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湖北省创新系统知识流动的障碍及其对策
作者:高鹏/周成耀/邵凤英 申领版权
2010年12月28日 共有 2926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战略性的资源已不再是传统的劳动力资本和金融资本,而是知识资本[1]。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资源越来越聚集于具有鲜明个性的、创新能力强的地区。
    对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从历史层面上考察,主要遵循这样一条主线:熊彼特创新思想——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2]。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奥马(Omae, 1993)认为,随着全球一体化和国际边界的消失,从经济意义上,“国家状态”日益让位于“区域状态”,区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利益体[3]。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由与创新相关联的主体要素和非主体要素、以及协调各要素之关系的制度所构成的网络。就区域创新系统而言,知识在系统内部各行为主体之间是否能够顺畅流动决定了系统创新能力的大小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确定国家创新系统内知识流动的方式,我们可以认为区域创新系统内知识流动也为同样的四种方式:企业间技术合作、知识从研究机构向企业流动、技术扩散和人才流动。
    湖北省创新系统知识流动的现状分析
    1、湖北省创新系统现状综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湖北省的经济实力有了显著增强。2004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6320.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是1998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4]。其次,技术创新作为湖北省技术进步的主体和核心对科技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社会科技意识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增大,研究与开发能力不断提高,科技与经济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大批科研机构和专业人才加入了经济建设行列,科技队伍不断壮大。2003年末,湖北省共有工业企业单位数6271个,其中国有经济1617个,占25.79%;集体经济784个,占12.50%;其他经济3870个,占61.71%。全省有县以上独立研究开发机构349个,高等院校中有研究与发展机构333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9.2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4.3万人,R&D人员5.2万人。湖北省的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在全国居于中等水平,但专业技术人员指数在全国仅排18名。全省有民营科技企业1616家,较前一年增长了21.32%,技工贸总收入400多亿元。目前,全省已经形成了以独立科研机构、企业技术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注册民营科技机构多层次的科研开发体系。2004年末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9.58万人,在校生89.20万人,毕业生14.32万人;研究生招生2.61万人,在校生6.64万人,毕业生1.19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9.68万人,在校生45.85万人,毕业生10.47万人。
    2004年,全省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750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4项,应用技术成果697项,软科学成果39项;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250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全省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生产总值的0.95%,其中基础研究经费3.01亿元;全年安排62项科技公关和164项“863”计划项目,争取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26个,项目总投资12.05亿元,安排国家资金1.33亿元,银行贷款5.78亿元[4]。
    2、湖北省创新系统知识流动的现状
    根据区域创新系统知识流动的四种方式,相应地对湖北省创新系统内知识流动现状亦从企业间技术合作、企业与公共机构之间的合作、技术扩散和人才流动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为便于问题的分析,根据科学性、客观性、可获得性、简单性的原则,本文选取9个典型指标来评价湖北省创新系统知识流动的基本状况。
    (1)企业间技术合作。工业企业与工业企业间技术买卖数。技术的买卖数基本反映企业技术合作状况,但没有包括区域创新系统内企业共同研究开发的技术而同其它要素之间的买卖数,因此,这个指标也没有完全概括企业间技术合作的整体状况,是一个间接指标。
    (2)企业与公共机构间的相互作用。A. 科技项目经费支出。这个指标在统计年鉴上的数据范围包括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科技活动,因而数据范围太大,不仅仅限指企业与公共机构间的相互作用,还同时包括其它要素之间、内部的科技活动,是一个间接指标。B. 发表科技论文数。这个指标与科技项目经费支出有一样的特性,因而也是一个间接指标。C. 专利的受理量/批准量。这个指标的范围包括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工矿企业和机关团体,因而也有数据范围太大之嫌,不能直接反映企业与公共机构相互间的合作,是一个间接指标。
    (3)技术扩散[5]。A. 技术开发的合同金额或合同数。这个指标反映技术市场中技术需求方(一般为企业,包括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与技术供给方(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工业企业等其它组织)间签定技术委托开发合同状况,是描述知识扩散和传播的直接指标。B. 技术转让的合同金额或合同数。反映技术市场中技术需求方与技术供给方间签定技术转让合同的基本情况,是体现以转让方式进行知识转移的直接指标。C. 技术咨询的合同金额或合同数。反映技术市场中技术需求方与技术供给方间签定技术服务合同的基本情况,是体现以咨询方式促进知识转移和扩散的直接指标。D. 技术服务的合同金额或合同数。反映技术市场中技术需求方与技术供给方间签定技术服务合同的基本情况,是体现以培训、指导等多种方式促进知识转移和扩散的直接指标。
    (4)人才流动。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增量。这一指标只能部分地反映知识人员从企业流向区域创新系统内其他的要素中,但不能反映整个工业企业的知识人员的流动情况,是一个间接指标。
    上述评价指标是基于对现有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并针对知识流动的不同情况而选取的。这些指标尽管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由于缺乏全面和综合性较强的具体统计数据,使得能够直接反映知识流动情况的直接指标(如反映企业与公共机构间相互作用的指标——联合研究活动、联合专利和合作出版物、引文分析等)均无法在现有的统计体系中找到可以利用的数据,因而这一指标体系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在科学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湖北科技年鉴》、《湖北统计年鉴》(1999-2004),获得知识流动状况各评价指标的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湖北省知识流动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年份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工业企业与工业企业间技术买卖数(项)            1220           774        1333          1424
    科技项目经费支出(万元)                      476360        399640      417371        512061
    发表科技论文数(篇)                           38749         45922       51707         56167
    专利的受理量/批准量(项)                  3486/2198     4322/2204   4960/2209     6635/2862
    技术开发合同金额(万元)                      118620        153553      198109        209057
    技术转让合同金额(万元)                       65864         83257       69324        115959
    技术咨询合同金额(万元)                       12114          9210        8258         10146
    技术服务合同金额(万元)                       79402         92577       72912         77376
    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增量(人)    -15466         -6601       -1865           -72
    
    由表1的统计数据结合国家统计年鉴,分析湖北省创新系统内知识流动的状况如下:
    (1)企业间技术合作。工业企业与工业企业间技术买卖数表明湖北省企业间的技术合作逐年在提高,但是由于原来企业间合作的基数不大,再加上提高的幅度不够大(如2000年到2003年3年内工业企业与工业企业间技术买卖数仅增加了204项,甚至在2001年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因此,湖北省企业间合作的意识有待加强,企业间合作的程度也有待加强。
    (2)企业与公共研究机构间的相互作用。从科技项目经费支出中看,近几年来企业与公共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没有很明显的提高,一直处于徘徊状态。但是,合作的科技成果相对于经费的支出有了明显的起色,如发表的科技论文、专利的受现量/批准量在3年内分别增加了17418项和3149/664项。
    (3)技术扩散。从技术开发合同金额和技术转让合同金额来看,技术扩散程度逐年在提高,但是在技术转让合同金额中,2002年有了回落。两项指标平均每年增加的幅度分别为30145万元和16698万元。而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这两项指标没有增加反而在下降,虽然下降的幅度不大,但是随着国家对技术的重视,其它的省份都在不同程度地增加,而湖北省在这方面却在下降,其间的距离显而易见。
    (4)人员的流动。从表1中所见,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在下降,而全国的大学毕业生和科技人员在大幅度增加,且湖北高校数在全国列前几位,因此,人员的严重外流是湖北创新系统的一大缺陷。
    湖北省创新系统内知识流动存在的障碍
    1、企业间技术合作存在的障碍
    从湖北省知识流动现状中看出,企业间合作的成果增加不多,且中间还有回落,说明了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力度有待加强。因此,企业本身创新意识不够是企业间技术合作存在的最严重的障碍之一。其次由于企业本身成果数少,其核心竞争能力就弱,在与其它企业合作过程中存在机会主义的心理相对就比较严重,缺乏一定的信任,这样企业间技术合作成功率也就不会高,因此,机会主义心理或者说诚信意识欠缺也是湖北省企业间技术合作的障碍。
    2、公、私机构间知识流动的障碍
    从科技项目经费支出中看,近几年来企业与公共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没有很明显的提高,一直处于徘徊状态,其中企业本身创新意识不强,对研究机构的创新知识需求不强烈是阻碍知识从研究机构向企业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科技项目经费支出的基数不大,也是影响公私机构间知识流动的因素。2001年湖北省科技人力投入在全国排名第9,而资金投入却排名第12,使得湖北省每百万人专利申请量为72项,在全国排名第13,除落后于沿海9省外,也落后于黑龙江、吉林、四川及陕西等省区。从统计年鉴中也可以看出湖北省的专利受理量/批准量与别的省份的差距。因此,对科技的投入也是影响知识在公私机构间流动的因素。再次,科技项目经费支出基数不大,也说明了企业本身的投入不大,而企业的投入一大部分依靠外部的投资融资环境。因此,企业本身的创新意识、湖北省政府的科技投入及省内的投融资环境是阻碍湖北省内公私机构间知识流动的主要障碍。
    3、技术扩散中知识流动的障碍
    技术开发依赖于人力资源和资金的投入。对于湖北省来说,研究机构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等学校中的人力资源充足,到2003年末,全省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有985个,科研机构科技活动人数为47216人,普通高等学校76所,普通高等学校专职教师46947人。所以在2000年,湖北省的技术开发合同金额到达11.86亿元,仅次于广东、北京等少数几个省份。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技术开发的后劲不足,增加的幅度明显低于其它的省份(除了湖南)。而这得归因于资金投入的不足,从而不能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其次,从技术转让、咨询和服务合同或成交金额中,也可以看出湖北省要落后于别的大多数省份,而这3个指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服务机构。完善的科技服务机构对提高技术的转让、咨询和服务有重要的作用,加之技术开发能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术的转让、咨询和服务的能力,因此,资金投入的不足及科技服务机构的不完善成为了湖北省技术扩散的障碍。
    4、人员流动的障碍
    湖北省地处中国腹地,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仅居全国第15位,人均收入较沿海省份有一定差距,长期以来存在着“孔雀东南飞”的情况。2001年武汉地区高校本科生、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中留在武汉的分别为11%、3.5%和0.9%,其中相当一部分工作两年后就开始外流[6]。另据统计,仅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就有4万多毕业生在深圳工作。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尤其严重。有人说,在引才方面,湖北是“人才斥市场”而不是“人才磁场”;在留才方面,湖北是“人才故园”而不是“人才乐园”;在用才方面,湖北是“人才基地”而不是“人才天地”[6]。造成湖北省人才严重外流有其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资金投入的不足造成了对科技的需求不足又自然造成科技人才供给过剩的假象,致使知识产品、科技人才的价格扭曲,价值得不到体现,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把湖北的人才推向外地。同时需求不足也是造成湖科技人才不能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重要原因[6]。因此,较差的人才外部环境是造成湖北省创新系统人才流动的障碍。
    化解障碍的对策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湖北省创新系统知识流动的最主要的障碍为:创新意识不强,存在机会主义思想严重;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投融资环境差;科技服务机构欠缺且不够完善和较差的人才外部环境。因此,对湖北省政府来说,化解这些障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营造区域环境,如树立创新意识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概念,培养诚信意识,加强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第二是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第三是积极筹集资金;第四是加大财政投入和实施优惠政策;最后是加快建立完善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
    1、营造区域环境
    为各个创新主体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日益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最关键因子,成为政府为增强竞争优势而选择的一种最重要的弹性政策措施。湖北省政府首先要加强创新意识。人是由思想观念支配的高等动物,一切创新皆源于人的观念的创新。观念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灵魂,是确定战略目标的价值取向[7]。一个区域普遍存在的观念(意识)与它的文化、传统是密不可分的,它对于区域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有些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如创新的意识、风险的意识、交流与合作的意识、知识产权的观念等,都非常直接地影响着区域创新的活动和过程。其次要营造信用环境。区域的信用环境对区域创新系统内知识的流动很重要,是因为良好的区域信用环境有利于降低区域创新系统内各行为主体的交易成本,有利于增强知识在区域创新系统内的流动。知识的流动要求有一个信用良好、遵守游戏规则的社会环境,信用缺失造成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其它机构之间相互猜疑、戒备和不必要的防范,制约了人与人的相互交流,阻碍了知识的流动,从而提高了交易成本。信用缺失造成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严重践踏,损害了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利益,阻碍了知识的生产和流动,遏制了人们从事知识生产和技术创新的动力,从而降低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绩效和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8]。湖北省政府更重要的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概念。湖北省政府要改变人才严重外流的局面,首先应该改变观念,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建设提高到关系湖北能否实现中部崛起、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树立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环境观,将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待遇留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配套完善的人才环境;以新的人才观统率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才流动;建立更科学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人才评价科学化步伐;提高人才待遇,实现人才价值[6]。
    2、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由于湖北省创新意识不强,机会主义行为存在,造成侵权行为时而发生,侵权行为会打击创新者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湖北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进行相关的教育,加强公民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同时改进司法、公安等行政部门对严格执行知识产权法律的态度;(2)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能够从事知识产权司法的队伍;(3)加大对执行知识产权法规的财力支持;(4)鼓励建立一批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用以协助当事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收集取证和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有关部门纠纷。
    3、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筹集资金
    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的成功转化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湖北省资金的严重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湖北省可以借鉴其它省份如江苏省的成功经验来克服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筹集资金[9]:(1)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根据统一规划,由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采取财政投资、政府融资、金融债券等方式和国家控股、参股以及政策性优惠等贷款途径来进行。(2)鼓励企业对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高科技产业化项目,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投入。企业可充分利用自我积累资金,同时在法律规定范围内通过发行投资债券和股票等间接方式投入。大企业、大集团还可以通过兼并、合并、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集中投入。(3)创立地区性高新技术产业化及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如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已向省政府申请专项转化资金。(4)逐步加大风险投资。(5)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国际招商活动,积极争取利用外资。
    4、加大财政投入和实施优惠政策
    在积极筹集到资金的情况下,湖北省政府要加大对科技的财政投入,对科技的财政投入主要包括两大部分:资金直接科技投入和政策间接科技投入。而资金直接科技投入包括科技三项费用、科学事业费、用于科技活动的基建经费以及其他部门的科技经费四个部分。在这方面政府应做好以下几点:(1)加大对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也即加大对中间试验费、新产品试制费和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的投入;(2)加大科学事业费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科学事业费中高技术研究专项经费和工交部门事业费中用于科研的支出的投入;(3)加大科技活动的基建经费,即科研设备、仪器的投入,同时也包括科研职工生活住房的建筑费用。
    技术创新优惠政策是政府激励技术创新活动的手段与工具。湖北省政府应灵活应用技术创新优惠政策给予创新者资助或税惠,一般可采用直接或间接资助两种方式:(1)根据科技发展规划,选择一些重点项目直接资助;(2)对于符合产业政策发展的项目级给予科技补贴及税收优惠。
    5、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
    在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中,创新支撑服务体系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从国内外创新实践看,创新依赖于市场的驱动,取决于主体的努力,但也需要良好的服务。中介服务体系是科技应用不可缺少的服务纽带,是连接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之间的桥梁。因此,湖北省政府应加快建立、建设和完善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由于技术信息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结合湖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的优势,特别是要重点发展具有技术源和技术认知优势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中介机构,从而在全省范围内形成自上而下,综合性、行业性、区域性、专业性布局合理的科技中介服务网络。研究资料表明,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多地依赖外部因素的支持,同时中小企业也是创新最活跃的行为主体。因此,包括技术中介机构在内的科技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的创新活力的大小。
    
    

 

相关新闻

testtest
上善制度的炼成
新时代呼唤管理理论创新——大卫�梯斯与动态能力理论
创业的不变逻辑
创新管理需要回答的5个问题
十一、弥离
十、转院
九、生机
八、传染
七、求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复印机使用基本常识与保养
华为HG255D路由器修改图文教程
华为HG255D路由修改
中国科学院学部性质职能演变探究
科研机构创新文化建设评价方法研究与思考
人文社会科学与科学技术进步——以广西科技发展为例
上海市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分析与对策建议
香港科技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澳门的启示
信息技术产业的国际化体系与中国的技术政策导向
进入国际发射市场的我国航天技术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