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先秦时代政治思想的萌生与兴起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0年10月09日 共有 2526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脉络
    第七章先秦政治思想,包括殷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其中,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大发展时期,诸子百家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第八章汉代的政治思想。西汉东汉总共 400 年,政治思想发展的重点在西汉初期。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就是在董仲舒和汉武帝的推动下形成的。
    第九章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处于发展的鼎盛阶段,然而政治思想的发展相对平稳,基本趋势是汉以来主流思想的延传。不过在平稳中也有若干闪光点,如唐太宗李世民的重民与纳谏思想,韩愈的“道统论”等。
    第十章宋元时期政治思想。宋代政治思想的发展有三条线索:改革思潮(王安石)、理学、功利思潮。元朝立国时间较短,又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因而有人提出元朝没有政治思想。其实并非如此。宋代的理学本是民间学术,后来成为官方政治意识形态。理学官学化的过程正是在元仁宗朝完成的。
    第十一章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明代政治思想的发展有三条线索:一是朱元璋的集权思想;二是心学派的王守仁;三是王门后学泰州学派的平等思想。另外还有这一时期“异端思想”的典型李贽。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是三位重要的思想家,其中黄宗羲的思想具有近代议会民主政治的色彩,足以启发后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殷周时代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理解这一时期政治思想发展的主要特点;掌握殷周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同时,要重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理解儒、道、墨、法四大流派政治思想发展的主要特点;掌握这些思想家们的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第一节 殷商、西周时代政治思想的发轫与初步发展
    ▲上古三代指夏商周,思想史从公元前16世纪的殷商开始。殷商时期处于萌生阶段的政治思想透露有两个信息:一是帝王个人专制,二是王对神和祖先的崇拜。统治者通过祭祀祖先和神,论证权力合法性。这些认识给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专制集权思想一脉相承,源头在殷商时期。周公辅佐周成王平定叛乱,是西周王朝实际开拓者。他有很多政治认识,提出对天的崇拜、保民思想、慎刑罚、有德等。周公把道德引入政治等直接影响到儒家思想。孔子崇拜周公,周公思想是儒家思想主要来源。中国的重民思想源头在周公。
    一、殷商帝王的王权专制政治观念
    王权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解释商王权力、权威的来源,论证商王地位、权威的至上性和不可侵犯性。它主要以当时社会上两种观念为基础。
    1、上帝崇拜。
    2、祖先崇拜。
    二、周公重在调节的政治思想
    1、对传统天命观的修正 
    第一,周公提出了“惟命不于常”,即上天所赐予的“大命”不是恒定的,而是可变的。
    第二,周公提出天根据德行“求民主”。民主即民之主,就是君主。他认为,君主是由天定的,选择的标准就是德行。
    第三,周公主张以民情见天命。
    他适应西周初年政治的需要,对传统的天命进行了重大修正。否定了天命不可变的传统观念,认为天命的存废取决于统治者是否有德,从而成功地为西周政权的合法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2、施政的指导思想
    周公为了巩固西周王朝的统治,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有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就是他的保民和慎罚思想。
    第一,关于保民。他从历史教训中认识到,要实现周朝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处理好统治者与民的关系。最重要的要做到“保民”。
    第二,关于慎罚。他鉴于前车之鉴,力主慎刑罚。在观念上,他把“慎罚”视为德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刑罚与德的关系上,他认为德是根本,刑罚是辅助。
    周公根据周初的形势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提出了德的思想;主张按照德的要求,敬天、敬祖、明德、保民、慎罚,处理好统治者与民、与天的关系,以上得天助,下得民和,最众确保周朝统治的长期延续。
    评价:总之,周公的治国思想,既有神秘性,又有较多的世俗内容,体现了一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政治思想的争鸣与繁荣
    重点掌握: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流派与重要思想家
    一、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学派的主要特点:
    第一,尊崇先王之道;
    第二、崇尚礼仪,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治;
    第三,尊崇孔子。
    二、道家。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道家学派的主要特点:第一,主张“道”;第二,主张无为而治。
    三、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商鞅、韩非子。
    主要理论特点:第一,主张运用国家强制权力治理国家,建立统治秩序。第二,极力主张君主政权。第三,以耕、战政策作为富国强兵的主要途径。
    四、墨家。主要代表人物:墨子
    主要理论特点:政治思想注重实用。
    第三节  儒家的礼与仁义德治思想
    一、礼与仁义德治的理论基础
    (一)有道与无道
    孔子追求一种理想的政治局面,叫“天下有道”。依照他的设想,天下有道的社会是表现为秩序井然与和谐无间。他的“天下有道”的理论构想的提出,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的理性程度,为儒家学派设定了政治发展目标,对于儒家政治思想的理论建构有着重要的引导定向意义。
    (二)人性学说
    自西周以来,天的权威就受到怀疑而有所动摇。进入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混乱,人的作用、力量和价值得以凸现。于是思想家们纷纷把目光从神转向人,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出现了关于人性的讨论。人性说为儒、道、法家等流派建构政治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首先,孔子对人性的认识比较简单。他说“性相近,习相远”。后来,孟子和荀子都各自提出了自己的人性学说。
    1、孟子的性善说
    第一,孟子认为,人人天生有“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其中最重要的恻隐之心。
    第二、“四心”在人的道德上表现为“四德”。仁义礼智等德行源于人的本性,是从人的仁爱本性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从四心到四德的生成过程充分表明了人的本性是善的。
    第三,他认为人性本善具有共通性。无论圣人、君主还是普通民众,在本性上是一样的,“人皆可以为尧舜”。
    评价:孟子的性善说打破了圣人的神秘性,理论上肯定了凡人可以成为圣人的可能。同时提升了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的权威性,表明了伦理道德在儒家政治理念中的强化。
    2、荀子的性恶说
    第一、他主张人性恶,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然生就的本能。人性具体表现为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感官欲望;二是好利;三是妒忌,四是对权力和名誉的欲求。
    第二,他认为,为了拯救人类社会危机,就必须改造人性,具体途径是由圣人来“化性起伪”。为此,他非常重视教育和修身。每个人都具有达到理想道德境界的可能性。
    总之,人性说为儒家宗师的政治思想建构了理论基础。
    二、礼治与正名
    礼治是儒家学派的主要政治主张之一。孔子首倡其说,其后,荀子对礼治的论述最有特色。作为儒家政治思想所倡导的礼,其在本质上强调尊卑上下有序的等级原则,礼治的核心就是用等级规范来调整社会政治关系,约束人的行为。
    (一)孔子的礼治思想
    第一,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的传统思想,认为礼治是治国的根本手段。他说的礼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遍布于社会政治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的尊卑制度,这是一种政治原则,被孔子视为最重要的治国方针。他曾提出“为国以礼”。
    第二,对个人而言,礼必须是遵行的行为规范。
    第三,礼体现在政治体制上,就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就是君主拥有和执掌最高的权力。他认为要从“正名”开始进行礼治。从正名开始,到统治秩序的形成,孔子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施政思路。
    (一)荀子的礼治思想
    第一,他首先探讨了礼的起源。他认为礼产生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第二,他分析了礼的作用。他认为礼的根本功能就是分。礼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分物以养体;其二,等级之分;其三,社会职业分工。
    第三,他论述了礼的政治意义。他认为礼是治国、治民的基本手段。
    三、仁、仁政与德治教化
    儒家学派极为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仁得到了诸位儒学宗师的特别关注。
    (一)孔子关于仁的认识
    第一,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仁的内涵。他把仁看作是最高德目,并以此为依据形成了“仁政”的理想政治。
    关于仁的内涵,他认为主要有两层:一是克己复礼,二是仁者爱人。复礼被认为达到仁的标志。仁者爱人包括两个方面:忠和恕。
    对内克己,对外爱人,最终在思想和行为上符合礼的要求,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
    (二)孟子的仁政说
    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又在性善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发挥,并将之用于政治,提出了仁政思想。
    第一,孟子以性善说作为仁政的基础,认为将不忍人之心运用到治国、治民中就是仁政。仁政主要有四项:其一是制民以恒产;其二是赋税徭役有定制;三是,轻刑罚;四是保护工商业。
    第二,他认为能否行仁政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大事。
    (三)德治教化
    第一,儒家学派主张以德治国和教化百姓。德治的要求首先是是针对统治者的。
    第二,教化的内容主要是忠、孝、信、义等道德规范。
    孔、孟儒家一派看到了道德教化的重要政治功能,因而极力宣扬道德教化,宏扬孝道。他们并没有排除法制刑杀,只是在教化和刑杀两手中,主张教化为主,先教后杀。
    第四节  道家无为政治思想
    道家学派的政治思想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政治哲学,核心问题是对道的认识;二是政治主张,包括无为政治、政治理想治国的认识等;三是社会政治批判思想。
    一、为无为而无不为
    (一)老子的无为政治主张
    第一,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率先提出了“为无为而无不为”的主张。
    第二,无为政治是道家学派的基本政治主张。他们说无为,就是统治阶级通过某种“无为”的方式达到治理。具体内容有二,其一,君主无为,即统治者要小心翼翼地治理国家,减少政治干预和政治活动;其二,使民无为,就是使民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
    第三,老子基于无为政治的逻辑,设想出“小国寡民”的理想国。
    总的看来,老子无为政治思想的关键,就是要统治者遵循道,按照道的法则办事情。
    (二)庄子的无为思想
    第一,庄子主张遵循道的自然和谐的本性来看待社会政治。政治上要能够无为,这才是对事物规律的遵从。
    第二、他要求君主无欲,提出无欲而天下足。
    第三、他认为圣人、智慧都是祸害,主张绝圣弃知。认为没有了圣人和仁义礼法,人们就能过自然的生活,天下就太平了。
    二、关于社会政治的批判性问题
    (一)老子的政治批评思想
    老子从道的本体认识出发,认为道是完美无缺的,相反,人类社会政治弊端重重。他把当权的统治者称为强盗头子,体现了道家在政治认识上的深刻和批评的激烈。
    (二)庄子的社会政治批判思想
    庄子的社会政治批判思想是以其人性自然说为理论依据的。他对社会政治进行了批判,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对政治的批判。君主都是自私自利的。
    其二、对心计、知识和智慧。他认为没有这些,就没有尔虞我诈、阴谋诡计。
    其三,对名利欲望的批判。
    其四,对忠孝仁义等道德规范的批判。
    在对社会政治的批判上,庄子无疑是激进的,他不仅鄙薄政治、权力、帝王、财富、名利,就是对人的知识、智慧和仁义等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也全面予以否定。
    第五节   墨家以尚同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他的学说以其历史观为理论基础,注重实用。在政治思想上,他的重要主张是尚同、尚贤。
    一、尚同政体思想
    1、他提出尚同主张的理论基础是关于国家、政治的起源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
    2、他认为,要使人类摆脱混乱状态,就要将义统一起来,为此就要设立“刑政”,设立“政长”,政长之首是天子。他认为设立政长就能够将社会上分散混乱的“义”统一起来,这就叫尚同。在他设计的同的政治体系中,天子地位最高,居于整个体系的顶端。
    3、他认为政长系统运作的基本原则是上服下从。在法令的制定和执行方面,他所设想的政长体系也表现出典型的专制主义。
    4、在社会治理政策上,他主张实行富民政策,同时也要利用刑罚,表现出一定的为民务实精神,但也具有鲜明的君主专制色彩。
    二、尚贤思想
    在他设计的政治体系中,贤王、贤臣是同一天下之义,是建立统治秩序的必要条件之一。
    1、他提出“使能以治之”的原则,主张要任用有才能的人,在用人上,要效法古代的圣王。
    2、他还提出了判断一个人贤能与否的标准。即要忠于君主,能为君主效命,又能治理人民,以满足君主政治需要的人才。
    3、他又提出了实施尚贤的具体方法,即要为贤才置“三本”。
    第六节   法家的法、术、势政治思想
    法、术、势是法家学说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法家政治思想的概括。
    一、法治思想
    (一)变法主张
    在先秦诸子之中,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最具有现实性。
    例如,商鞅认为,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法律制度。法要符合实际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时而变法”是历史的成功经验。他提出“不法古,不修(循)今”,坚决主张变法,并进行了实践。
    (二)法、法治的意义及对人治的批判
    法家极力推崇法治,坚决反对人治。他们对儒家的人治主张进行了坚决批判。其一,人治的随意性大,没有一定的标准。其二,人治将国家、政治寄托在君主一人的才智上。其三,人治就要尚贤,而贤人对于统治国家和治理百姓来说使命并不必要的。
    所以,人治不能保证治理国家,制定完备的法律并严格执行才是治国之本。
    (三)法的作用
    1、对于法治的作用,法家思想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慎到和商鞅认为,法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定分尚公”。法的定分可以明确公私界限,立公去私。
    2、作为政策原则,商鞅认为法的作用在于“利出一孔”,以保证耕战政策的实施。因此,明智的政治家就要利用人的好利本性,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就是要用法律的手段,对民“劫以刑”、“驱以赏”。
    (四)立法、执法的原则
    1、无论立法还是执法,法家思想家都主张要遵照“立公去私”的原则。
    2、他们一般都主张严格执法。法令一旦公布,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要严格遵守,以法令作为个人言行的准则。
    二、权势思想
    (一)势的内容
    势指权势。韩非对势的内容做了细分,他认为势包括自然之势和人为之势。自然之势是指在既定条件下运用权力,人为之势是在可能条件下能动地运用权力。
    (二)势的重要性
    法家普遍重视势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如,慎到认为:在权势、法、术等政治要素中,权势最重要,君主之所以能统治全国,靠的不是知识、道德或才能,而是巨大的权力。
    韩非认为:君主之所以能使臣民服从,凭借的就是势。商鞅认为:势是君主进行统治的基本凭借。
    (三)势的保持和运用
    法家在这一方面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权势须集中;第二,要善于借助外力。第三,要发挥君主的主观能动性;第四,要不尚贤。
    三、术治思想
    (一)术与形名之术
    术就是权术,大体上是指统治者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以及控制与反控制的手段。
    (二)术对君主的意义
    法家重视权术,是基于他们对君臣关系的认识 。术治之所以成为法家政治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就在于它对于君主控制群臣百官和保有权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术的主要内容
    第一,关于群臣百官的管理。在官员选用方面,法家主张不尚贤,不用忠臣,在官员的任用上,主张任能而授官。第二,关于君主决策。主张兼听独断。第三,关于君臣权责的分配。他们主张“君无为,臣有为”。第四,主张阴谋之术。
    �下,� �"����qPOq��豫和争论,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杰斐逊按照资产阶级民主精神起草的。《独立宣言》第一次用纲领的形式表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成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旗帜,并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所发表的人权宣言的范本,因此马克思称它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宣言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理论上阐明了美国人民举行革命及宣布独立的正义性,发挥了“主权在民”的学说,提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原则是“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由‘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人民建立了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是得到被统治者同意的。一旦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了这些目的,人民有权改变它、废除它,并建立新政府;而新政府必须建立在最能促进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目的上,它的权力组织形式也应该以此为依据。”宣言的第二部分列举和控诉了英王对殖民地的种种暴政,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就是一部倒行逆施的历史”。最后,庄严地宣布北美殖民地与英国断绝一切政治上的关系,名正言顺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独立宣言是一个进步的历史文件,它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人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表明了当时美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
    
    《独立宣言》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是表达人权的政治纲领。
    4、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1689—1775年)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拉勃烈德城堡一个达官显贵之家。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1748年,他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分权思想此时成熟。分权还要制约,以权力制约权力。不允许存在不受制约的权力。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提出政治自由概念。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1755年,他旅途中染病,去世。
    追求政治自由是孟德斯鸠政治思想的主要目标。孟德斯鸠认为,政治自由的获得只有在国家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正是在此认识基础上,孟德斯鸠提出了分权学说。
    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包含了两个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是分权,孟德斯鸠把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与司法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立法权是制定、修正或废止法律的权力,行政权是执行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的权力,司法权是裁决私人纷争、惩罚犯罪的权力。为了保证政治自由,孟德斯鸠认为,三项权力应该分开行使,不能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自由便不存在了。
    第二部分是制衡,他认为,三种政府权力之间应该彼此制约,以达到一种均衡,其中行政与立法之间的制衡尤为重要。
    三种权利的划分并不是孟德斯鸠分权理论的核心内容,孟德斯鸠对西方政治思想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还提出了权力相互牵制、相互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的重要思想。这种分权与制衡理论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 
    5、卢梭
    18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政治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卢梭一生写下了大量处处闪耀着思想光芒的著作。其中,以《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最为有名,成为作者的代表作。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通过对人类不平等的发展史的考察,卢梭不仅以辩证的思维描述了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过程,而且接近正确地评估了私有制、国家、法律等要素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作用,表现出了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更彻底的批判精神。卢梭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人民主权”。 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学说,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6、杰斐逊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启蒙思想家,美国民主传统的缔造者。从1801-1809年,杰斐逊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执政期间,杰斐逊采取一系列措施,为美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杰斐逊以明确而坚定的语言将近代以来西方权利政治观的主要内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创造性地将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积极性的权利融入到自然权利的理论体系当中,成为美国革命的宣言书。独立宣言一方面宣布了个人不可剥夺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还进一步申明了政府的基础及其权力的来源,对美国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杰斐逊对于权利那种“不言而喻”的论证方法成为权利政治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独立宣言》被视为美国精神的体现。
    杰斐逊的宪政民主理论:
    杰斐逊的民主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宪政民主的理论,它既不同于卢梭式的激进民主理论,又不同于汉密尔顿式的限制民主的宪政理论,而是有效地融合了两者,体现了宪政与民主两个重要的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理论是杰斐逊宪政民主理论的基础。他认为,正是人民的意志组成了国家,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与委托,人民在任何他们认为胜任的事情上都可以行使他们作为作家主人的权力,这一权力包括建立、改变和撤销政府的权力。
    (2)民主性原则。杰斐逊坚定地认为,人民的权威是宪法的基础,因此,人民有权依其意志改变政治原则和宪法。
    (3)多数原则。多数原则是人民主权原则和民主性原则的一个体现。在他看来,共和主义的第一原则是“多数法则”,是由权力平等的个人所组成的一切社会的根本法则。除此而外,共和主义还应该体现出正义原则,在杰斐逊共和理论中,多数原则是与维护少数人利益结合在一起的。
    (4)代议原则。民主及其范围的问题的解决来自对代议制原则的确认。杰斐逊所主张的代议制,通过摒弃直接民主制而将人民的权力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委托给少数人行使,从而既使人民的意志成为有效的因素,又解决了直接民主制下所无法实现的问题。
    (5)分权与制衡原则。杰斐逊认为,权力集中在同一些人手里是“专制统治的真谛”,即使这些权力由多数人行使情况也不会有所好转。因此,他指出,选举出的政府应建立在自由原则上,政府各项权力必须平均分配给几个政府部门,每个政府部门都由其他部门有效地加以遏制和限制,无法超越其合法范围。
    7、汉密尔顿以及分权制衡理论。
    见课本:P149~P150
    ▲     柏克(英),保守主义的政治观;康德(德),伦理国家观;洪堡(德),国家作用有限论。
    
    注释:
    尼德兰 地区名。故地指欧洲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相当于今荷兰、比利时、卢林堡和法国东北部。曾为查理帝国的一部分。后形成一些封建领地。14世纪为勃艮第公爵吞并。1477年受哈布斯堡家族统治。1556年转属西班牙。1566年起,北方各省掀起反西班牙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1579年北方8省和南方部分城市成立乌特勒支同盟,1581年成立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因荷兰省经济、政治地位的重要性,故又称荷兰共和国,简称荷兰。1609年,西班牙事实上被迫承认荷兰王国。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原南部各省和荷兰合并为尼德兰王国。1830年南部脱离尼德兰独立,成立比利时王国。
    利维坦(Leviathan)是传说中的一种食人海兽,后来被学者们用来比喻专制政府模式。
    传说,在上帝造人之后,人请求上帝:“上帝啊,我们太弱小了。请你再创造一个英雄吧,让他保护我们”。上帝说:“英雄在保护你们的同时,也会欺压你们,吃你们的肉,喝你们的血”。生活在地上的人们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尤其是野兽和外敌的侵扰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人们请来了海兽利维坦帮忙,在利维坦的帮助下,人们很快就赶跑了野兽、击退了外敌,当人们认为生活可以安宁的时候却发现,利维坦成了人们最大的祸患--这个庞大的海兽每天都要食人肉喝人血......
    现实生活中,人类的生活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与风险,为了抵御各种外来的风险,自己创造了一个能让他们有归属感的庞然大物----政府,但政府有双面的性格:它由人组成,也由人来运作,因此也就具有了人性的那种半神半兽的品质,它在保护人的同时,又在吃人。学者们将一个吃人的专制政府称为利维坦,所以,就有了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就是把利维坦关进笼子里一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出版了他以怪兽Leviathan命名的著作----《利维坦》,意在用以比喻一个强大的国家,借此论证君权至上,反对“君权神授”。

    

 

相关新闻

明清政治思想的裂变与反思思潮
宋元时代的改革思潮与儒家政治思想的新发展
隋唐时期主流政治思想的延续与发展
秦汉时代统治思想模式的确立与发展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
中外政治思想史辅导介绍及绪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人民的名义(30)
人民的名义(29)
人民的名义(28)
人民的名义(27)
人民的名义(26)
人民的名义(25)
人民的名义(24)
人民的名义(23)
人民的名义(22)
人民的名义(21)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