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按下葫芦浮起瓢
作者:金岩石 申领版权
2010年09月21日 共有 1840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最新的宏观经济数据出炉了,引人注目的还是CPI继续上涨,7月份上涨了3.3%,8月份又上涨3.5%。有专家建议央行提高利率,我却认为万万不可。CPI的主要上涨原因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加息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在8月份CPI的上涨中,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贡献了70%以上,在CPI统计的八大类商品中,食品价格涨幅最高达7.5%,比7月份上涨的6.8%又高出了0.7%。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好比是脸上的青春痘,加息却是在抽血。
       农产品价格为何上涨?国外的原因是近期小麦价格的暴涨,这个问题我在8月17日的专栏文章中就分析过了。虽然中国的粮食供给与国际市场并不接轨,但国际粮价还是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近来,引发国内农产品价格的相应上涨,比如国产大米价格在过去一年内就上涨了12%。其他原因呢?除了天灾和季节性因素之外,原因只有一个:超额货币。在2009年,中国政府用超额货币驱动经济增长,一举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但超额货币为何现在才引发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敏感的假说:按下葫芦浮起瓢,压抑房价会导致其他物价上涨。
       超额货币是政府调节宏观经济的灵丹妙药,已经在欧美主流国家及中国证明了它的有效性。但是和医学原理一样,“是药三分毒”,完全没有副作用的药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有人说,超额货币在完成其推动经济增长的使命后可以限期收回,但在现实生活中,钱到谁手里谁都不撒手,这个简单的事实就告诉大家:货币如水,覆水难收!所以,超额货币用完还能收回的理论只是一个纯粹的理论假设,没有任何实证性确认。2009年,中国的广义货币(即M2)的总量增长了27.59%,今年首次由“两会”确定了17%的年度调控目标,但至今也没有任何一个月的广义货币增长速度低于18%,今年8月份的M2总量增长速度还是在19%以上。
       超额货币驱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是在去年加速的,在推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超额货币首先进入了股市,导致股市在解禁和扩容的同时触底反弹并居高不下,随后又进入了楼市,导致房价触底反弹,并在少数城市出现房价过快上涨。今年以来,特别是在政府重拳调控楼市之后,股市楼市双双熄火,此后连续出现农产品价格暴涨的怪现象。从“蒜”你狠,“豆”你玩儿,到“姜”你军,再到最近的米价菜价整体上涨,虽然每种农产品的涨价我们都能找出背后的“黑手”,但是平心而论,为什么这些奇奇怪怪的涨价会集中发生在同一段时间内呢?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必然性和偶然性,二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偶然之中有必然,必然之中有偶然,偶然性往往只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辩证法的哲学说明,超额货币驱动价格上涨是必然的,因此弗里德曼的临终遗言是: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
       如果把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解读为货币现象,此时加息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遏制实体经济的复苏。中国制造业的企业负债率很高,而且对利率不敏感,长期存在着对银行贷款的刚性需求。据计算,银行贷款利率提高一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财务费用上升会导致利润下降10-15%。在现阶段,实体经济的复苏还非常脆弱,提高利率未必会改变通货膨胀的预期,却一定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复苏,所以我认为此时万万不可加息,加息改变不了超额货币在流动中自由选择交易对象的天性。
    
    

 

相关新闻

第九章 - INFLATION, ACTIVITY, AND NOMINAL MONEY GROWTH
陈淮:楼市调控没打算让所有开发商都活下去
CPI和PPI涨幅继续回落 通胀拐点显现
货币制度重于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轴心经济体
关注社保卡升级带来的投资机遇
通胀压力泰山压顶
货币本质与发行依据
解放军和红军的白条
宽松货币政策露出马脚 凯恩斯主义宣告结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中国的支付清算体系是怎么玩的?
工行大宗商品融资
去杠杆下的中国
银行去中介 经济去实业
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
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
市场的逻辑与政制的张力
提速利率市场化改革
祛魅影子银行
求解影子银行乱象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