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初中化学大总结3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0年11月17日 共有 1264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2O=== 2H2↑ 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CO2==H2CO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 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 5H2O = 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二、氢气  H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2 O2====2H2O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2)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2 + CuO === Cu   H2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2、C、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   H2SO4 = ZnSO4  H2↑     Zn   2HCl = ZnCl2  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 
    4、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三、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氯离子(Cl-)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 
    氧化物    H2O  CuO  CO2 
    无机化合物       酸       HCl  H2SO4  HNO3 
    碱       NaOH  Ca(OH)2    KOH 
    盐        NaCl  CuSO4    Na2CO3 
    
    

 

相关新闻

科学家研制光学燃料或可取代石油燃料
孔雀石绿
中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与对策
考点:有机化学几个基本概念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考点 钠及其化合物
化学高考考点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高考考点2 离子反应
化学高考考点1氧化还原反应
2008年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化学实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硒和碲
硫的含氧化合物
硫和硫化物
氧专题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卤化物
卤化氢和氢卤酸
卤素单质
碳族元素疑难点解析
硝酸专题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