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的一项独特内容,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形式;获取利润,是企业的经济责任,也是企业的首要责任。但是,长期以来,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责任的倾向,已经对当代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社会是企业的依托,企业能否持续地获取利润与发展,关键之一在于能否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能否与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起源及概念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逐步为专家学者所重视,《财富》、《福布斯排行榜》等商业杂志在进行企业排名时均加上了“社会责任”这一指标,可见西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
1.企业社会责任的起源
企业社会责任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和特定社会道德准则下,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诞生时并没有社会责任的概念,它们的存在仅仅是为了赚钱。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古典经济理论产生了,这一理论把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功能几乎等同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认为市场主体追求自身利益就是增进社会利益,就是对社会负责,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企业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以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公平的市场价格销售给消费者,企业就算尽到了自己最基本的社会责任。这种认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当时,发展经济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主要矛盾,企业只要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能为社会提供产品、就业、税收,就实现了社会对企业的基本期望,就算承担了社会责任。
但是,古典经济理论所描绘的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现实并非完全如此,市场失灵的存在说明企业的自发行为并不能保证企业在增进自身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其他社会主体的利益,这就出现了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多数人认为企业归股东或投资者所有,企业利益就是股东利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实际上是股东利益与其他社会主体利益之间的冲突问题。19世纪,早期发展的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问题尖锐。此时,慈善事业被认为是企业除股东利益以外的重要社会责任,以缓解社会矛盾,安抚工人和民众。
到了20世纪中叶,经济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与此同时,人们对一些工业产品的副作用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有了更多的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对企业了有了更多的期望,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包括经济责任,还包括教育、公共健康、就业福利、环境保护、节约和爱护资源等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相关的社会责任。
2.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
一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欧丽文·谢尔顿(OliverSheldon)于1924年在其《管理的哲学》(ThePhilosophy of Management)一书中提出。他首次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人员需要的各种责任联系起来,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道德因素,企业经营应有利于增进社区服务和利益,并认为社区利益作为一项衡量尺度,应远高于企业盈利。从此,各类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
布尔认为:公司应首先对股东负责,为了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即使牺牲一些社会利益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所谓的股东优先论。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认为:自由社会中,企业的社会责任只有一项,那就是在遵守企业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利用各种资源并从事增加企业利润的活动。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认为所有的各种机构的管理当局的合法活动都应对它们的副产品,即对人、对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负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当以能力的限度和职权的限度作为依据,量力而行。
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P.Robbins)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指超过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
卡罗尔(Carroll)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四个类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他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模型和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矩阵,强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该按照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的次序,逐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而作为全球第一个社会责任认证标准,ISO8000标准是指企业在赚钱的同时也要承担对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为所处社会的全面和长远利益而必须关心、全力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表现为企业对社会的适应和发展的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强制的法律责任,也有自觉的道义责任。
作者认为,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依法经营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利益而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股东、债权人以及合作商户的责任。企业首要的最基本的责任便是经济责任,即首先要搞好企业自身的经营,为股东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企业盈利为零,何谈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此同时,对于债权人以及合作商户,遵守合同条款,保证货物以及资金的及时发付,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
(2)倡导和遵守社会信用及法律的责任。企业是社会的主体,应倡导社会信用及法律的遵守,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和政策。维护应有的社会良心和道德,诚实地对待各个利益相关者,加强企业自律,禁止造假、售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努力成为建设社会信用文化氛围和树立社会新风尚的典范。
(3)对社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企业处于自然和社会之间,其生存和发展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企业要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生产的产品要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不违法排放污染物,保护生态环境。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必须对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负责,尽可能地将影响转化为对社会有利的一面。即使不能转化,也要尽可能地将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4)重视和维护员工权益的责任。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人、尊重人,重视人的教育和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公平的工作晋升机会,促进员工的发展,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第二,注重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善,保障员工的安全,保障员工有与其劳动相当的收入水平以及工作的稳定性。
(5)对消费者/代理商的责任。在激烈的竞争中,对企业而言最典型的稀缺资源无疑是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这种稀缺资源的获得需要企业为消费者或代理商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6)对社区的责任。企业与社区有着天然的联系,良好的社区环境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所处的社区,企业不仅要使自身生产经营对社区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而且还要对社区有所贡献,为社区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增强企业与社区的互动效应,推动企业自身和社区的双赢发展。
(7)对社会慈善和福利事业的责任。企业致力于慈善和福利事业,对企业来说并非负担,而是一种回馈社会的方式。企业通过参与慈善公益事业,不仅可以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且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公众形象,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同时还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对企业来说,社区责任和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责任更多的是一种志愿责任,或称道德责任,这是提升企业社会价值的重要载体。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国家慈善机构、捐赠机构一年从企业募集的慈善资金相当于国家GDP的2%到3%,在我国只有0.05%。这与我国的国情、企业特定的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是缘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淡漠。
三、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影响
西方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说已经根深蒂固于西方企业的灵魂深处。然而,在急功近利的中国企业中,很多企业和企业家将社会责任看作是企业的一种负担。事实上,他们仅仅关注于承担社会责任所投入的短期成本,忽略了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长期效益。
1.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企业承担与利益相关者(Stakholder)直接相关的社会责任,例如增加对消费者和员工的权益保护、增加对股东的贡献等,企业对这种责任的承担,能够建立起与利益相关者密切的关系,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提高和企业形象的提升。而与直接利益相关者关联不大的一般性的社会事务,即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部分,例如为灾区人民捐款、资助失学儿童等,虽然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成本,但是企业所获得的是社会赞誉,是企业形象的提升。这种社会赞誉是不可多得且不容易被复制的战略性资产,是企业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来源。
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对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期望更高了,人们希望看到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一个一味赚钱(即使是合法赚钱)而没有爱心的企业是很难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的,其客户群可能会在竞争中逐渐流失。所以现在很多大公司都非常重视慈善捐助,并且不再认为慈善捐助是企业的负担,而是将其作为企业回馈社会同时获得竞争力与品牌知名度的手段。巴黎欧莱雅针对中国儿童的西部助学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欧莱雅在各大校园展开义卖,以低廉的价格出卖自己的产品,并将义卖所得款项全部用作西部儿童的助学款。在这个例子中,消费者得了实惠;西部贫困儿童获得上学甚至是改变一生命运的机会;而欧莱雅既推广了自己的产品,又提升了品牌形象,同时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成本。
2.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力求使自身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因此,企业会寻找能耗更少产生污染更少的方法。企业通过创新或者购买新技术来实现这个过程,其结果就是企业的增长方式逐渐转变为集约型,并且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良好的口碑。美国学者Russo和Fouts(1997)发现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虽然会使得企业的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增加,但是却在公众和顾客中获得了较好的声誉,这种声誉能够使企业获得较高的溢价收入,从而带来更多购买。这样,企业投入资金治理污染,会相应地获得竞争优势,这些优势不仅能使企业收回投入污染治理的投资,还能获得额外的利润,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绩效正相关。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追求利润并不是相对立的,企业可以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各种方法增进企业业绩。承担社会责任并非要求企业“办社会”,社会责任也不仅限于慈善方面。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重视消费者的权益等,都是在承担社会责任。那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没有界限呢?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非要企业不顾自身实际情况。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当以企业的经济状况为基础,量入为出。承担社会责任并非要求企业一味利他,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可以与社会互利。其中,致力于社会和谐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