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探究方法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0年12月12日 共有 2189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探究方法
    
    根据整个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要求,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
    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教材能力因素的分析也应成为确定重点教材的一个
    依据。由于长期传统教学的影响,对这一点往往认识得不够,因而在我
    们进行教材分析时就更应加以重视。如电磁感应一章教材是从介绍电磁
    感应实验开始的。这个实验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磁感应的规律
    要从这个实验得出,更重要的是这个实验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有重要
    的作用。学生平时的观察往往是静态的观察,而这个实验是一种动态的
    观察,只有导体运动,而且是切割磁力线运动,才能有感生电流。这对
    学生认识场的概念很有价值。对培养学生从现象中抓住本质概括得出结
    论的思维能力有好处,做好并分析这个实验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不少
    教师只把教学重点放在电磁感应规律本身的表达上,对规律中的字句反
    复讲练,并不在现察分析实验上下功夫。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
    的知识可能不少,但都是静止的孤立的,并不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因
    而也就不可能灵活运用。因此在分析教材重点时,重视对知识能力价值
    的认识是很重要的。
    
    (一)突出重点的基本方法
    
    1.教学过程要以重点知识为中心来展开
    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浮力这一章可分为两
    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阿基米德定律,第二个单元是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材的重点是阿基米德定律,它是全章教材的核心。各节教学活动都应
    该围绕这个中心课题来安排。要做好阿基米德定律的演示实验,演示前
    要交待清楚实验目的,表演时应层次分明,每演示一步都应让学生既有
    思想准备,又能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规律。要讨论并纠
    正学生对浮力的一些错误看法和糊涂观念。在浮沉条件的教学中要注意
    复习、巩固阿基米德定律。这样,阿基米德定律的重要地位自然在全章
    中就突出来了。
    
    2.要突出重点知识的应用
    对于重点内容应该有较高的教学要求。要强调它的应用,并通过运
    用知识使学生达到牢固掌握、熟练运用的程度。学生只是记住所学的知
    识,并不等于掌握。必须把概念和规律运用到具体问题上,在解决具体
    问题的过程中,来加深理解和掌握概念及规律。只有在反复应用过程中,
    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具体、丰满起来。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转
    
    
    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具体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要学
    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便在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使所学的知识
    活化,最终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所谓应用,不能狭隘地理解为解计算
    题。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把所学知识与有关知识联系起来以加深理解有关的知识,用
    所学知识进行小发明小制作等等都是应用。应用的形式要多样化,单纯
    地理解为计算,甚至拼凑类型,并不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重点内容更应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
    对重点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尤为重要。在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
    中,常常要以重点知识作为引起学生思维的引爆点,使学生的积极思维
    活动以重点的知识为核心或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
    题。如初二讲测量时,长度与质量的测量方法是全章的重点,有的教师
    采用下述方法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铅笔的长度,
    如测出为13.1 厘米。再让另一个学生测量,并强调要测得准确些,于
    是可能测出为13.13 厘米。再让一个同学测量,并要求测得更准确些,
    测得的结果可能是13.131 厘米。那么三个人谁测得最准呢?让学生们
    判断,多数人会认为第三个同学测得最准,因为他们已测到小数点后的
    第三位了。这时再让大家分析米尺的最小量程,说明用最小量程为毫米
    的米尺来测量,上述测量的小数点后第一位可以准确地读出,小数点后
    的第二位就是估计的了,那么第三位同学竟然读出了小数点后的第三
    位,显然是乱说的。这样长度测量这个知识点就自然突出了,而且成了
    启发式教学的引爆点,同学们的积极思维就从这里开始了。
    
    (二)要处理好重点教材
    与非重点教材的关系
    
    教材分析要明确教材重点,教学过程要突出教学重点,但这决不是
    说课堂教学只能重视重点内容,非重点内容就可有可无了。如果是那样
    也就看不出重点教材的地位和重要性了。课讲得一大片,胡子眉毛一把
    抓,听不出哪些是重点内容,当然不好。但如果只讲重点知识,只讲有
    限的那些概念与规律,看不到重点知识和其它知识间的关系,把物理知
    识讲得很枯燥,很孤立,学生也绝然不会学好物理。突出重点知识可以
    带动其它知识,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全面知识。因此教学中不能平均
    使用力量,但又不能轻视其它非重点知识。非重点知识也是学生应掌握
    的基础知识,对重点知识有巩固、扩大、加深的作用。因此处理好重点
    教材和非重点教材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应该做到以重点教材为中心,以一定数量的非重点知识做外围,形
    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整体,同时体现出知识的不同层次。当今物理新
    知识不断发展,要求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又要求扎扎实实地学好
    基础物理知识。因而处理好重点和非重点知识,就更显得十分重要。
    
    六、难点的形成与突破
    (一)形成教学难点的基本原因
    
    
    1.相关的准备知识不足
    物理学本身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是一环扣一环
    的。这就决定了物理教学要有一定的系统性,注意前面学习的物理概念
    和规律要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做准备,后面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前面的准
    备知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对这一点注意不够,往往
    就会造成教学上的难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如浮力一章在研究物
    体所受的浮力和浮沉时,就需要大量地联系和综合运用前面学过的基本
    概念和分析方法,如密度的概念,重力G=mg=ρVg,二力平衡和平衡条件,
    压力和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的计算等。学生在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时,
    常常由于前面某个环节上的准备知识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而使浮力
    的学习受到了阻碍。因此,在分析教学难点时,不能只注意产生困难的
    知识点本身,还要看到准备知识的掌握情况。
    
    2.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
    迁移原理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理。正向迁移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知
    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但思维定势引起的负迁移却干扰对物理概念与
    规律的正确理解和掌握,给物理教学带来困难。如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学生往往有这样的错误观念,即认为物体的惯性与它的运动速度有关,
    速度越大,惯性越大。这个错误观念在学生学习物理以前就已经形成,
    尽管学物理时再三告诉他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
    关,但一碰到具体问题,思维定势仍然在起作用。如认为车子开得快不
    容易停下来,开得慢容易停下来,是由于两种情况下车子的惯性大小不
    同造成的。他们很难于真正理解惯性的概念。
    
    学生在学习物理公式之前,已经学过大量的数学公式,因而习惯于
    用数学公式代替物理概念。如学完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后,问学生这样一
    个问题:“一艘轮船停在海面上,船上放下一个悬梯,梯子露在水面上
    的长度是1 米,如果海水开始上涨,每分钟上涨5 厘米,10 分钟后悬梯
    在海面上的长度还有多少?”相当多的学生认为10 分钟后悬梯露在水面
    上的长度还有0.5 米。这就是因为不少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和
    心理倾向,见到数字就想到运算,很少再从物理意义去思考问题。这就
    影响和阻碍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本质的理解,造成一系列的思维障碍和
    困难,形成教学的难点。
    
    3.概念相通,方法相似,容易混淆
    有一些物理概念,其内涵或外延有某些相近之处,掌握这些概念如
    果不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常常被表面上某些相似或联系所迷
    惑,造成理解和应用上的错误,致使学生感到掌握这些概念很困难,甚
    至有的长期困惑不清,影响到后续课的学习。如全部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ρgV,液体内部压强公式为P=ρgh,两个计算式
    很相似,容易混淆,而且浮力和液体压强有某种联系(浮力大小等于物
    体上下表面所受的液体的压力差),因而造成学习上困难。有的学生常
    常用计算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来计算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而且总是
    认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和它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浸得越深,受到
    的浮力就越大。
    
    4.思维过程复杂而感性认识欠缺
    初中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往往需要从具体的感性知识入手,但如
    
    
    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思维过程再稍微复杂一些,就会造成学习上的困
    难。如学生对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很容易理解,但对容器侧壁也受到
    液体压强,甚至在特殊情况下容器盖也会受到液体压强,由于缺乏感性
    认识就很不理解,因而形成教学上的难点。
    
    5.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
    教学难点有的是由于知识内容本身的性质特点造成的,也有的是由
    于学生的思维和心理障碍造成的,还有时是由于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
    当人为造成的,而知识本身学起来本没有什么困难。初中学生学习物理
    的思维特点是,习惯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即从有代表性的感性
    事物入手,归纳出它的本质特征和共性,得出概念和规律。初中物理的
    绝大部分的概念和规律都是这样得到的。如果不注意这个特点,同样的
    内容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来讲解,学生就会感到不好接受。这显然就是由
    于教学方法不当而造成了难点。教学要求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要求
    过高,也会增加不必要的难点。如浮力的计算,现实教材要求并不高,
    计算也不复杂。但浮力问题的类型较多,解决方法灵活多变,在分析能
    力的要求上有相当的难度,比前面几章是一次较大的飞跃,因而教学要
    求一定要得当,一般不宜超过教材的教学要求。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
    浮力教学中的不少难点是因为要求过高造成的。
    
    (二)突破难点的主要途径
    
    教学中的难点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突破教学难点要有针对性,要
    根据上述形成难点的原因,分别采取不同的途径与方法。
    
    1.注意分析研究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
    教学中的不少难点都带有共性,这说明难点的形成和学生自身的思
    维习惯、认知特点有密切关系。教师要注意总结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
    学中做到既适合学生的认识结构,又改造他们不合理的认识结构,以达
    到克服难点以至从根本上减少难点的目的。这是我们突破难点的一条重
    要之路。
    
    2.分散知识难点,分解教学要求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总结出了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分散的经验。分
    散难点确实是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要想做到难点分散,就必
    须分解教学要求。对于某些难点,不能企图一次就达到要求,而要有一
    个逐步掌握逐步深入的过程,这样会大大减少难点的形成并有利于难点
    的克服。如浮力的教学中,除教学要求过高外,要求过急也人为地形成
    难点。在解答浮力问题的要求上应该是有层次的。首先应该要求学生会
    计算浮力,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然后再把二者结合起来。要按层次有
    计划地一步步地提出要求,并注意帮助学生总结。急于要求学生做大量
    的综合题,他们就会感到浮力很难,理不出头绪来,大大增加了学习难
    度。注意控制综合的时机,分散难点,在教学中十分重要。
    
    3.加强物理实验
    充分发挥表象的作用。不能在头脑中形成物理图象和展现物理过
    程,常常是学生出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重视物理实验,通过实
    验展现物理过程,并充分发挥通过实验所形成的表象作用,对于形成概
    
    
    念,认识和理解物理过程有很大的益处,因而也是突破难点的基本方法。
    
    怎样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相关新闻

新员工培育的13条铁则
为什么好领导不能显得太能干?
电话营销一计之激发客户兴趣
管理:执行力的三个方面与三个层次
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练习(13)
探究电子排布的秘密
物质鉴别的原则与方法
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化学典型解题方法
MS SQL Server查询优化方法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第7讲 综合分析BIM在运用与推广中的障碍问题
考核学生质量的困难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初步分析
论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
中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与对策
财政科技资金的审计重点和内容
软科学研究机构在政府决策中的功效、困境及对策研究
打造超级DOS系统(下)
DOS命令基础应用(6)
打造超级DOS系统(上)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