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化学趣史二十四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0年11月16日 共有 1327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紧接着,他提出了关于有机化合物的理论。
    他认为,在有机化合物中,氧是最重要的元素[29]。
    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是由带负电的氧和带正电的“复合基”这样两部分组成的。
    柏济力阿斯的这一理论,称为“二元论”。
    意想不到,法国化学家杜马从一件生活小事入手,使“二元论”难以自圆其说。
    那是在1834 年,杜马到王宫参加舞会。
    那时候没有电灯,王宫里点了数百支蜡烛。
    别人忙于跳舞,杜马却注意起蜡烛散发出来的气味。
    咦,怎么有点刺鼻?杜马仔细一了解,原来那些蜡烛是用蜂蜡制成的,曾用氯气漂白。
    奇怪,用氯气漂白以后,氯已经散失了,蜡烛怎么还会有刺鼻的盐酸气味呢?这样,杜马从舞会上的蜡烛进行“推理”,认为很可能在漂白时,氯取代了蜡烛中的氢。
    杜马进一步用醋酸进行试验,通入氯气以后,制得了氯醋酸。
    氯,可以取代醋酸中的氢,变成氯醋酸。
    这么一来,证明了有机物未必是由氧的“复合基”组成的。
    因为氯是带负电的,按照柏济力阿斯的理论,应该取代氧,而不应该取代带正电的氢。
    杜马的发现,是对“二元论”的莫大的打击。
    可是,柏济力阿斯不认输,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进行解释,依旧维护着“二元论”,犹如他顽固地维护“生命力论”一样。
    李比希参战了。
    他鲜明地支持杜马。
    李比希很诚恳地向柏济力阿斯指出:“我们争论的焦点在你主张维持你原有的理论,而我主张把它改进和进一步发展。
    ”在争论中,柏济力阿斯明显地错了,陷入了困境。
    在他的晚年,变得越来越保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固执已见。
    李比希眼看柏济力阿斯步步败退,赶紧写信给维勒:“柏济力阿斯在为一场输了的事业而战斗..我恳求你,亲爱的维勒,为了我们最尊敬的老师,你去进行干预吧!”可惜,柏济力阿斯连维勒的话,都没有听进去。
    一直到去世。
    柏济力阿斯仍坚持错误的“二元论”。
    李比希像维勒一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尽管李比希由于脾气急躁,在化学上犯的错误比柏济力阿斯要多得多,然而他从不坚持错误,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呵!在这场激烈的论战中,还发生了有趣的小插曲。
    杜马能够从蜡烛的气味之中,发现重要的线索,这说明杜马多么细心。
    这下子,杜马很快就被记者们包围,而同行们也夸奖他。
    杜马得意起来。
    他对助手做的实验未经复核,就轻率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氯不仅能够置换有机物中的氢,还能置换碳,而且置换以后物质的性质没有明显改变。
    科学真理是很严谨的,一寸就是一寸,一尺就是一尺。
    真理向前跨进了半步,便会成为谬误。
    杜马因细心而发现真理,紧接着,又因粗心而失去真理。
    就在这个时候,德国的一家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奇特的论文。
    论文中说:“根据来自伦敦的最新消息,英国化学家们已能够把棉纤维中所有的原子用氯置换,而它的性质不变。
    据说,在伦敦的商店里已出售一种由纯粹氯制成的布匹,这种布匹极其适宜于用来缝制睡帽、衬裤和极为优良的暖和的腹带..”论文的作者,是“S.C.H.Windler”。
    论文发表后,在化学界传奇闻、笑谈。
    因为谁都未见过这种纯粹氯织成的布匹。
    人们纷纷打听,这位“S.C.H.Windler”究竟是谁?过了好久,人们才明白,如果把“S.C.H.Windler”所有的字母一起拼读,谐音便是德语中的“骗子”!论文的真正作者,出乎人们意料,竟是李比希!当时,李比希跟杜马发生了激烈的论战。
    李比希坚持,氯绝不能把有机物中的碳一一置换。
    为了抨击杜马,李比希“创作”了那篇用“S.C.H.Windler”署名的近似于讽刺小说的化学论文。
    李比希的这种做法当然不足取。
    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和当时论战的激烈的程度。
    心理学家曾把人们的性格分为三类:A 型文静含蓄;B 型活泼开朗;C 型易争好斗。
    如果维勒的性格是属于A 型的话,那么李比希的性格属于C 型了。
    农业化学的鼻祖李比希和维勒曾有过密切的合作,共同发表了几十篇论文。
    后来,维勒转向研究有机化学,李比希转向研究农业化学,尽管他们依旧那样亲密无间,但是共同合作不多了。
    那时候,农业化学是一片无人涉足的处女地。
    这是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尽管每个人都离不了穿衣吃饭,而衣服和粮食又都离不了农业,可是,在化学家之中几乎没有人愿意研究农业!为什么呢?据说那是因为农业化学没有什么“理论价值”..正因为没有人研究农业上的化学问题,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十分奇怪的“理论”:“人和动物总是以有机物(即植物和动物)为食物,庄稼也是以有机物为‘食物’(即肥料)。
    ”于是,人们只往田里施绿肥,施粪肥。
    可是,光施这些有机肥料,庄稼的产量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庄稼喜欢“吃”什么呢?庄稼是“哑巴”,不会回答。
    李比希为了探索庄稼的秘密,1837 年,他在吉森大学附近雇人开垦荒地,种上了庄稼。
    他给庄稼“吃”各种各样的“菜”——无机盐,弄清庄稼的“胃口”。
    哪块地里的庄稼长得茂盛,就说明庄稼喜欢“吃”什么。
    很快的,李比希发现,庄稼非常喜欢吃“钾”和“磷”。
    在农业化学上,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发现!为了给庄稼大量供应钾肥,李比希办起了钾肥厂。
    农民们听说钾肥能增产,闻讯而来,向李比希订购钾肥。
    就这样,李比希获得了生产钾肥的专利权。
    消息传到英国,一个叫莫斯普拉特的商人向李比希买了专利权,办起了钾肥厂。
    李比希还发明制造磷肥的方法。
    如果说,许多化学家所研究的定律、结构、化学成分之类还只有理论意义的话,那么李比希的这些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他的著作《化学在农业中的应用》成了畅销书,几天内就销售一空。
    一位评论家曾这样评论道:“世界上没有任何学者对于人类的贡献,能与李比希相比!”这话固然有点偏颇。
    不过,李比希的研究工作,使庄稼的产量成倍增长,造福于全人类,这不能不说是他的巨大贡献。
    平心而论,李比希所做的实验,并不太高深、太复杂,要查清庄稼需要“吃”什么并不太难。
    

 

相关新闻

科学家研制光学燃料或可取代石油燃料
孔雀石绿
科学家的社会化
考点:有机化学几个基本概念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考点 钠及其化合物
化学高考考点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高考考点2 离子反应
化学高考考点1氧化还原反应
2008年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化学实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硒和碲
硫的含氧化合物
硫和硫化物
氧专题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卤化物
卤化氢和氢卤酸
卤素单质
碳族元素疑难点解析
硝酸专题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