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软科学研究机构在政府决策中的功效、困境及对策研究
作者:徐晓林/刘勇/赵刚 申领版权
2010年12月21日 共有 3975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政府决策,又称行政决策,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履行自己的职能依法处理行政事务而进行的决策活动,也就是行政决策者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对若干备选方案进行选择以确定行动方案的过程[1]。政府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核心,是行政活动的先导和政府宏观管理成败的关键,政府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在总结建国以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以保障判断和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传统的政府决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形势对政府决策能力和决策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前提。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更是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加以强调。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实行民主科学决策,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日益发展,现代社会管理活动呈现出规模越来越大、变化越来越快、影响越来越广的特点,社会管理体制也发生了以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层为主要特征的根本性变革。社会管理活动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对传统的决策观念和决策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满足解决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复杂社会现象和问题的需要,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应运而生,并在积极为现代化建设进行论证、规划和管理研究,提出建议和方案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的进步,为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更为重要的是,20多年来,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始终把为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服务作为自己的重要功能之一,积极参与政府决策,为政府决策提供政策建议和智力支持,逐渐成为支撑政府民主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力量,在政府决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就软科学研究机构在政府决策中的功效、困境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发展软科学研究机构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软科学与软科学研究机构的界定
    如果把“软科学”的正式名称在中国的使用作为一个标志,我国软科学和软科学研究机构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20多年来,我国学者在从事软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软科学概念的界定。关于软科学的基本概念,诸如定义、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结构、应用范围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学术界尚未完全形成共识。冯之浚认为,软科学是一门高度概括性的新兴学科,也可以说是一类学科的总称,属于交叉学科的范畴[2];于景元提出软科学研究是指如何系统、综合地运用人类整个知识体系,指导解决复杂实践问题的研究;宋健指出软科学是支撑民主和科学决策的整个知识体系[3];孔德涌主张软科学是研究人与社会系统、人与自然系统为对象的、以解决政策和决策问题为目的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成思危认为,软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包括组织、计划、控制、指挥、协调、交流等问题,其目的是为各种类型及各层次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比较和综合不同专家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软科学具有如下特点:软科学是相对硬科学而言的,其本身不是一门独立的体系化的专门学科,而是一个以系统理论、复杂理论和决策理论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有机组合的学科群,其范围包括战略研究、规划制定、政策选择和管理组织等四大方面;软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等包含人为事物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它主要是在唯物辩证法和综合集成方法的指导下,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依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集成多种知识,并应用现代高新技术来解决决策和管理实践中提出的复杂性问题;软科学的宗旨和功能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智力支持系统,其目的是为各级管理和决策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优化方案,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软科学研究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软科学研究活动的组织。20多年来,尤其是1986年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各种类型的软科学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据统计,截至 2004年年底,全国共有软科学研究机构1773个,其中1183个是在1986-2004年期间成立的,占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总数的66%。它们中间既有纯行政型的软科学研究机构,如直接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策研究中心;也有学术型的软科学研究机构,如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立的各种从事软科学研究活动的研究所 (中心);还有民营型的软科学研究机构。根据国家科技部《2003-2004年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统计调查情况说明》以及目前新的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发展现状,我们认为,我国现有的软科学研究机构主要包括以下组织和单位: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所属的从事软科学研究的研究机构;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所属的从事研究开发的机构内下设的软科学研究机构(如院属所、研究中心或所属分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地区行署和地级市所属从事软科学研究的研究机构;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地区行署和地级市所属党委及政府的软科学研究机构,如省市委和各级政府的政策研究室;高等学校内的软科学研究机构以及社会上从事评价、政策咨询和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咨询机构。
    二、软科学研究机构在政府决策中的功效
    20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大科研、大工程和大企业为特征的现代化大生产运动风起云涌。伴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政府决策活动日益复杂化。决策目标的非线性、决策过程的随机性和决策结果的突变性构成了现代决策活动的三大特征。瞬息万变、因素众多的决策形势要求政府决策者做出正确、及时和有效的决策,否则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传统的政府决策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决策复杂化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大批软科学研究机构及其研究工作者进入到政府决策领域,积极参与政府决策,为政府决策提供政策建议、智力支持、信息资源、人才支持和舆论保障,有力地促进了全社会决策意识的提高,推动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建设,逐渐成为我国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思想库”和“助推器”。
    (一)为政府决策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咨询参谋机构
    著名政策科学家那格尔认为,思想库是产生可靠的、可以被有关部门接受的政策研究成果的重要机构。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是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的根本价值所在。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充分发挥了这种支持和支撑作用,最突出的表现在积极充当政府决策咨询的参谋机构,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政策建议。
    首先,软科学研究机构利用软科学研究领域的科研计划和基金项目研究,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承担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一些重大课题,如“当前我国农村若干重大问题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中医药基础理论建设及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科技支撑研究”、“中国现代危机管理体系建设及公共治理结构改革”、“我国自主开发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研究”、“关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等均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已经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并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所采用[5]。其次,软科学研究机构密切关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科技、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问题,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充当参谋。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是各级政府决策者关心的首要问题,也是软科学研究机构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多年来,软科学研究者从进行的大量战略规划研究实践中,系统总结出一整套关于战略规划研究制定直至实施的理论方法和步骤,行之有效,大大提高了战略规划的客观性、可操作性和实施效益。近年来,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战略、我国农村发展战略以及有关省市的《十五计划纲要》、《十一五发展规划》等若干个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组织了科学的咨询研究与论证,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再次,软科学研究机构针对各级政府决策者关心的重大问题,组织软科学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对策建议。根据各级政府的委托和要求,对政府部门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并形成“内参”文章和内部研究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对策建议,也是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发挥政府决策咨询参谋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仅以2003-2004年为例,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向各级政府部门递交内部研究报告 16758篇,在国家中央机关、部委及省、市、自治区、所属机构编制的报送省部级以上领导参阅的内参上登载文章5494篇,其中2567篇获得各级政府领导批示,直接成为主要的政策建议和决策依据,为优化我国政府决策,提高政府决策质量,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充当预测认识机构
    所谓决策智力支持,就是通过研究和分析形成新的政策主张,并且力图使这些主张获得社会公众的支持和决策者的青睐。软科学研究机构的任务不仅在于为政府决策提供政策建议和科学依据,而且还在于充分发掘社会发展的新思想,并使社会公众和决策者逐步接受这些思想,运用于具体的决策实践中。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使各级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具有前瞻性、预见性和可行性,是软科学研究机构的重要功能,也是决策者和政府决策机构对软科学研究机构的真正需要之一。
    软科学研究机构对政府决策智力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出政策思想。软科学研究机构在软科学研究实践中充分发掘各种新的思想主张,并进行倡导,以期得到社会公众和政府决策者的肯定和支持,进而成为政策或获得立法。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软科学研究机构已经逐渐成为它们获得思想概念的主要来源。二是开发研究方法。软科学研究机构不仅注重于为政府决策提供政策建议和备选方案,同时也十分重视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创新。20多年来,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和预测技术,如“线性和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成本效用分析”、“系统分析”、“特尔斐法”,并将“模糊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等引入决策领域,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了较好的分析工具。从长远来看,关于方法的创造性研究也将成为软科学研究机构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三)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资源,充当信息服务机构
    信息的获得是政府决策的基础,是政府决策的生命力所在。决策信息的质量往往决定着政府决策的水平,掌握高质量和完备的决策信息是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前提[6]。软科学研究机构凭借自身的优势,能够为政府决策的整个流程,即政府决策分析、政府决策制定和政府决策执行三个阶段提供完备可靠的信息资源,从而促进政府决策质量的提高。在政府决策分析阶段,软科学研究机构能够根据长期科学研究的实践,向政府决策者提供当前政府决策急需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并为政府某一具体决策提供真实的决策信息;在政府决策制定阶段,软科学研究机构能够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社会公众对政府某一具体决策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决策者反映,以保证政府决策的正确性;在政府决策的执行阶段,软科学研究机构通过追踪政府决策执行过程,促使政府对决策执行偏差进行纠正,减少由于决策失误、过时而导致的损失。另外,某些软科学研究机构还承担着政府决策效果评估者的角色,通过独立客观的评价和鉴定,能有效地改进决策目标,完善决策系统,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四)为政府决策提供人才支持,充当人才储备机构
    软科学研究机构一方面向政府提出新的政策思想,提供新的政策建议;另一方面还积极向政府各个经济和社会管理部门输送人才,为政府决策提供人才支持,充当人才储备机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水平日益提高。软科学研究机构在实现自身科研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向我国各级政府领导岗位输送了大量优秀的软科学专家,软科学研究的锻炼为他们做好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使他们具有丰富的决策科学知识、现代化的决策观念以及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他们的带动下,更多的领导干部积极依靠和参与软科学研究,使得我国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和现代化程度、领导艺术和决策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不仅将成为政府的“思想库”,而且还将成为各级政府主要的“人才库”。
    (五)为政府决策提供舆论保障,充当政策宣传机构
    政策宣传是政府决策有效执行的基础环节,政策宣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决策执行的效果。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工作重点,除了开展软科学研究,获得研究成果之外,还包括思想的推广,即通过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来引导舆论,宣传政策,促进政府决策的有效执行。软科学研究机构通过大量出版丛书、专著,发表学术论文,积极宣传政府政策和研究成果;通过与媒体建立联系、接受媒体专访等方式来引发社会公众对政府决策问题的关注,形成有利于其政策主张被政府决策者采纳以及宣传政策的公众舆论。仅2003-2004年,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共发表学术论文76919篇,出版专著5768部,在报纸和网络上发表署名文章7533篇,接受媒体专访5138次,主要观点和思路被媒体引用达30229次,这些都对社会公众的决策意识和政策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软科学研究机构还经常组织研讨会、论坛和讲座,通过这种常用的舆论动员方式来传播政策,为政府决策的有效执行扫除障碍。
    科学的政府决策离不开科学的决策咨询,民主的政府决策包含着专家学者对政府决策的有效参与。日益发展壮大并积极参与政府决策的软科学研究机构将成为促进我国各级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三、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在短暂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投入不足,科研能力不强,综合水平不高,还远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其发展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政府和社会对软科学研究尚缺乏足够的重视,社会需求不足
    自1986年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数量不断增加,并且集聚了大量专业化优秀人才,为促进我国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软科学研究普及程度不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不健全、约束力不强等原因,其作用尚未得到各级政府决策者的普遍认同和高度重视,决策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接受。一些政府决策者不重视发挥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决策咨询参谋作用,对软科学研究成果和专家学者的决策建议不听取、不采纳,依然以个人经验作为决策的依据,“拍脑袋”决策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决策失误,耗费大量决策成本。另外,知识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全社会的充分认识,社会公众对软科学研究机构的相关信息知之甚少,对其发展缺乏关注。软科学研究机构面向各级政府决策者和全社会需要提供咨询服务的拉动力不强,造成软科学研究及其决策和科技咨询业的需求不足。这已成为制约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软科学研究机构运行机制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和软科学研究机构发展的需要,软科学研究机构发展缺少配套的政策法规保障,大量的软科学研究成果得不到及时转化,造成软科学研究与决策管理相互脱节。这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软科学研究机构独立性不足。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科学性是软科学研究机构开展政策咨询和建议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现代决策活动不仅要求“谋”、“断”分离,而且还强调先谋后断,以保持软科学研究机构的独立性。但是由于政府职能错位,对软科学研究机构干预过多,一些“命令性”、“指令性”研究导致软科学研究工作参考效用后置,往往是政府先提思路,指定题目,软科学研究机构再进行调研论证,进行政策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补充说明,缺乏对一些带有战略性课题的主动探索,在拟制备选方案过程中,又常常受政府官员意志的影响,独立性不足。另外,还有一些软科学研究机构为了争取资源,把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作为其工作重点,千方百计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或政策建议迎合政府决策者的意图,无法实现自身对政府决策的有效参与。第二,对软科学研究机构的法律制度安排缺位。当前,我国有关软科学研究机构的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有很多地方都是空白。软科学研究和科技咨询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以及有关知识产权保护、软科学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相关法规政策亟待出台,以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软科学研究的积极性。第三,软科学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协调合作和资源共享机制。截至2004年底,我国共有软科学研究机构1773个,它们有着不同的隶属关系和主管部门,既有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所属的研究机构,也有各省、市、自治区所属的研究机构,还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设立的软科学研究机构。由于所属层次和主管部门不同,软科学研究机构之间往往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合作机制,软科学研究的整体优势难以发挥,协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由于缺乏资源共享机制,研究信息不能沟通,研究成果不能共享,导致软科学研究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创新不足,严重浪费了国家的科研资源。
    (三)软科学研究投入不足,尚未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2003-2004年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统计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随着对软科学和软科学研究机构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务院各部门和各地方政府都纷纷采取措施,加大对软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软科学研究机构的经费来源也由过去完全靠政府拨款的单一渠道逐渐向以政府拨款为主、NGO组织资助、企业赞助、个人捐助的投入机制转变。但是,投入严重不足的困境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随着软科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这种完全靠政府拨款的单一主体的投入模式和较低的投入力度已经不能适应软科学研究机构发展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软科学研究的需求。例如,作为支持软科学事业发展的国家专项科技计划——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不仅要满足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战略决策的需求,同时,作为国家科技计划,还具有跨部门、跨学科、跨区域组织综合性研究的责任和支持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义务。但是,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投入长期也处于较低水平,尽管2003年经费从过去的500万增加到了1000万,但是与需求相比,投入依然不足[7]。各级地方政府用于软科学研究的投入也是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有的地方甚至远低于国家关于软科学研究经费应占各地科技三项经费5%的要求。据了解,发达国家对软科学的投入通常为其研究及开发经费的5%-10%,而我国目前还不到1%。这不仅极大地阻碍了软科学研究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将影响各级政府决策质量的提高。
    (四)人才结构不尽合理,软科学研究整体水平不高
    一方面,软科学研究机构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的人才结构方面,自然科学出身或技术科学出身的研究人员仍占多数,而从事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研究的社会科学学者为数不多且参与不深。软科学界特别强调自身的研究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但由于缺乏各类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参与,其定性研究的方面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还不尽如人意[8]。同时,软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力量较为分散,兼职研究人员较多,专职研究人员较少,缺少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都不尽合理,软科学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研究方法相对落后,软科学研究整体水平不高。目前,综合集成的系统研究方法尚未被广泛应用,任务分块、分头研究、机械汇总的方法仍占主导地位。研究单一问题的多,研究复杂问题的少;研究具体问题的多,从事理论创新的少;总体分析较多,预测研究较少,软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及时性不强,从而导致一方面一些科研成果得不到有效应用,另一方面又有大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研究。同时,直接面向市场咨询主体的科技咨询业,由于受观念、意识和长期形成的研究方法的影响,服务水平和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为市场经济和政府决策服务的软科学科技咨询体系和咨询市场亟待健全。这些都对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四、发展软科学研究机构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之中,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快速转型时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现,政府管理和决策活动日益复杂化,软科学研究机构在政府决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面临着来自各个领域的紧迫需求。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积极探索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的运行模式,实现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广大软科学研究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提高各级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公众对软科学研究的认识水平
    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政府、社会公众等社会主体的支持和关注。一是要继续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制度建设,规范政府部门决策行为,提高政府决策者对软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当代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和信息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使得政府决策活动充满着高度复杂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对我国各级政府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保证政府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避免决策失误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损失,就必须积极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制度建设,规范政府部门决策行为,用制度促使各级政府决策者充分认识软科学研究机构在政府决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对软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真正做到在开展决策活动时重视发挥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咨询参谋作用,以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和软科学研究成果作为决策的依据,防止“拍脑袋”决策。二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干预,扩大其自主权和独立性。软科学研究是一项科学活动,必须依靠准确的信息、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程序,因此不能受过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防止政府“错位”,减少政府对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干预,扩大其自主权和独立性,以提高软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三要通过宣传软科学和软科学研究机构来增进社会公众对软科学的了解,让社会公众关心软科学、关注软科学、学习软科学,增强科学决策意识。同时,要加快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为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
    (二)增加投入,逐步建立软科学研究的多元投入机制
    目前,我国软科学研究经费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各级财政拨款;二是科技部的软科学研究基金,每年1000万;三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用于支持宏观管理和政策研究的经费,每年大概有3000万。此外,还有少量的国家专项经费。从总体上看,对软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还比较弱。因此,国家要加大投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应加大对软科学研究的资助力度。有些研究可以申请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联合资助,有些课题可以开展国际合作争取部分支持。另外,还应当努力创造条件,推动软科学走向市场,积极争取全社会的支持,逐步建立以政府拨款为主、NGO组织资助、企业赞助、个人捐助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多元投入机制,促进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发展。
    (三)加强软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提高研究人员整体素质
    软科学研究是智力、知识密集的专业科研活动,需要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和较高学术造诣的研究人员。各级政府和全社会要高度重视软科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和软科学研究队伍的建设。通过实施软科学发展计划,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软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围绕国家和省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重大科研任务,采取新的组织机制,通过持续稳定长期的大力支持,形成一批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的高层次科研团队;大力引进相关人才,优化研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年龄结构;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多种渠道,支持软科学研究人员到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学习,鼓励研究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软科学交流与合作,提高研究人员的科研水平,使他们既有本专业的深度,又有多学科的广度,还具有社会、经济、哲学的高度和展望未来的远见卓识。同时,还应根据时代的最新要求和软科学发展的最新特点,提前规划好软科学的人才储备,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
    (四)加强软科学研究机构能力建设,提高软科学研究的综合水平
    加强软科学研究机构能力建设,提高软科学研究的综合水平是实现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积极支持相关院所的转制工作,使软科学研究机构的总体布局更加合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决策咨询和科技咨询服务体系;加强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形成一批学科优势明显、研究基础扎实、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软科学研究基地和决策支持平台;利用现代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强化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内部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软科学研究团队的管理水平和科研实力;加强对软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进一步探索提高软科学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积极性的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突出软科学研究针对性、可行性和及时性特点的软科学研究成果质量评价标准,改革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评审机制,并以此促进软科学研究机构强化问题意识,更新研究方法,以提高软科学研究的综合水平。
    (五)大力发展科技咨询业,推动软科学的产业化进程
    着眼于未来软科学领域潜在的巨大市场,坚持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提高软科学的创新能力,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加速科技咨询业的发展,是推动软科学产业化的重要一环。首先要不断拓宽软科学研究领域,使软科学研究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和层次,使软科学研究的人、财、物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其次要积极开拓科技咨询市场。一方面,要开拓软科学研究市场,对于重大软科学研究课题,既要开展联合协作、优势集成进行攻关,又要引入招标、议标等竞争机制,提高软科学研究水平,增强软科学研究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将软科学研究成果纳入技术市场管理轨道,推进软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商业化,争取早日建成能为宏观调控和微观经营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社会化综合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形成繁荣的决策咨询服务市场。再次要加强科技咨询业的行业管理。一是各级政府应强化和完善科技咨询业管理机构,科技主管部门应参与对科技咨询企业的资格认定和审批,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科技咨询企业,逐步提高科技咨询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二是尽快制定科技咨询业管理条例,建立健全软科学研究咨询业的诚信制度、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促进软科学咨询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六)构建软科学研究机构协调合作和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软科学研究的资源共享
    实现软科学研究机构的资源共享,是促进软科学研究机构之间加强交流合作,整合科研实力,避免重复研究,加快成果推广的基本前提,也是发展软科学研究机构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举措。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全国软科学研究成果公共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创建“全国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平台”,以该平台为载体,定期发布软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研究动态。通过这一全国性的软科学研究公共平台的建设和运行,促进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与成果推广,实现资源共享[9]。其次,鼓励研究人员以各种形式,让软科学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服务。积极利用各种社会媒体、网络、国内外会议和软科学研究杂志等平台,传播软科学研究成果,促进研究成果共享。定期出版《中国软科学研究发展报告》,选编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出版“软科学研究成果”丛书[10]。每年有计划地组织若干重要的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软科学专题研讨会,扩大软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再次,提高软科学管理水平。在国家层面上,国家软科学计划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联系和资源共享,加强各地方与各部门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协调,积极有效地推进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同时,充分发挥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等学术团体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软科学研究行业协商机制,促进软科学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和谐发展。
    五、结语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先后做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所有这些部署都无不贯穿着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的实践对政府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和政府也更加重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这些都为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发展软科学研究,提高软科学对政府决策的支持和支撑作用,进一步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成为新时期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庄严使命和时代责任。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软科学研究机构要正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和优化软科学研究机构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科研实力;突出能力建设,提高整体水平;强化问题意识,增强研究实效;采用先进技术,创新研究方法;构建共享机制,促进协调合作;争取社会支持,优化发展环境,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政府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服务,为我国科技创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关新闻

testtest
上善制度的炼成
新时代呼唤管理理论创新——大卫�梯斯与动态能力理论
创业的不变逻辑
创新管理需要回答的5个问题
十一、弥离
十、转院
九、生机
八、传染
七、求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第7讲 综合分析BIM在运用与推广中的障碍问题
考核学生质量的困难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初步分析
论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
中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与对策
财政科技资金的审计重点和内容
打造超级DOS系统(下)
DOS命令基础应用(6)
打造超级DOS系统(上)
DOS下能使用USB2.0设备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