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2010年司法考试《法理学》考点总结:法治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0年08月09日 共有 938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1.在某法学理论研讨会上,甲和乙就法治的概念和理论问题进行辩论。甲说:①在中国,法治理论最早是由梁启超先生提出来的;②法治强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至高无上的权威;③法治意味着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乙则认为:①法家提出过"任法而治"、"以法治国"的思想;②法治与法制没有区别;③"法治国家"概念最初是在德语中使用的。下列哪一选项所列论点是适当的?(2003-1-4)[1]
    A.甲的论点②和乙的论点①
    B.甲的论点①和乙的论点③
    C.甲的论点②和乙的论点②
    D.甲的论点③和乙的论点②
    2.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哪些是不适当的?(2004-1-51)[2]
    A.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
    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
    C.实现了法制,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
    D.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
    3.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7-1-51)[3]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
    D.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hr,切实提高法律职业人员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
    [1] 【答案】A。在中国,法治的概念(不是理论)最早是由梁启超先生提出来的,法治强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法治意味着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在历史上,法家提出过"任法而治"、"以法治国"的思想;法治与法制存在本质区别;"法治国家"概念最初是在德语中使用的。因此甲的论点1错误,乙的论点2错误。
    [2] 【答案】ABC。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并不意味着法律要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制并不以保障人权为核心,因此,即使实现了法制,也有可能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
    [3]【答案】 A B C D。选项全部正确。
    

 

相关新闻

3.【运行手册】相应规范与申请表格
经济学讲义-第五讲: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2009司考无敌笔记》司考周报
德、日犯罪构成论体系与我国刑法规范的内在冲突
化学考试规范要求30点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C语言程序编码规范
中国首个航道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正式发布
刑法渎职罪
刑法贪污贿赂罪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人民的名义(30)
人民的名义(29)
人民的名义(28)
人民的名义(27)
人民的名义(26)
人民的名义(25)
人民的名义(24)
人民的名义(23)
人民的名义(22)
人民的名义(21)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