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供应商整合:不能光靠制定政策
作者:肯尼斯.莱桑斯 申领版权
2016年03月15日 共有 1301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原文发表在《物流管理》,2007年9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供应商群整合是供应链管理的热点之一。供应商数量越来越小,采购额越来越集中,从而取得更好的议价优势和规模效益。以通讯行业的朗讯为例:2003年前该公司有3000多供应商,其中最大的1000个只占采购总额的40%;经过整合,到2003年,关键供应商压缩为60个,采购额占朗讯开支的80%。汽车制造、半导体、家电业、日用消费、国防工业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类似的整合,有些公司甚至把控制占总开支80%的供应商的数量作为一项指标。

凡做采购的人都知道,供应商越多,管理越困难;采购额越分散,价格谈判上越没优势。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供应商?怎么才能整合供应商群?整合后如何才能保证供应商群不再膨胀?

要整合供应商群,首先要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供应商。只有找到供应商数量增加的根本原因,供应商数量才能降得下来,达到整合的目的。总体看来,供应商过多有几个主要原因:分散采购、多样化设计、公司兼并。

分散采购指各事业部、产品、工厂等有自己的采购部门,相互之间的联系很少。这样,同一种产品,不同事业部可能用不同的供应商。例如生产农用机械的美国迪尔公司,年销售额达200亿美元,传统上是个分散型公司,很多采购都由各分部支配,采用统一合同、统一供应商非常困难。在前文说到的案例中,一个实习生走遍14个工厂,把各个工厂使用的每种手套都收集一副,结果收集到424种不同的手套,由6个供应商供货。即使是同一个供应商,同一种手套,不同工厂的价格都可能不同。如果各工厂采购稍加协调,这种情况就不大可能出现。

不必要的设计多样化是造成采购品种多、供应商多的另一主因。前文案例中的摩托罗拉,该公司一度有60多种型号的手机,不同的型号很少共用电池,造成100种左右的电池,给库存管理、采购带来极大的挑战。外观设计多有其一定的道理,因为消费者可能喜欢不同的样式;而电池纯属功能性部件,为什么要设计100种?原因很简单:设计人员互不通气,共用设计件采用不够,或者说是没有约束的创新。

公司兼并是又一因素。大公司兼并,供应商数量有时增加成千上万,需数年工夫才能“消肿”。兼并后,主流产品的供应商一般都会整合,但非主流的则可能维持现状。此外,供应商选择是公司兼并后势力角逐的延续,舍谁取谁往往很难决定。维持现状则导致供应商数量增加。

这些只是多种原因中的几个。跨国公司设施遍布全球,各地、各分部具体情况复杂,统一协调困难重重,不管是采购还是设计。对策很多,大致可归类为集中采购、设计标准化和确立合格供应商清单。

对策1:集中采购

集中采购是为对付分散采购的弊端,即在公司层面(而不是事业部或产品部)选择供应商、谈判价格、签订协议,然后由各分部去执行合同。例如石油巨头英国石油、雪佛龙等设有庞大的公司采购总部,配备一系列分析员,调查、研究市场行情,就公司的战略资源与供应商谈判。电话、电信、车队、旅行、办公用品等是集中采购的首选,因为这些在不同分部之间具有共性。在美国,有些非竞争对手甚至组成采购集团统一采购,以降低价格,与共同的竞争对手抗衡。例如半导体设备制造行业,应用材料公司是整个行业的龙头老大,年销售额在100亿美元左右,采购额大,有议价优势。小一点的竞争对手(销售额在几亿到二十几亿美元之间),如泛林研发(Lam Research)、诺法(Novellus)、科特(KLA-Tencor)等就组成采购集团,就共同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与供应商谈判,以与应用材料公司抗衡。

集中采购的过程自然而然就整合了供应商。但是,它增加了控制却降低了灵活性,取得了价格优势却往往降低了采购灵活性、采购响应速度、内部用户的选择余地。所以,集中采购有个度的问题。美国高级采购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没有迹象表明大公司的采购是在向集中还是分散采购方向发展。很多公司采用的是混合模式,即对有些产品、服务采用集中采购(例如旅行、酒店、电话、软件、办公用品),而另一些则用分散采购(例如生产用的直接材料)。有些公司则在集中与分散采购之间游离,几年用集中采购,几年用分散采购,就如《三国演义》里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与公司的战略重点、经济环境等有关。例如行业、公司不景气,生存第一,节支最重要时,集中采购就抬头;而高速发展、新产品开发占主导时,则更可能用分散型采购,因为它响应速度较快,更能适应新产品开发的快节奏。兵无常势,水无定形,切忌生搬硬套。但不管采用哪种采购方式,目的都得与公司的战略重点结合,而不是为整合供应商而整合供应商。

对策2:设计标准化

标准化就是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多样化,采用标准件,以减少采购品种和供应商数量。

也偶尔有这样的情况:同一个部件,同一种设计,公司从多个供应商那里采购。如果有的话,八成也是因为供应商产能不足,或者采购方想通过多方采购来降低风险等。更多的情况是,功能差不多的部件,却有很多种设计,因而就有很多供应商。例如上面提到的迪尔公司,一种农用机械的车灯竟然有几十种设计。农用机械以实用为主,设计这么多种车灯没什么实质意义。那什么造成设计多样化呢?不同的设计部门、产品部门不沟通、通用设计不共享、公司兼并等是主要原因。那把这些车灯标准化成有限的几种后,每种的采购额大幅提升,供应商数量大幅减少,价格自然降低不少。这样的标准化需要设计部门配合,往往周期长,难度大。例如摩托罗拉的手机电池,最终从100多种设计统一到5种,相应地供应商数量也大幅下降。但公司需专门成立一个电池委员会,负责人就是后来公司的首席采购官,可见公司对标准化的重视,也反映了部门协调的难度之大。

图3-5 迪尔公司农用机械的32种车灯

有些标准化则不需要牵扯设计。例如迪尔公司的手套案例中,研究小组把424种手套带到一个个工厂去展览,要求工厂主管发表意见。手套就是手套,它并不能使产品与众不同,只要它能保护工人的安全即可。形象生动的案例促使大家达成共识,一个跨越多厂的战略采购计划应运而生,424种手套被缩减为24种,6个供应商被整合为1个,手套价格由此减半。这个项目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引起决策层的注意,在于它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决策层清楚地认识到问题所在,从而采取行动。

对策3:制造合格供应商清单

供应商数量失控,与设计、生产、采购部门不遵循供应商准入制度、随意采用供应商有关。例如有些供应商与设计人员刻意搞好关系,在采购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提供样品,等发现为时已晚,该供应商已经被设计进产品了。生产、采购人员也可能根据喜好采用自己的供应商。

这些都可以通过合格供应商清单来控制,合格供应商清单也是供应商准入制度。单子上的供应商,公司各部门可自由选择;但是,如果要采用单子外的供应商,就得有足够的理由。对于传统上分散采购的公司,尤其是规模大的公司,合格供应商清单的达成本身就是件非常困难的事。针对特定商品大类,在公司层面成立采购委员会,如IBM的一些做法,是促成共识的一种方法。

不管是集中采购、设计标准化,还是制定合格供应商清单,看上去都不是惊人之举。那么,供应商群整合为什么困难重重,甚至屡屡失败呢?关键在于是在解决问题呢,还是光制定政策。

先看是解决谁的问题。供应商整合首先解决的是采购的问题:采购要一轮又一轮地降价,采购想减少工作量,采购想获得更好的服务。这些不一定是别的部门的问题(当然它们会受到直接或间接影响)。例如设计部门需要供应商出货速度快,至于能否支持量产则无关紧要(至少在新产品开发期如此);生产部门要求交货准时,质量可靠,价钱高低与它们关系不大。作为采购部门,如果只想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制定政策,注定要失败。举个笔者亲身经历的例子。

笔者刚进公司不久,就遇到管理机械加工件的同事作报告,主题是供应商的整合。他的处境也够惨:两三千万美元的采购额,却有四五十个供应商。分摊下来,对哪一个供应商也没有绝对支配权,到哪儿去降价、要折扣?年复一年的成本节省指标,如何实现?同事一番慷慨陈词,听者动容。但两年之后,问题如旧,症结何在?设计人员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原来他的合格供应商清单是围绕量产要求制定的。这些供应商规模大,“船大难调头”,交货速度没有小公司快。公司的按时交货率又偏重于量产件,例如达到95%就算优秀,但迟到的5%大都是设计部门的新产品,那么对设计部门来说按时交货率有多差,可想而知。于是他们就以各种借口采用清单外的供应商。清单外的供应商为拉生意,就刻意满足设计人员的要求,于是他们就从设计部门得到新产品。但转入量产,那位同事的控制能力增强,便尽量把生意转移到合格供应商处(注意:并不是所有的零件都可以换供应商)。没达到期望,那些非合格供应商就不再积极支持新产品开发,没被移走的那些零件往往量小、生产难度大,成了他们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为日后的质量、交货问题埋下伏笔。而设计部门就得再找“愿者上钩”的供应商,于是开始下一轮的游戏。供应商的数量也就在这一轮又一轮的游戏中膨胀。

相反,机箱类的供应商管理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先是设立新产品按时交货率,要求供应商不得低于95%,这样以满足新产品开发和设计人员的需要;然后明确规定,任何零件都需多家询价,一次发标。那意味着如果不支持新产品开发,供应商就得不到任何新的订单。这下合格供应商们慌了,因为不再是以前的“不管别的供应商怎么争,到了量产还归我”。于是纷纷指定专门生产设备、分配专人来支持新产品开发。几个月下来,新产品的交货率也稳步达到90%以上,有些供应商甚至达到100%。设计人员得到他们想要的,自然用不着找别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也一次招标就获得生意;采购人员也通过多家询价确保价格合理,可谓是一举三得。随着时间流逝,那些“鸡肋”型供应商因其产品逐渐被淘汰,供应商群就自然被整合。

上面的例子尽管来自制造业,但有其普遍意义:第一,不管在哪个行业、哪个公司,供应商群整合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定要权衡各方面的利益,要通过满足各方的正当需要来缩减供应商数量。仅制定政策,不解决问题注定是要失败的。第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看上去千百万,甚至上亿美元的供应商整合方案,其实都得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零件。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个零件都不能忽视,否则只是空洞的战略一个,注定要失败。相反,供应商数量的失控,也正是从这一个个的零件开始,要防微杜渐。

 

相关新闻

为什么大部分培训最终都沦为自娱自乐?(下)
戴维 尤里奇:九大人力资源部门的评估标准
戴维 尤里奇:2016九大人力资源从业者胜任力模型
HR is not about HR! 戴维.尤里奇的一堂人力资源管理课
培训需求与培训工作
异地业务员培训方案
上海科技活动周《科学画报》活动
动脑筋
友谊的小船真的说翻就翻吗
结香的哀愁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2017年全球汽车零部件TOP100供应商排行榜
本章小结8
GE的采购价值分析
微软电子化采购经验借鉴
耐克全球化采购经验借鉴
本章小结7
扶持与培育当地供应商
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研发
本章小结6
TCL公司科学考评供应商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