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基础会计》第一章 总论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0年12月01日 共有 1840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本章主要讲述了六部分内容:
    1.会计的概念;
    2.会计的基本职能;
    3.会计的对象;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5.会计要素;
    6.会计等式。
    一、会计的概念
    (一)定义(属于新大纲中修改的内容,重点掌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要点: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
    3.会计的对象是特定的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是多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4.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而不是一般的管理活动。
    (二)分类(了解):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指的是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对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通过记账、算账和报账等专门方法,向单位外部关系人提供单位的账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等有关信息的会计。
    管理会计指的是根据管理者的需要和成本效益分析原理的要求,采用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对企业内部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与评价,向企业经营者和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的会计。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主要区别:
    第一,服务的对象不同。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单位外部的关系人,而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者。
    第二,提供的信息不同。财务会计侧重于提供过去信息,而管理会计侧重于提供未来信息。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重点掌握)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一)进行会计核算
    1.定义: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会计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其它会计工作的基础。
    具体说明如下:
    (1)会计核算的环节:
    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其中:
    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或者方法来确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计量:是指以货币为单位对已确认为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活动确定其应记录的金额。
    记录:通过一定会计专业方法按上述确定的金额将发生的经济活动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进行登记的工作。
    报告:是指以通过编制会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方面和人员提供会计信息,它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环节。
    (2)会计核算的工作:
    会计核算的工作始终离不开账簿,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共计三项工作。
    (二)实施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监督职能也被称为控制职能。
    (三)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易考简答题)
    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三、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单位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运动都是会计的对象,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
    对于工业企业而言,资金指的是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存在形态不断地发生变化,构成了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也称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既有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等),又有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
    资金的投入指的是资金的取得,是资金运动的起点,投入企业的资金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前者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债权人权益(形成企业的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在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同时形成企业的资产,一部分形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是资金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分为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
    供应过程是生产的准备过程,在供应过程中,随着采购活动的进行,企业的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储备资金形态。
    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制造过程,又是资产的耗费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在产品完工之前,企业的资金从储备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在产品完工后又由生产资金形态转化为成品资金形态。
    销售过程是产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产品取得收入,企业的资金从成品资金形态又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
    由此可见,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的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依次经过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等不同的存在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这种运动过程称为资金的循环。资金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称为资金的周转。
    资金循环说明:
    资金的退出指的是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主要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上述资金运动的三部分内容是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具体而言:没有资金的投入,就不会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没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税金的上交和利润的分配等;没有这类资金的退出,就不会有新一轮资金的投入,也就不会有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四、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重点掌握)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为会计假设,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假定,是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的概念: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一般来说,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报表的企业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个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可以是单一的一个企业,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2.强调:
    (1)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又称为法律主体。根据会计主体的定义可知,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不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企业内部的某个单位)。(易考判断题)
    (2)会计主体简单地说就是能够进行独立会计核算的单位,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上具有绝对的独立性,不仅要与其它会计主体分开,而且还要独立于本企业主体的所有者。也就是说,当企业与业主有经济往来时,会计应将业主当作另一个实体,做到往来账面清楚。
    3.会计主体前提的主要意义:
    (1)根据会计主体前提可知,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不能核算和监督其它主体的经济业务。例如:A公司的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A公司的经济业务,不能核算和监督B公司的经济业务。
    (2)会计主体前提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例如:不能把本企业股东或者职工个人的收入作为本企业的收入核算;
    (3)该假设前提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它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有关。例如:购买一批原材料,只需要在本企业账中反映原材料增加就可以了,不必反映卖方企业的库存商品减少。卖方企业的库存商品减少在卖方企业的账中反映。
    (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的含义: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注意教材第5页最后一行缺两个字)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2.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
    持续经营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破产清算等。明确了这个基本前提,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适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基础。例如: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发挥作用,如果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进行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
    3.说明:
    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任何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破产、清算等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任何企业都不可能长生不老,一旦进入破产清算,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
    (三)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的含义: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清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3.会计期间: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都是按照阳历计算,其中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
    会计核算的前三个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
    (1)会计主体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空间范围,是持续经营前提和会计分期前提的基础;
    (2)持续经营前提是会计分期前提的基础,会计分期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四)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的含义: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
    2.货币计量前提的意义:
    由于货币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其它的计量单位,如实物计量和时间计量,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无法在量上进行比较,也不便于汇总经济信息。因此,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收支等情况。
    3.记账本位币(判断题):
    记账本位币是记账使用的货币种类,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注意:
    (1)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2)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易考简答题)
    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五、会计要素
    为了具体实施会计核算,还应对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进行分类。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由于企业会计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也可以表述为:会计要素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的表现,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三项,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1.资产
    (1)定义(需要牢记):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特征:(可以出选择题和简答题)
    第一,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第二,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第三,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3)分类(易考选择题):
    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流动资产指的是可以在一年或者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营业周期是指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其中,"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长期投资是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主要指的是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投资,按照投资性质可以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经营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等。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指的是商誉,其它的无形资产都是可辨认无形资产。
    其他资产指的除上述资产以外的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
    2.负债
    (1)定义(需要牢记):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特征:(易考简答题)
    第一,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第二,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股利、其它暂收及应付款、预提费用和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1)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说明:企业资产形成的资金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债权人,一个是所有者。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负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2)特征:(易考简答题)
    第一,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第二,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可还给所有者;
    第三,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分配。
    (3)内容(需要牢记):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中,前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 所以,也可以表述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资金运动显著变动状态的主要体现。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也包括三项,即收入、费用和利润。
    1.收入:
    (1)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分类: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一般指的是营业执照注明的主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一般指的是营业执照注明的兼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3)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注意:
    1)并非所有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都是企业的收入;(例如接受投资)
    2)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3)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
    2.费用
    (1)定义: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分类:按照其经济用途不同,费用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前者计入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后者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
    (3)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4)费用和生产成本的关系
    企业的产品销售后,其生产成本就转化为销售当期的费用,称为产品销售成本或主营业务成本,计入当期利润。
    注意:
    1)并非所有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都意味着企业发生了费用;(例如抽回投资)
    2)费用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
    3.利润
    (1)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结果,即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它是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2)内容:经常用到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者的关系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 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 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支净额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其中: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3)利润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从企业的产权关系来看,企业实现的利润是属于所有者的,企业发生的亏损最终也应由所有者来承担。因此,利润大于零(实现利润)时,一方面表现为资产的净增加或负债的净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增加;利润小于零(发生亏损)时,一方面表现为资产的净减少或负债的净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减少。
    六、企业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等式,也称为会计恒等式。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或:资产=债权人权益 所有者权益
    或:资产=权益
    简要解释如下:
    企业的资产只有两个来源渠道和归属,一部分资产来源和归属于债权人,另一个部分资产来源和归属于所有者。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负债(即债权人权益),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总称为权益。
    等式的含义:
    (1)该等式反映了企业任何一个时点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来源,无论在什么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应该保持上述恒等关系。
    (2)该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相对静止状态,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
    等式的意义:
    该等式表明在同一时点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强调:等式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针对的是同一时点,否则等式不成立。
    
    经济业务类型(共计四类九种):
    第一类业务:某个会计要素内部两个项目一增一减。包括三种情况: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例如:从银行提取现金。
    (2)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例如:从银行借款,并用该借款偿还原欠货款;(银行借款增加,应付账款减少)
    (3)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如:经批准用资本公积转赠资本。
    第二类业务: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增加。包括两种情况:
    (1)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增加;
    例如:向银行借款并存入银行。
    (2)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例如:收到企业所有者投入的机器一台;(固定资产、实收资本增加)
    第三类业务: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减少。包括两种情况:
    (1)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减少;
    例如: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货款;
    (2)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例如:投资者收回对企业的投资,办妥手续后以银行存款返还给投资者;(实收资本、银行存款)
    第四类业务:会计等式右边的两个要素项目一增一减。包括两种情况:
    (1)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如: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减少、应付利润增加)
    (2)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例如:经批准企业已经发行的债券转为实收资本。(应付债券、实收资本)
    很显然,不论哪种类型的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上述会计等式,因此,把上述会计等式称为会计恒等式。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理解: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通过收入与费用的比较,才能计算确定一定会计期间的盈利水平。当收入大于费用时,表明企业实现了盈利;当收入小于费用时,意味着企业发生了亏损。
    等式的含义:
    (1)该等式表明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相应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
    (2)它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绝对运动形式,故也称为动态会计等式。
    等式的意义:
    该等式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说明: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费用也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所以,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才等于利润。
    两类会计等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静态方面,反映的是某一特定时刻的财务状况,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动态方面,反映的是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一个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联系:
    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会导致资产、负债发生变化,收入和费用引起的资产增加额和负债增加额的差额就是利润,利润等于收入和费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额。
    
    
    
    

 

相关新闻

《基础会计》第十章 会计档案
《基础会计》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基础会计》第八章 财产清查
《基础会计》第七章 账务处理程序
《基础会计》第六章 会计账簿
《基础会计》第五章 会计凭证
《基础会计》第四章 复式记账
《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基础会计》第二章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干货分享|10本最受国外孩子喜爱的英文词典——上
从孩子的表现看父母的缺点!请家长对号入座,看看你是哪一类?
20条制作PPT的视觉原则
培训简史:培训者必知的历史轨迹
广田丰管理培训生人才培养调查报告
第4讲 作为上司的职业经理
第3讲 作为同事的职业经理
第2讲 作为下属的职业经理
第1讲 培养经理人的管理素养
酒店前台新员工上岗培训计划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